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长兴县和德清县422名"留守儿童"进行测查.结果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②"留守儿童"男女性别之间健康状况总体差异不显著.但女生焦虑程度总体低于男生;③"留守儿童"各年级之间总体焦虑程度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小学阶段焦虑程度高于初中阶段.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但小学阶段学生与"留守儿童"中女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山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中山市各级各类学校2626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53.69%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不良,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和身体症状是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习焦虑异常在各学段学生中都比较突出,初中阶段存在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比例远高于高中生和小学生;男女学生在各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建议: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系统化、系列化和科学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通过对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长兴县和德清县422名“留守儿童”进行测查。结果: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②“留守儿童”男女性别之间健康状况总体差异不显著。但女生焦虑程度总体低于男生;③“留守儿童”各年级之间总体焦虑程度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小学阶段焦虑程度高于初中阶段。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但小学阶段学生与“留守儿童”中女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吴国英 《中国教师》2009,(18):53-54
<正>当今社会,科技信息日新月异,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中学生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较以前更为突出,表现出心理不平衡、耐挫能力差、情绪多变、考试焦虑等问题。诸多的矛盾和问题迫切要求学校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一年来,我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是指一定阶段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是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编写教材、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的重要依据。研究发现,现行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存在诸多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应该要明确、系统,注重可操作性和可发展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心理健康问题临床和实践经验,把心理健康问题界定为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两类。因为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在诸多研究中存在较大分歧,所以我们对我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进行了系统研究。检索时间以2010年智能手机产生作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键影响因素,横跨十年,共检索10424项研究成果,1135项纳入检出率的元分析。其中,小学生101项,初中生222项,高中生252项,大学生560项。被试总人数为3248179名学生。结果表明:(1)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睡眠问题(25.2%)、抑郁(14.6%)、焦虑(12.3%)、攻击行为(4.1%)、退缩(3.8%)、违纪行为(3.7%)、躯体化(3.6%);(2)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焦虑(27%)、抑郁(24%)、自我伤害(22%)、睡眠问题(17%)、自杀意念(17%)、自杀计划(7%)、自杀企图(未遂)(4%);(3)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抑郁(28.0%)、焦虑(26.3%)、睡眠问题(23.0%)、自我伤害(22.8%)、自杀意念(17.1%)、躯体化(9.8%)、自杀计划(6.9%)、自...  相似文献   

7.
大学时期是人生当中的关键期。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其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高度重视,作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关键性因素之一的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以其时间持续之长、发生率之高严重制约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本文试图研究当前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探讨出与我国大学生相适应的社交焦虑心理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现今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广泛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在中学和大学里已经获取显著成绩,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他们的焦虑、及时发现教师的不良纠错态度,并消除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紧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课程是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自教育部2002年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随着心理健康课程的深入实施,诸多与课程理论的系统性、科学性以及与课程实施的规范性和实效性相关的问题逐渐暴露,成为制约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巨大阻碍。本文以《武汉市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标准》为例,阐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正>生态焦虑是指因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心而出现的恐惧与担忧。非适应性的生态焦虑会导致个体出现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育意愿;适应性的生态焦虑不会损害个体的心理健康,且能促进个人或群体的亲环境行为,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本期访谈,何妍主编将邀请俞教授从社会生态视角,为读者介绍生态焦虑的社会生态模型和生态焦虑出现的原因、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应受到家长、学校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对儿童的高要求、父母对子女的高期望、升学的压力、离婚家庭的增多、父母的分居或冲突及独生子女问题等,都使小学生出现心理困扰问题。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发展状况对其以后的发展影响很大。实践表明,当代小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尤其是焦虑问题最严重。本文重点对造成小学生焦虑问题的因素和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中小学生生活、生存的最主要的场所.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家庭气氛的不好、家庭结构的不良,使中小学生产生诸多的情绪及焦虑问题.在对河南省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结果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结构以及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等都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相关,这个结果对学校、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3.
目前,小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学习焦虑、人际交往焦虑、自责倾向、挫折适应等问题,时时在影响着他们健康成长。全社会应确立心理健康观念,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小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更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评量表》为测量工具对遵义市的3所中学的初一、初二全体学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总体上,遵义市初一、初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分检出率为4_2%,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也比较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学习焦虑,表明遵义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学习焦虑问题突出;在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研究中,遵义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性别、单亲与否、是否独生、父母教养方式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刘浩 《华章》2012,(13)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年龄恰好处在一个青春期的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内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都得到了相应的改变,而且在青春期成长阶段的女大学生因为年龄、生育、家庭、社会等多种原因的影响下,变得焦虑、偏执、抑郁、恐慌等,心理健康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加上现代化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对女性大学生的需求降低,也是引起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为社会稳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社会各方面的竞争异常激烈,给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就业等诸多方面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引发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厦门集美大学为例,针对福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现实出发,尝试性地提出了若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湖北西部某地216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测查。结果表明: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总焦虑倾向检出率为4%,学习焦虑方面心理状况很差,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等方面的阳性检出率较高;2.“留守儿童”男女性别之间健康状况总体差异不显著,但恐怖倾向方面女生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男生;3.“留守儿童”小学阶段在自责倾向、学习焦虑、孤独倾向等方面焦虑程度高于初中阶段;4.在总体心理焦虑程度和恐怖倾向方面,父母一年以上才回次家的留守儿童得分要高于父母回家频率是半年内和半年到一年的儿童。  相似文献   

18.
情绪是一个人个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情绪稳定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未来幼儿教师情绪是否稳定、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未来的幼儿教育。只有心理健康的幼儿教师才可能对幼儿施以健康的教育。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希望通过对幼专学生的情绪焦虑、心理健康研究,揭示幼专学生情绪焦虑、心理健康存在主要问题,寻找对策和方法,最终促进幼专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0,(78):3-4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直接影响。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国内院校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也越来越关注,无论是在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还是教学方式等方面都趋于成熟,也略见成效。然而,受资源与专业的影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实际发展中仍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例如学校、家庭、社会等。文章以探究六至九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主,分析了当下该阶段学生心理状况及导致该阶段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以加大对该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使其生命更加精彩耀眼。  相似文献   

20.
采用SCL-90测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范中攀 《考试周刊》2007,(29):23-24
采用SCL-90量表对218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7.43%,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和焦虑。大学生出现诸多心理问题是社会现实和自身因素的综合反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构筑全方位的心理防线;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