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我有个同事,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连一首完整的歌也学不会。每当他看到别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唱唱跳跳,自己的孩子象个哑巴,他心里就不愉快,于是经常训斥孩子,骂他是“黄鱼脑袋”,越骂孩子越自卑,甚至连最简单的儿歌也忘得一干二净。我还听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孩子在幼儿园里私拿了一只苹果,邻居的孩子告诉了他的爸爸,做爸爸的不进行正面教育,把孩子劈劈拍拍地打了一顿。第二天,这个孩子到幼儿园,把邻居的孩子也打了一顿。这事让他爸爸知道了,自然免不了又是一顿打。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2013,(4):F0004-F0004
1至多人游戏·培养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孩子喜欢飞翔,我们就给他一双翅膀;孩子喜欢画画,我们就绘他一支彩笔;孩子喜欢跳舞,我们就给他一双舞鞋;孩子喜欢自然,我们就给他一片森林;孩子喜欢幻想,我们就给他一片天空。该子要做创造力的主人,那我们就给他一套《大脑银行智慧卡》。  相似文献   

3.
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相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4.
<正>一位老师给一群残疾孩子上课,当讲到"幸福"这个词时,面对这群残疾孩子不知如何解释。老师经过一番思考后,有了一个好主意。他把这群残疾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是聋哑的孩子,一组是失明的孩子。他先问聋哑的孩子:世上最幸福的事是什么?聋哑的孩子用手势告诉他,世上最幸福的事就是每天能听到声音;接着他又问失明的孩子,失明的孩子对他说,世上最幸福的事就是每天能看到阳光。然后,他把聋哑孩子的"幸福"答案告诉失明的  相似文献   

5.
书架     
《教育》2012,(12):62-62
在写作中教育孩子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永远是孩子。所以对孩子总是很包容,就是做错了,也认为他还是个孩子。其实,这个观念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一天天在长大,他的思维思想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如果你总是以“他还是个孩子”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不理解他,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宽容伴随着孩子,他坚韧不拔;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在;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日增;友善伴随着孩子,他看见撒向人间的都是爱;赏识伴随着孩子,他明白人生终当一搏。在教育与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7.
从兴趣入手。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要是他有兴趣做的事情他就一定能够专心做下去。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挖掘他的兴趣点。对一些年龄小的孩子家长要多陪他一起阅读、游戏,逐渐帮助他寻找兴趣点。不要随意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当孩子正专心做某一件事情时,你千万不要去打扰他,除非是非做不可的事情。如果不得不让孩子停下来,可以先给他一段准备时间,而且要说明停止当前活动的理由。如果孩子经常被打断活动的话,他对什么事情都不会有很浓厚的兴趣,也不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到底。让孩子养成做完一件事情后再做另一件事情的习惯。孩子的…  相似文献   

8.
一叶知寒暑,是古已有之的老话了。近来遇到一件小事,却让我再次重新温习了这个老话的分量。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并不太熟的朋友突然找到我,给了我一本他孩子刚出的一本书。书里收集了他孩子从初中到高中期间写的一些诗文和日记。他说他孩子即将高中毕业,要我替他的孩子写一篇推荐  相似文献   

9.
●我认识一位年轻的家长,他是一家电脑公司的总工程师。有一次,我向他推荐《卡尔·威特的教育》,他很有感触。他认为教育孩子比编程难多了,每个孩子的天分、性格乃至身体健康状况都大相径庭,很难说哪一种方法就最好,适合这个孩子的并不一定就适合另外一个孩子。根本不可能按照程序一步一步走。所以他很头疼。  相似文献   

10.
一位教育专家说: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们。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相互帮助中,他便学会关心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亲情、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环境造就人才@舟辑~~  相似文献   

11.
金乾波 《班主任》2005,(11):25-25
"虽然他给孩子调了座位,但我打心眼里鄙视他!"一位家长十分憎恶地说.他的孩子上一年级,个头较矮,开学初,坐在第一排,后来班主任以保护眼睛为由,一步一步将孩子调到了最后一排.得到高人点化后,他拜访了班主任,第二天孩子调回第一排.  相似文献   

12.
很多家长常常叫苦连天:我的孩子不能说,你一说他,他比你还狠,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现在的孩子为何难管?是因为很多的家长和老师把孩子培养成了玻璃人,不能碰,一碰他,哗啦,碎了,一地碎片。  相似文献   

13.
开学第一天,我开车进入学校停车场,看到一位老先生在指挥交通,我的车停好后他帮我们打开车门,说:"早上好!"我想他大概是管交通的校工。下午来接孩子,他又特意把孩子带到我的车边,一边给他开车门,一边问:"今天过得开心吗?"孩子说:"开心。"他说:"那你们明天还来吧?"孩子说:"还来。"他又对我说:"开车小心。"等他离开了,我问孩子:"他是校工吧?"孩子说:"好像是校长。"  相似文献   

14.
他一共有124个孩子。很多人难以置信,但这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的有124个孩子管他叫爸爸。然而,虽然有124个孩子管他叫爸爸,但他却孑然一身,光棍一条。他如今已经45岁了,从来没有结过婚。而那124个管他叫爸爸的孩子,全都是他16年来救助过的流浪少年。他叫赵君路,辽宁省丹东市的一位好人。赵君路4岁时父母双亡,成了一名孤儿。  相似文献   

15.
帮助内向的孩子树立自信心文/胡荣剑鲁莉琴我们的孩子今年5岁。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针对他从小好静不好动,性格比较内向的特点,我们注重为他创设轻松、和谐的生活环境,逐步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从而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以书为友大约在孩子一周岁以后,我们为他选购了一...  相似文献   

16.
一位家长和我谈起这样一件事。一天,他检查孩子的学习,发现孩子的教科书非常干净,除了习题部分做些记号外(这是老师留做的作业题时划记的),其余部分,连个铅笔痕迹都没有。他问孩子公式和定理书上是怎样叙述的,孩子的回答糊涂不明;他又问书上有几个例题,孩子说“不清楚”;最后他问孩子这本书有几章、几节,孩子却回答:“没注意”。一句话,这本教科书,除了习题,其余部分孩子都没有认真阅读。  相似文献   

17.
孩子在愚人节这天来到了人世间,让人没想到的是,他患有21对染色体综合征,永远只有三四岁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说,不管他年龄有多大,他永远是一个愚人。愚人的父母并没有嫌弃自己的孩子,他们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努力教孩子从一数到五,可孩子一直不明白一到五的顺序。  相似文献   

18.
我曾读过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孩子若生活在批评中,他学会谴责。孩子若生活在接纳中,他学会爱。孩子若生活在赞美中,他学会感激。孩子若生活在鼓励中,他学会充满信心。孩子若生活在赏识中,他学会生活要有目标。”是的,我们教师面对的这一群群可爱的学生,他们需要你的表扬,需要你的喝彩。  相似文献   

19.
吴佳骏 《大学时代》2006,(12):48-49
我站在很久以前的时光中,看一个爬树的孩子。孩子很小,树很高。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扰乱了孩子的听觉。旷野寂静,暮色擦去了大地上多余的事物,和爬树的孩子的背影。孩子爬得很艰难,但孩子的想法很简单,他想去摘悬垂于树枝上的青枣,拿回家送给妈妈做礼物,或者逗久卧病榻的爷爷开心。孩子感到一种强烈的欢乐,他正在完成着一件伟大的事。可他的身体实在是太瘦小了,力量单薄。这使他看上去,就像一只困在树杆上的幼猫,憨态可掬。孩子继续挣扎着向上爬,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弱小的,他的生命俨然成熟。他不停地抬头看树上的枣子,他看见的不是一颗颗青涩的果实,而是一个个鼓胀的、红彤彤的小灯笼。像他红润的脸蛋,闪光跳火。孩子奋力攀爬,终于站在了树杈上,他兴奋地伸出小手正要去摘那  相似文献   

20.
一、孩子基本情况 他,白净而略显柔弱.我对他的关注,开始于小学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后半段.那时,他的作业已经能写得端端正正、干干净净了.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往往吵吵嚷嚷不能安静,可他却总是安安静静的.他还是第一批加入少先队的25个孩子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