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套好的语文教材,能够有效指导教师教学,促进语文教学改革。让教师不再纠结于“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真正“便利教学”。而“课堂互动”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让课堂在有效互动中前行,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教师要立足文本,以课后练习题为抓手,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动态生成的、真实高效的课堂,让课堂在互动中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
吴波 《黑河教育》2012,(11):16-16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人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3.
张瑞红 《新疆教育》2012,(12):112-112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入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4.
“语文味”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那么,如何让“语文味”的清香弥漫课堂呢?陈钟梁教授说得好:语文课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要上得朴素、自然,向学生传递的是语言深处的美。”可见,我们应加强语言学习,回归语文教学本位,充分运用语言抓手.“抓”出课堂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5.
初·名师     
教育格言尊重赏识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功。教学主张张宗方主张语文课堂要体现“本色语文,快乐语文”的特点,追求课堂“语文味”及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注重在亲近语言、反复朗读、情感充盈、快乐学习等方面下功夫。他认为语文课堂就是语文教师自我成长的主阵地。多年来,他立足课堂,积极探索,在践行“本色语文,快乐语文”的教学主张中享受着语文教学的诗意。  相似文献   

6.
《学周刊C版》2017,(12):188-189
义务教育阶段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因此,可以把“表演”这种艺术运用在语文教学中,使语文教学更具活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天地。  相似文献   

7.
徐秀林 《课外阅读》2011,(12):313-313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要想实现课堂高效,作为课堂活动的主导者,必须关注课堂主体——学生的活动状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的自觉实践,实现教学和谐,让语文课堂中时时涌动生命的活力。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尝试转变教学方式,在打造“高效课堂”方面做了一点有益探索和思考,努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活”起来,让语文学习充满无穷的魅力,并且取得了一点效果,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已逐渐趋向于理性的回归,课堂教学正“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味”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应有的体现。实践表明,要想让语文课堂彰显出浓厚的语文味.教者必须不折不扣地让学生在课堂中“读味”,“言味”“析味”。  相似文献   

9.
要想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紧扣课堂阅读教学。课堂上只要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抓训练”的教学目标,让语文返朴归真、回归本色,让课堂萦绕语文的气息,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课本学习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文实践的源头活水.要落实新课改的目标,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语文老师如何让自己的课堂走向生成呢?我觉得在平时备课过程中,要“重点滴、精备课”;在课堂上,要“重讨论、多迁移”。下面以《商山早行》一文为例,谈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孔祥跃 《现代语文》2004,(7):13-13,19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科学、更高远的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出了更为鲜明的教学要求,湖北教学专家余映潮老师说:“教学中没有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就没有语文教学的改革。”“学生的活动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改革的一根标尺。”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生活的课堂和语文的课堂结合起来。美国教育学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说:“语文的外延几乎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天地,语文教学要走出封闭课堂,就要尽可能多的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事事洞明皆学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活动在大自…  相似文献   

13.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将教学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语文的经验与知识,提高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具体而言,要联系生活,让文本意蕴走向通俗;对接生活,让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再现生活,让情境体验更为真实。  相似文献   

14.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所以语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语文教学渗透于学生的生活中。学习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教科书.教师必须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把生活与语文教学融合起来.为语文教学注入源头活水.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教材.把社会当作课堂.努力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15.
邵国春 《成才之路》2013,(32):56-56
注重课堂教学细节,在教学细节中体现语文味。即语文教师精心准备导语,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堂,进入情境。语文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语文教师善于捕捉课堂“教学机智”,让师生互动闪耀着智慧真诚的火花,师生共同感受语文的博大精深,让语文课体现语文味。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缺乏生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视语文学习为一件苦差事。要改变这种不良状态,提高课堂效率,可采取以下策略:情感共振,让课堂“活”起来;互动交流,让课堂“动”起来;幽默诙谐,让课堂“笑”起来;和谐融洽,让课堂“亲”起来;活动体验,让课堂“富”起来。  相似文献   

17.
段天喜 《辅导员》2014,(14):107-108
语文教研的土壤在课堂,一切活动的载体是课堂,教学与研究都须“依托→立足→实践→超越”课堂。而“主题式·同题异构”就给教师搭建了一个比较学习、多元互动的平台,让每位同学科教师亲历亲为,彻底走出了在“主题式阅读·同题异构”课堂“学生要学什么,老师要教什么,语文主题阅读最终要实现什么”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更要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个性。课堂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其根本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个性鲜明、品格健全的人。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很多教师仍然刻意以“冷漠”、“严肃”的面孔出现在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被压抑,课堂仍如一潭死水。笔者认为,课程改革首先得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将课堂变成活力四射、轻松愉快的场所。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在强调语文教育的特点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而非“言说”。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的过程中,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形成的。语文课程应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的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那么,如何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把所学的知识用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用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六大解放”。一、解放学生的眼睛和嘴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学…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专家们也指出“让学生真正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真谛”。其实这些经典的理念在很早以前就被丁有宽先生以“读写结合”的观点诠释了.然而在以往漫长的教学历程中,它却始终没能有效地扎根于课堂。原因很简单,老师们担心“动笔写”的环节会让课堂变得沉闷.担心“动笔写”的环节会打破整体教学思路、打断孩子们的学习思路.于是只好让“写”徘徊在课堂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