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主要讨论的初中历史教学目标,既体现课程标准的针对性,也凸显课程内容实施的有效性。但是,与"历史教育学"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所讨论的教学目标理论不同,本文主要侧重具有实施策略性质的操作问题。  相似文献   

2.
郑小明 《文教资料》2010,(17):237-238
本文针对当前人们对高职"校本课程标准"的不同理解,分别从合法性、合理性和主体性等三个方面对高职"校本课程标准"进行了论述,认为高职"校本课程标准"是高职院校适应发展需要,在学院层面构建的课程标准体系,其制定与实施要充分调动和保护政府、企业、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高秋艳 《学子》2014,(7):82-83
一、背景介绍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中明确提出:"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过程与方法"中建议"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高中历史教材资源创设问题情境的手段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5.
新史观的出现,使新课程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也导致了新课程历史高考的深刻变化。我们只有紧扣课程标准,准确理解新史观,合理综合运用,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历史、驾驭历史知识的能力,更好地实现历史教育的三维目标。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史学理论教学的问题进行探讨。一、吃透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四种史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通观课程标准可以发现其突出体现了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社会生活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相似文献   

6.
王世光  周耀文 《学科教育》2011,(2):40-47,54
现行课程标准对行为动词"探究"的界定并不统一,在不同目标分类系统下,行为动词"探究"可以指向不同的目标领域和学习水平。在不同的目标陈述方式下,行为动词"探究"的用法不同,发挥着不同的功能,直接影响到探究教学策略的选择。为了有效把握行为动词"探究"的用法,教师应该注意课程标准中行为动词"探究"的同义词,注意行为动词"探究"的学科特色、不同旨趣以及政治意蕴。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界普遍用"思想家"和"教育家"两个称谓(或者说"桂冠")对孔子作总体评价。这一点,可从历史教学大纲、历史课程标准以及据此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清楚看到。如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和1980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草案)》都有"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这一内...  相似文献   

8.
试析高职核心课程标准制定中的“课程内容选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课程标准制定工作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过程中必做的一项工作。课程内容的选定则是核心课程标准制定的重心。核心课程内容的选定应体现"三种特性",即常识性、研究性、技能性;应按不同的教学形式区别为:必修内容、选修内容、自修内容和实践内容;还要注意"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区别"、"重点内容的安排"和"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课程内容"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质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有:两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同时颁行,与《思想品德》内容重复,与小学和高中缺乏合理的衔接。《历史与社会》课程结构的优化,需要确立核心概念,统合两个课程标准,实现社会科课程一体化和"一贯化"。  相似文献   

11.
胡桂珍 《考试周刊》2012,(5):143-144
多媒体教学通常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超文本的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形成合理教学结构的过程,而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历史教学的预定目标的实现。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程目标主要有三个:"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来说,是指"通过普通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做不做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周年专刊,不是问题。 做不做2011年高考试题"红黑榜"、衡水中学专题,却实实在在是个问题。4月,教育部召开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审议会议。这标志着伴随广大教师十年新课程改革历程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基础教育课程》的编辑非常有幸地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安排,初中历史是通史教学,内容简单,语言简洁。我们有的老师认为历史课"好教",一部分学生也产生历史"好学"的心理。然而,实际上教学效果理想的不多,  相似文献   

14.
林丽娇 《文教资料》2013,(1):170-172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提高综合历史素养。本文结合新课程实践,从改变"知识本位"的传统历史教育价值观、吃透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习惯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历史意识,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周春寅 《文教资料》2011,(17):149-150
历史教育是培养人文素养的主渠道。历史课程标准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突出了人文教育的主题。本文主张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效指导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张亚鸣 《考试周刊》2012,(37):21-22
历史教材是承载历史信息的载体,是学生"学",教师"教"的重要工具。历史教材的多样性提醒教师应该合理高效地整合教材,优化历史教材必须以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生需要出发,依托教材,从总体把握,合理取舍,对历史教材进行有效的"再开发",同时也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教学大纲"重视知识的教育,而现代的"课程标准"注重素质教育,两者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为:制定理念不同、制定过程不同、实施过程不同。由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建设应体现职业特点,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建构本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高质量地从事岗位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历史成为了德育课程的内容之一。在教材中,历史内容以"散点"的形式分布,由于缺乏历史本身的学科逻辑组织,只是成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情感体验、品德学习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随着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录音大量增加,成为一种非常重要而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这类题材的影视作品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感性材料,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考历史试题中恰当地引入一些诗词,既对增强考生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