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五个孩子》和《浮世畸零人》是多丽丝·莱辛创作的二部具有明显后现代消费社会特征的小说,体现了深刻的“家”的寓意。这二部小说是姊妹篇,小说篇名合在一起就是:第五个孩子班,流落世间。莱辛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充满暴力犯罪和人性缺失的世界,实则在省思:家园何在?何谓家人?回家的路在何方?等系列问题。后现代消费社会家庭核心价值观念崩塌之后,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找到那条充满爱与人性的回家之路。  相似文献   

2.
《四门城》中的异化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门城》是英国当代现实主义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一部探索人生、寻求自我的社会问题小说。莱辛以独特的视角和非凡的手法,深刻揭示了20世纪西方现代文明的混乱、人民的压抑以及西方人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后陷入精神荒原的无奈,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在混乱的西方文明世界中的探求精神,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新作<最甜的梦>是又一部关注当代社会和女性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中的三位主要女性人物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现实之间充满了矛盾和冲突.通过这三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可以进一步剖析莱辛后期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变化,并深入地探讨莱辛这部新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莱辛小说《最甜蜜的梦》是一部关注女性命运及成长的小说,小说通过现实主义笔法对小说中女性展开很深入地探析和塑造,在现实与理性的冲突中,在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的矛盾中,莱辛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女性形象,她们在面对社会的打击和命运的蹂躏时,没有变的颓废,而是更加坚强地面对。她们在命运的打击面前,选择的不是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她们在一步步地成长和蜕变。总体而言,小说《最甜蜜的梦》中莱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作者的写作功力和写作技巧在这部小说中格外凸显,无论是作品的内容还是写作能力,都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本文将围绕着小说《最甜蜜的梦》来重点研究莱辛小说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西方正处于父权社会的全盛期,女性身心受到禁锢。多丽丝·莱辛通过在作品中塑造追求自由的女性角色来表明自身对父权社会压迫的反抗。本文对《去十九号房》进行分析,指出女性在理性的压抑下主体性缺失、但个人的"非理性"又唤醒其自我意识,最终她们摆脱理性的牢笼实现"逃离"自由。小说揭露了莱辛对完全以理性为主导的生活方式的质疑,正是理性对情感的压抑最终导致了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滕学明 《文教资料》2013,(20):16-17,39
唐·德里罗的《白噪音》被誉为美国后现代文学最经典的作品之一。从生态伦理的角度而言,小说展示了美国后现代社会中人们愈来愈担忧却又不得不面对的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的矛盾,生动地刻画了当代美国大众的各种精神生态危机,是一部优秀的生态小说。  相似文献   

7.
众多小说家都十分注重碎片化写作方式,不仅仅是在小说主体与内容之中,其小说结构在打破传统写作方式后皆受到后现代小说家的注重。多丽丝·莱辛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在《金色笔记》中便淋漓尽致地体现出碎片化的结构与开放式的结尾和后现代的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下,中国当代先锋小说最能体现西方后现代思潮在中国文化语境下对文学经典的冲击。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分析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中国当代的先锋小说家如何进行叙事技巧和话语层面上的实验.对文学文本进行着怎样的解构与建构以?及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如何渗透进先锋小说的创作先锋小说解构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叙事模式以及文学体系,却又有着很大的建构意义,在小说面临边缘化的背景下开创了新的小说创造道路。  相似文献   

9.
多丽丝.莱辛的《屋顶丽人》和约翰.厄普代克的《A&P》通过男女性别冲突形象地展现了男主人公汤姆和萨米的生存状态、成长历程和未来图景,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初叶以英美两国为主的西方社会生活的空虚无聊和枯燥乏味,以及陈腐守旧的伦理道德对人的天性的压抑和束缚。很显然,莱辛和厄普代克通过后现代社会中普通人的普通故事表达了他们相同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金色笔记》作为莱辛的代表作,奠定了莱辛在当代文学史中的地位与声望,也隐含了莱辛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从整个文本结构来看,莱辛应用了有效的文本策略,从而模糊了小说和自传的界限。碎片化的时间描述手法,情节上现实与虚构的融合,赋予小说新的形式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金色笔记》是莱辛最成功也是争议最大的作品,历来的争议多集中在小说的特殊布局上,但笔者认为《金色笔记》于20世纪文学的革命性意义还在于——莱辛运用了断裂、切割、拼贴、蒙太奇等后现代叙事手法,打破传统物理时间并运用心理时间创造了一座奇异迷幻的时间迷宫以凸显其作品主旨。  相似文献   

12.
多丽丝·莱辛是学术界备受关注的作家,但是,学术界对其成长小说的研究却十分有限。成长小说是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中的重要一类,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对青少年成长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文章以《木施朗加老酋长》《草原日出》《穿过隧洞》等短篇小说为中心,着重探讨了莱辛成长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多丽丝·莱辛非洲题材小说女性的形象,作者以《野草在歌唱》及《金色笔记》两部作品为例深刻剖析了故事中女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和社会地位,展现了殖民时期女性所面临的伦理困惑,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多丽丝·莱辛笔下的女性人物提供新的材料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作为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菜辛的著作《金色笔记》讲述了女主人公安娜所经历的信仰、写作、感情生活等现实危机,展现了20世纪中期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许多文学批评家认为该小说是一部女权主义的必读书,本文从生命和异化两个方面来重新解读莱辛的这部小说的主题从而揭示出《金色笔记》所反映的深刻庞杂的主题远远超越了女性经验的表述,而是莱辛对整个人类所面临的困惑及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发表于1950年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作品,其中所揭露的生态问题及作家对生态的焦虑是整部小说的主题,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女性生命的荒原化。生活在父权社会中的女主人公玛丽,婚后由自信独立逐步变得沮丧麻木,从话语权的消失到生育权的被剥夺,鲜活的生命变得如同即将枯死的野草、不毛之地的荒原;二是自然的荒原化。莱辛在作品中批判地揭露了现代文明社会带给大自然的重创,尤其是斯莱特们对掠夺和榨取土地的无情和贪婪,最终导致一片片沃土变成了荒原。莱辛的小说彰显了她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男女平等、天人共存。  相似文献   

16.
在文学领域,涉及两性关系的作品大多是以传统的男性视角来叙述,然而多丽斯?莱辛却大胆的从女性视角出发,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独特而开放的女性世界,莱辛在两性关系的认识上摆脱了传统的性别模式,使女性处于话语中心,解构了男性中心论。她不仅看到了当代西方社会两性关系的病态,意识到缓和及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对两性关系的积极看法,主张建构一种和谐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著作<金色笔记>讲述了女主人公安娜所经历的信仰、写作、感情生活等现实危机,展现了20世纪中期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许多文学批评家认为该小说是一部女权主义的必读书,本文从生命和异化两个方面来重新解读莱辛的这部小说的主题从而揭示出<金色笔记>所反映的深刻庞杂的主题远远超越了女性经验的表述,而是莱辛对整个人类所面临的困惑及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天黑前的夏天》是多丽丝·莱辛创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小说。本文旨在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从女性与自我、女性与男性和女性与自然三个方面对该小说进行解读,以揭示莱辛在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美国后现代作家唐·德里罗的《白噪音》构建了一个到处充斥着拟像的超真实世界,小说中虚拟和现实的分界线得以内爆,传统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和差异在符号和控制论的作用下发生了转变和解构。通过对西方后现代文化中无所不在的仿真文化进行审视和批判,作者隐喻了在这个被高科技和大众传媒所主宰的后工业化社会,拟像和仿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宗教意义上的"上帝"功能,创造了一种自我麻痹的病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多丽丝·莱辛不断对小说叙事范式进行突破。探索如何用小说传达她感受到的独特现实境遇,如何用语言最大限度表达真实,这些探索可概括为真实和虚构、语言和表达、形式和内容三个方面。代表了莱辛对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叙事范式的观察评判。她认为小说叙事需在再现现实和文本建构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根据内容适配最贴近的文本表达形式,不必受固定叙事范式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