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4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重视历史记载的国度,强烈的史学观念影响着上自史官下至小说家的创作与著述。中国古代小说与历史著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拾遗记》虽是汉魏六朝时期的一部文言志怪小说,但在其艺术审美特征上也表现出史学化的倾向。《拾遗记》的这种史学化特征具体表现在史书式的结构体例、尚实的著录意识、以史为鉴的撰述目的和补正史遗阙的史料价值上。  相似文献   

2.
蓝岚 《天中学刊》2002,17(3):43-46
关于《拾遗记》的作者,史书所说不同。考其文体文风和思想内容,《拾遗记》当为王嘉所著,其中的《录》为萧绮所撰。  相似文献   

3.
《娇红记》作为元代艺术成就较高的文言小说,具有两个突出的审美倾向,即戏剧化审美与悲剧性审美,而这两种审美倾向均与当时成熟的戏曲艺术的滋养有直接关系。对《娇红记》审美倾向的考察,充分说明了元代戏曲繁荣对当时小说创作产生了影响,小说创作对戏曲艺术给予了借鉴,同时也为研究戏曲艺术与小说创作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嘉及其《拾遗记》自东晋十六国以来,各个时代不乏关注者,也取得了大量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就是对《拾遗记》研究历程的客观陈述。  相似文献   

5.
《拾遗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关于其作者问题虽多年来颇多说辞,但现在学界基本认可为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的方士王嘉所作,后来梁代萧绮整理为十卷,并为之作《序》,即成就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本子。《拾遗记》内容丰富,体例集杂史、博物于一体,文笔绮丽诡谲本应受到历代研究者的重视和赏识,但因其内容多为荒诞无稽之谈而使从史家眼光出发的后世文人对其多有批判,进而对它的研究也略显单薄。直到近些年,随着学界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普遍重视,对《拾遗记》的研究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本文试图从《拾遗记》的内容入手,探讨其中包含的魏晋乱世文人特有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唐代"始有意为小说"这一论断,学界一直承袭其说。若细细究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些作品已经与唐传奇颇为类似,初现"有意为小说"之端倪,如《搜神记》《幽明录》《拾遗记》中的部分作品,无论在创作动机、内容虚实、艺术手法等方面都可以说明魏晋南北朝小说已经出现了"有意"的痕迹,鲁迅先生的说法值得再商榷。  相似文献   

7.
《杜阳杂编》,唐代小说集。唐苏鹗撰。记载唐朝故实,以及杂技、珍宝、奇物的种种传闻。有学者认为《拾遗记》在志怪小说中以铺陈缛艳著称,形成了一种风格类型。本书是唐代继承《拾遗记》而成就较高的一种。美国学者谢弗认为此书是关于古代商业贸易的和外交现实的传奇。  相似文献   

8.
近读万绳楠先生的大作《赤壁之战拾遗》(以下简称《拾遗》,载于《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受益颇多,万先生否定蒲析赤壁之说,深得我心,但关于长江南岸的武昌赤壁即孙曹初战的赤壁,而黄州赤壁始于北宋苏轼的论断,笔者却不能苟同,故草撰是篇,旨在共同探讨,恢复历史本来面目。《英雄记》中所记的赤壁位于长江北岸建安七子之一、赤壁之战的当事人王粲在所撰《英雄记》中说:“周瑜镇江夏。曹  相似文献   

9.
张永亮 《文教资料》2012,(16):27-29
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地狱变》发表于1918年,是根据日本古籍《宁治拾遗物语》卷三中的《绘佛师良秀喜欢火烧自家记》和日本古籍《古今著闻集》卷十一中的《弘高的地狱屏风图》的故事创作出来的。本文通过梳理良秀画《地狱变》的时间历程,并通过文本引证结合对良秀人物分析的方法来探讨良秀的至上艺术之旅,即"睁着眼"而不是"回首"去寻找至上艺术。  相似文献   

10.
《拾遗记》的作者不是萧绮而是王嘉。该书的思想内容有揭露统治者荒淫无耻,反映人民追求理想生活的积极一面,也杂有诸多荒诞迷信的色彩。艺术形式方面对人物刻画、气氛烘托都相当成功。特别是语言精粹优美,富有感染力。书中还保存了不少谣、谚、诗歌,有较高艺术和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1.
《西湖主》作为《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目之一,在艺术上取得了高度的成就。可以说,凡《聊斋志异》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诸如情节曲折紧凑、人物栩栩如生、语言准确生动等等,在《西湖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前人已多有论述。本文拟利用现代小说理论,从环境描写和叙事学理论入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西湖主》的独特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2.
“以悲为美”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美学风尚,《聊斋志异》虽是一部文言志怪小说,但无论从它对现实社会的反映,还是对理想世界的歌颂,以及艺术意境和艺术格调等几方面来看,都具有浓郁的悲剧意蕴,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3.
“五四”一代学者极力推崇安徒生童话,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最初的理想样本,安徒生童话所产生的广泛的影响力与郑振铎的大力宣扬密切相关,郑振铎对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质亦有动人的描述和独到的分析。郑振铎推介安徒生童话的工作值得清理。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品析四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聊斋志异》诸体兼备,各具特色。其多数篇章,是一个与实际生活相迥异的幻想世界,文中所描绘的虚幻世界,乃是现实世界的艺术投影。本篇选取唐人传奇式的《鸦头》《狐谐》,六朝志怪式的《雨钱》《小猎犬》加以品析,以见全书思想、艺术之一斑。  相似文献   

15.
西方的人文主义以及其所引发的文艺复兴并非是激进的社会革命,而更是一场艺术运动,标志着西方思想的美学转向和语言转向。英国乔叟的短篇小说集《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女修道士的故事》综合体现了乔叟的人文主义思想,即对灵知、欲望和语言这三者的共同强调。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独有的理论范畴,是文学审美更高层次的境界,多应用于古代诗词的品评当中。叙事文学作品在诗词的长期熏陶影响下,同样可以营造出美的意境,因此,对其的品评同样可以从意境的角度来进行。《聊斋志异》采用文言进行创作,寥寥数语便创造出了各种意境,达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意境之美,诸如诗化的纯美性意境,朦胧性意境,恐惧性意境。这些意境的生成不仅与语言的含蓄蕴藉关系密切,而且还在于作者能够将真情实感很好地物化。意境营造的出现,是对文言小说模仿史书叙事的突破,它延缓了小说的叙事节奏,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7.
唐代传奇小说中穿插诗歌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男女的诗歌赠答;聚会宴饮时与会诸鬼神精怪的酬唱赋诗;小说中人物的独吟抒怀;引用别人的诗歌入小说发表评论。具体说,诗歌在小说中执行了以下功能:创造浪漫的抒情风格;营造优美的叙事意境;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构造曲折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8.
自《丝路花雨》创演成功以来,中国当代敦煌舞蹈流派已经逐步形成并获得不断完善与发展,详细论述了当代敦煌舞蹈流派的存在、形成机制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中有一系列丑女形象,如吕无病、乔女等,她们外貌奇丑,人格品质却美得令人叹赏。蒲松龄用人物外貌的丑反衬其心灵的内在美,增强了丑女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笔记小说实际上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言微篇小说。唐代以后的笔记小说非常发达,最有代表性的是《太平广记》、《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它们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各具特色,体现了文言微篇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