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如何理解阅读中的“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从国外引进阅读对话的理论,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阅读对话,读者(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一是教学对话,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等等。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激活对话欲望;积极参与对话;开拓对话空间;创设对话平台。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意味着学生主体的回归。对话从形式上来看,即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在这些多重对话中,学生和文本这一特殊的对话活动,无疑是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是一种开启智慧、沟通心灵、闪动灵性、实现成长的不断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屈太侠 《湖南教育》2008,(11):10-11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指教师、学生、文本者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沟通、交流、碰撞。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教师、文本三要素之间并非单一的线形结构,而是相互交错的网状结构,具体可分为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以及教师与学生对话四种形式。这四种形式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了阅读教学的精彩。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则进一步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可见,新课程标准要求把阅读教学过程演绎为应用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阅读对话教学的理论探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的规定包含两个命题,有两层含义:(1)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主体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它混合了“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两个命题。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一种心灵的对话,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根本。所以,课堂应该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一个与文本对话的平台,让学生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呢...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应当实现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多维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次次与文本深入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应走出"膜拜",走向理性;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应摒弃居高临下的指导,进行引导与组织;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既要方式多,又要普及面广,学生是提问者也是释疑者,是参与者也是评价者。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对话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心灵上的碰撞,是一种尊重主体、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包括:对话中品悟,张扬个性;对话中探究,动态生成;对话中想象,超越文本;对话中鉴赏,多元解读;对话中积累,美读成诵。  相似文献   

11.
克林伯格认为,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教师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的交流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文本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互动的动态过程。王荣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个命题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二是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也就是说它混合了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阅读教学存在着师本、生本、师生、生生的多重对话,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句话道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对话,是在学生、教师、文本间进行对话的过程.我们读文章不仅仅是与文字的对话,最主要的是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的心灵对话.因此,我认为理想的阅读教学应该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间一种心灵的沟通、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生活的对话的过程.这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对话教学中,学生与文本之间展开对话需要一定的对话策略。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关键的一步。文本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一种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既是一种凭借,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真正体现文体;  相似文献   

16.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教师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的交流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文本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文本、作者促膝谈心的对话过程。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关键是如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文从文本与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的作用出发,阐述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之间的关系及在阅读教学中起到的作用;点明了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了阅读行为中人与人之间确定的一种平等、双向互动的对话关系。在这场“对话”中关键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标提出了"对话"的理念,即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课堂中的对话并非程式化的一问一答,而是思维碰撞和体验交互的复杂过程,具有动态性、连续性和复合性。甚至面对同一文本或同一话题,其对话课堂也不尽相同,每一次对话都有其独特性。对话是培养思维、丰富感受、创造知识和更新自我的过程。对话形式主要有四种形式: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和学生与学生对话。在这四种对话形式中,如果说师本对话是整个对话教学的前提,那么生本对话则  相似文献   

19.
邓渊 《文教资料》2014,(21):167-168
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它们在阅读教学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文本对话,优化师生的认知结构;师生对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生生对话,获得一种互补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思路。而在“多重对话”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当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这就要求学生准确地了解文本,在具体环境中去领悟、体验和理解文本语言的意义与作用。这样的对话教学才能有效地铺展开来。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