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动锻炼对无并发症心肌梗死的康复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规律运动锻炼对无并发症心肌梗死患心脏康复的作用,用生理生化实验方法对100名无并发症心肌梗死患规律运动锻炼一年前后的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心绞痛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变化进行观察。并与100例未作运动锻炼的无并发症的心肌梗死患进行对照。结果发现一定时间有适当强度规律性运动锻炼,可以明显地改善无并发症心肌梗死患的心脏收缩功能,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降低患血中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有医务监督个性化规律的运动锻炼对无并发症心肌梗死的患是有益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运动改善睡眠障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比,观察运动对睡眠障碍的改善情况。将58名经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价确定有睡眠障碍的高校女生随机分为2组,一组每周三次进行运动训练,每次运动量要求达到8O%的靶心率。另一组不进行运动训练作为对照组。4个月后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价。结果运动组较对照组睡眠质量有明显改善(P<0.05);同时心理状态和身体素质也比实验前有所好转,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每天按运动处方进行一定运动量的锻练可以明显改善睡眠质量,其原因可能源于心理和体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老年人参加空竹训练前后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症状进行比较研究,了解空竹运动对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的作用和功能,为“空竹”运动成为适合老年人锻炼和健身、健心的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某单位老年退休人员60名,男、女各30名。选取的老年人身体健康,近期无急性病,所有实验者均为自愿参加。研究方法:1.运动时间和负荷量:老年人每周参加3次空竹练习,总计训练48周;每次练习45~60min,中等强度。2.调查工具:采用Buysse博士等编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  相似文献   

4.
运动对改善大学生睡眠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部分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对比运动前后的睡眠评价和结果,结果显示:规律运动可影响生物周期节律,这种影响与光线对睡眠的影响一样强烈,运动对睡眠帮助最大。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了解上海市青少年体育锻炼与视力、学习和睡眠时间的现状及影响健康的众多问题.研究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03年上海市19个区、县上万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视力、学习和睡眠时间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上海市9~13岁的儿童青少年视力水平随年龄增长呈逐年下降趋势;运动锻炼对视力水平有良好影响,女生锻炼人群与不锻炼人群视力有显著性差异.上海市儿童青少年学习任务重,睡眠不足,特别是小学生;10~12岁的小学生平均每晚睡眠时间为9h,13~15岁的初中生平均每晚睡眠8h,而16~18岁的高中生平均每晚只睡7.3h,组间均有差异.有18.22%的中学生和6.49%的小学生每晚平均学习时间超过4h.  相似文献   

6.
"空竹"运动对老年人情绪、睡眠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民族传统项目“抖空竹”对老年人心理与睡眠健康的影响,通过对参加空竹运动前后的6 0名老年人睡眠质量及情绪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参加“空竹”运动后的老年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与运动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焦虑和抑郁分值显著小于运动前,且有非常显著性变化(P <0 .0 1)。由此表明,“空竹”运动能有效地改善老年人焦虑和抑郁症状,起到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睡眠质量的效果,并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运动训练中,负荷晕与负荷强度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任何练习有一定的量,就有一定的强度,反之,有一定的强度,就有一定的量。然而,练习中量加大了,强度就要相对减少;强度加大了,量也要相对减少。这种客观规律性,是不同运动项目根据自身特点安排量和强度的重要依据。在一般情况下,耐力性长时间运动项目训练量大、强度偏低,高强度量占整个训练量的比例也偏少。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高考体制下巢湖地区应届高三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了解巢湖地区应届高三女生的体育锻炼的态度观念和体育参与情况,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巢湖市5所省重点中学的高三女生体育参与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巢湖市省重点中学的应届高三女生总体上不重视体育锻炼,体育参与率低,参与体育锻炼最主要的目的是娱乐身心、放松身体,但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少,且多数学生每次参与的时间都不超过30分钟,影响应届高三女生的体育锻炼。除了高考压力下学习压力大、没时间等,兴趣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建议应该多选一些有趣味性的,且难度低、强度低的运动项目,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改变应届高三女生的观念,使其认识到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同时要改善办学条件,重视体育课堂教学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女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动干预对学生身体形态及素质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有氧运动的强度不同是否有不同的监控体重的效果。方法采用两种不同有氧强度的运动干预方案探讨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循环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影响。结果和结论运动干预前后,超重、肥胖女大学生各身体形态指标均值均有显著性下降。运动干预后,BMI指标下降最为明显(P<0.05),肥胖组女生WHR指标受大强度运动干预影响较大(P<0.05)。不同运动强度对超重、肥胖女大学生身体循环机能的显著性影响仅体现在大强度运动对各组内女生舒张压指标的影响(P<0.05)和中等强度运动干预对肥胖组女生舒张压的影响(P<0.05),对超重、肥胖学生减脂降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运用《锻炼态度量表》,对1001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和体育行为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运动项数与男生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无显著性差异;与女生的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无显著性差异;此外,无论男、女生,除女生的主观标准外,其他维度与运动频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总体来看,女生除主观标准得分高于男生外,其他维度的得分均低于男生,但男、女生对体育锻炼均有较高的目标态度。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只有在学生充分认识和行动统一的基础上,才更容易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区域差异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国自1997年来先后3次对群众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2007年第3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效样本88 625人.调查内容涉及参加体育锻炼的质量、方式、消费、目的和需求等.研究表明,我国居民体育锻炼参与情况和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区域趋势相似,具有明显的东、中、西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居民体育锻炼的总体情况好于中、西部地区,沿海区域高于内陆区域.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具有的东、中、西部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的质量、消费水平、锻炼中断等方面.北方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和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均略高于南方,同时表现出参与频度较高、持续时间较短、锻炼强度较低等特点.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一类人群的比例在全国各区域的分布均衡,差异较小,约占总人数的0.6%.  相似文献   

12.
不同运动强度对经常与不经常锻炼者心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RPE生成方案调节强度,36名大学生以小、中、大3强度分别运动10min,检验不同强度运动前后心境状态的变化,以及对经常与不经常锻炼者心境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强度运动有利于心境改善;中等强度运动对心境改善效果不明显;大强度运动对心境没有产生影响。中等强度运动对不经常锻炼者自尊的提高更有效,低强度运动对不经常锻炼者混乱的降低更显著。建议根据个体锻炼经历不同施以不同运动强度,从而获得心境改善的最大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运动与尿酸的形成,安静时、经常运动者与无规律运动者血清尿酸的差异。长期训练与血清尿酸、单次运动与血清尿欧浓度、运动强度与血清尿酸浓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医务工作者体育锻炼特征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湖南、广东两省各级各类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体育锻炼的特征,结果显示:医务工作者体育锻炼情况与其对体育认知度、文化层次、知识结构、收入水平等明显背离,体育人口比例仅为12.5%;他们在主观上更多的将不能坚持体育锻炼归因于精神压力大、累、工作忙等因素;客观上不规律的作息,场地、器材的短缺使他们的体育锻炼难以形成动力定型;他们更多的将食补、睡眠作为消除疲劳、促进健康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大强度的无氧间歇练习、有氧耐力练习及其组合练习的次序对恢复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5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完成4次运动:600 m间歇跑练习、30 min大强度持续跑练习、600 m间歇跑加30 min大强度持续跑练习,30 min大强度持续跑加600 m间歇跑练习,分别在运动前(0~10 min)、整个运动期间和运动后恢复期(0~20 min)记录RR间期,并进行相应HRV分析以及在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进行血乳酸测试。结果:与安静状态相比,运动中HR、EPOC和TRIMP均显著增加,但组合练习次序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恢复期20 min内,HR随恢复时间增加逐渐降低,但同一恢复阶段不同运动方案之间无显著差异;RMSSD、SDNN、SDNN/HR、HF和LF变化相似,在整个恢复阶段均显著低于安静值,但HF和LF在恢复期(15~20 min)显著增加;而LF/HF随着恢复时间延长显著增加。结论:大强度的无氧间歇练习、持续有氧练习及其组合练习,在运动后早期恢复阶段(0~20 min)HRV变化趋于一致,提示耐力运动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调整可能不具有运动形式依赖性。此外,大强度无氧间歇和有氧耐力练习的组合练习次序不影响运动后恢复期心脏自主功能的调节,恢复期20 min内,交感活性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成都市中小学生体能持续下降的事实,对成都市中小学生的体育课、体育活动、作业、睡眠和饮食等的一天活动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造成体能下降的原因,提出了改善学生体能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影响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健康的吸烟和喝酒、睡眠、吃早餐和体育锻炼等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的身体状况不佳,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引起人们对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健康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贯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中大运动量训练时,要注重科学的监控以及量与强度的合理配置,避免走两个极端,从而影响训练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有氧锻炼负荷强度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吕晓昌 《体育学刊》2003,10(1):43-46
选取年龄在10.15岁儿童,共计320人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儿童参与不同强度的有氧锻炼,对照组儿童在实验中以常规教学或自习课为主。实验前、后分别用MHT测量儿童的心理健康,并用EFI测量儿童的锻炼感觉和运动愉快感。结果表明:(1)实验组儿童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极显性差异(除低年级儿童大强度组外);对照组儿童则没有显性变化。(2)低年级儿童参与中、小强度的有氧锻炼与参与大强度的有氧锻炼存在锻炼心理效应和运动愉快感的显性差异;高年级儿童参与大、中强度的有氧锻炼与小强度的有氧锻炼存在锻炼心理效应和运动愉快感的显性差异。(3)低年级儿童参与不同强度的有氧锻炼没有性别差异;高年级儿童参与不同强度的有氧锻炼存在锻炼心理效应的显性的性别差异。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参与适宜强度的有氧锻炼有助于增强儿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