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变迁,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目标。社区教育作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求,社区教育平台的精准化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首先对学习型社会和社区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社区教育的意义和价值。随后,对社区教育平台的定义和功能进行了阐述,并深入探讨了其发展模式和现状。进一步提出了社区教育平台精准化发展的途径和策略,包括了解社区居民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建立个性化学习模式以及加强社区合作与共建。  相似文献   

2.
模式,是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指导,是可以照做的标准样式。广州市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实施过程中,凝炼出"职教社教联动发展"、"项目带动市场运作"、"文化引领特色创建"三种社区教育运作模式。三种创新模式的推广,将助力于社区教育的发展,且对我国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社区是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载体,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与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的重要特征,建立"人人能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已经是新时代社会的学习趋势。学习型社会的建立需以社区为抓手,在社区构建全面学习服务的平台,这正是以倡导终身学习为己任的高校型社区教育的责任所在。社区教育,是未来我国教育格局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关注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融入多元化的力量,驱动实际社区教育工作的高质量运作,是当前我国教育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4.
学习型社区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继星 《高教探索》2003,(2):50-53,62
本文阐释了学习型社区的定义、基本特性,分析了学习型社区形成的基本原因和形成的基本标志,提炼了我国目前学习型社区的几种主要类型(模式),回顾了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社区理念的诞生与发展过程,探讨了学习型社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区建设、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及社区教育等关系。知识社会的社会基本组织单元是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区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学习型社会是我国正在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5.
积极探索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有益的教育模式,对于发展社区的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区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我国学习型社区建设存在着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应积极探索多种学习型社区教育模式,如网络式学习型社区教育模式、课堂式学习型社区教育模式、基地式学习型社区教育模式、家庭式学习型社区教育模式,并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实现途径,保证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教育模式真正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立国之本,一直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发展教育。近几年来,教育的模式发生改变,不再局限于学校,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成为了当下比较普遍的一种教育模式,在教育改革的背景条件下,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有效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对建设学习型社会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对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策略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推手,引起了诸多国家的重视和关注。在社区教育推展模式方面,英、美、日等发达国家作为社区教育的先行者,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本文探讨英、美、目的社区教育推展模式,比较并归纳它们的共性,发现国际化社区教育推展模式的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社区教育的推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
发展社区教育的意义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随着小康目标的逐步实现以及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课题已经提出来。我们认为,社区教育是促进学习型社会建立的主渠道。把社区教育摆上政府工作议程,实施社区教育工程,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社区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学习型社区更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在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构建城镇学习型社区不仅成为我国城镇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创建学习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环节。本文从我国城镇学习型社区创建的时代背景出发,着重通过探究其构建的时代特色,发现其构建的现实问题,最后展望未来城镇学习型社区构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而社区教育在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理念落实为公共政策的过程中,一直担当着积极推动的角色,将社区与高校优势相结合的社区——高等教育一体化建设有利于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开放的多层次学习途径,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学习,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承担公众教育变革的先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