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国策》在写人艺术上构思巧妙、写法多样、人物形象个性鲜明,颇有赏读和写作的借鉴意义。结合教材中的作品,探析《战国策》借助完整跌宕的情节、多样精微的描写、典型环境下的个性化语言和对比衬托等方面塑造人物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这篇文章选自《战国策·赵策》.《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顺序排列.《战国策》的文章特点是长于夸张铺陈,无论说理叙事,都表现了一种气势雄放的特点,语言流畅犀利,有声有色.描写人物也具体鲜明,栩栩如生.文中还不时使用生动的寓  相似文献   

3.
《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时期的两部历史著作,记录了两个时代的不同人物和事件,表现了两个时代的不同风貌。本文从两部著作中选择女性形象这个角度作切入点,分析这两部著作人物塑造方法之不同。左传纪女性人物事迹分散于各个篇章比较零散,战国策则开始有集中写一位女性人物的篇章。左传纪人笼统朦胧不具体形象,而战国策开始有生动的外貌描写。此外战国策还善于运用比较烘托等侧面描写的方法突出人物,体现了我国史传文学在人物塑造技巧上的日益成熟,从而成为后世小说之滥觞。  相似文献   

4.
《战国策》塑造人物的手法多样,刻画出生动逼真的各色人物,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先贤的辩才和智慧。其手法主要有精雕细刻的描绘;通过人物的独白和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对比方法;曲折的情节等。  相似文献   

5.
《战国策》塑造人物的手法多样,刻画出生动逼真的各色人物,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先贤的辩才和智慧。其手法主要有精雕细刻的描绘;通过人物的独白和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对比方法;曲折的情节等。  相似文献   

6.
《世说新语》对《聊斋志异》的影响十分鲜明。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看 :( 1 )主旨的继承与发挥 ,如对德、孝、友情的赞扬、对狂士的赞誉 ,体现了蒲松龄更为进步的观念 ;( 2 )《聊》在对《世说》人物故事的移植的同时 ,使人物故事更加丰富生动 ,更加有趣 ,从而也体现了更强的思想性 ;( 3)语言的模拟与提炼 ,更显出神髓之继承 ,诗情诗意的再造  相似文献   

7.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是先秦文学中的代表性作品,它以其独有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虽然其曾被斥之为"邪说""畔经离道之书"。但《战国策》中的散文语言简练、生动又富有表现力,不仅具有讽刺和调侃意味,同时又具备教育功能,传达了人生哲理,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将从《战国策》的写作技巧、艺术风格和寓言教学作用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战国策》对语文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各类诗篇中刻画出了众多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诗人们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是多样的。《诗经》刻画人物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  相似文献   

9.
《战国策》高诱注在注释内容、方式、方法、术语运用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现存高注对《战国策》的词义、文意、校勘等进行了较准确的解说;依据高注推知今本《战国策》的部分讹、脱、衍情况,也可帮助我们了解刘向本《战国策》的某些原貌。  相似文献   

10.
在纷争不休的战国时代,涌现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群像,尤以《战国策》中集中塑造以苏秦为代表的策士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或合纵,或连横,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异样的言行,也让后人回味千年。本文以《战国策》中的策士为范本,尝试解析其精神风貌,窥看战国时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1.
《战国策》是一部记述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论和活动的书。《战国策》在语言的运用上,是极为生动明丽的。刻划人物维妙维肖,细读篇什,人物音容笑貌跃然纸上。在表达思想内容上,有很多东西是值得今天深思而慎取的。就《邹忌讽齐王纳谏》一  相似文献   

12.
《史记》具有宝贵的历史学的价值,发展了以人物与事件为中心的叙事技巧。司马迁叙事,以事件和人物为叙事经纬,在具有典型意义的矛盾冲突中,展现出一幅幅广阔、丰富、生动的历史图卷,在艺术概括性和典型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韩愈继承并发展了《史记》这一成就。本文从私人叙事、场面描写与细节描写三个方面对韩愈散文的《史记》方法的继承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设计思想]《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战国策》中的名篇,文章语言浅显,但文言知识集中典型,是学生学习文言知识的好素材.同时,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说理委婉而富有鼓动性,充分体现了《战国策》的行文特色,又是感受史传文学艺术魅力的范本.因此,本课力求言文并重,兼顾文言知识的学习与文本的鉴赏,并尝试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体验,力求在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在《史记》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性格各异、形象鲜明的社会下层人物,这些人物生动、真实,形成了下层人物群像.诸如刺客形象、游侠形象、商贾形象、医者形象、女性形象等.研究这些人物群像,探讨其意义价值,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史记》的伟大价值,也将有益于当今的世风.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战国策》的说辞所表现出的纵横驰骋,引喻谐调;词藻富丽,准确传神;巧用寓言,形象生动等三个显著方面来浅析该书中所展现的辞令风格。  相似文献   

16.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荆轲刺秦王》(下文简称《荆》文)是《战国策》的精彩篇章,它将荆轲刺秦王记叙得生动曲折、跌宕起伏,实现了历史性和文学性的高度统一。然而,细细读来,却发现其中似有几处疑点。  相似文献   

17.
采用适当的表现手法,去刻画人物,人物会生动形象;去揭示主题,主题会深刻鲜明。在这方面,《竞选州长》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一《唐睢不辱使命》这篇课文,很能反映《战国策》语言艺术上的成就。文章通过记叙人物的对话来表现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鲜明性格。秦王的骄横狡诈,色厉而内荏;唐睢的沉着镇定,不畏强暴的形象,都栩栩如生。那发着要“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四个方面将《史记》与《战国策》的人物描写艺术进行比较,认为《史记》继承和发展了《战国策》的人物描写艺术。  相似文献   

20.
《战国策》中辩士苏秦的说辞是先秦言辨修辞的成功代表;苏秦说辞善于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辞格,或为增强生动形象性,或为增强气场,或为表示确定不移的说服意愿;正是这些富有艺术魅力的修辞格有效提升了他的语言魅力,助他表达政治主张和实现政治抱负;其辞格修辞术对当今智囊人物的话语锤炼也有正面影响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