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字》(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片段]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条和图钉,根据书上第24页最上面的三句话(1.把两张硬纸条的一端钉在一起.2.固定其中一张硬纸条,旋转另一张硬纸条.3.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2.
数学综合实践课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直接经验,在身临其境的体验活动中去实践、探索、体验、交流、反思、创造,经历“经验实践——产生问题——探索实践——体验乐趣”的学习活动过程。学生在开放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已有经验的价值和生成新经验的快乐,使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真正成为他们学习的乐园。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学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激发学生情感领悟数学美,体验再创造;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联系生活享受数学美——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教学的任务已转变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的内容方面,转变到数学的过程方面,“懂”数学就意味着会“做”数学,“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即“做中学”.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通过“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合作交流、应用、拓展”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都参与数学,亲自体验数学的生存和发展过程,在自身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和技术应用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就是好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让学生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的力量,让不同的人有不同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轴对称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和感受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引导学生在探索、分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的实践中,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观察、思考,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实践性、探索性,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树立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数学“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给学生提供生动、具体、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实际生活融入学生学习中来,学生才倍感亲近。实践操作——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体验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互相竞争中体验数学。课堂上的合作交流,构建起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在现实中体验数学。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创设现实而又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帮助学生主动理解建构数学知识。情境是沟通学生经验世界与数学世界的桥梁,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以激发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的!  相似文献   

10.
操作分析是指动手操作外在的、可见的活动和动脑操作内在的、不可见的活动.它是新知内化的中心环节,是在感知新知的基础上进行的.操作分析一般要经过下列过程:操作——表述——仿练——新知内化. 操作.小学数学内容,无论是性质、概念、法则,都是比较抽象的.教学时,教师应尽量地创设环境,引导学生操作,让他们在操作中,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这样,就能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发展智能. 例如,教学“圆锥体积”(第十二册)时,教师可事先给每个组的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形容器和几个  相似文献   

11.
细化操作指导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的重要手段。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中,教师精心打磨“依托回顾,促反思”“紧扣关键,促理解”“引导归纳,促建构”“依托训练,促深化”等细节,力求通过细化操作活动的指导和引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获得事半功倍之效。这样能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和提炼,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更有活力、更有智慧。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建构、不断“自明”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实现对数学新知的“自明”.“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是针对课题——数学的“自明性”研究的一节实验课,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课题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臧静 《考试周刊》2012,(1):75-76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经验"的获得要依靠"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只有在慢的情境中才能自主探究,深入体验,所以慢功夫才能使教学总体目标落实到位。慢的选择,应根据新知的特点和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灵活地选择,没有统一的模式,或者是课始的导入、或者是新知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合作交流等情感体验.阐述了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使学生的能力与个性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提供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教育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作为公民掌握生活中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学具进入课堂为学生实践和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知欲望,培养自主求知的学习品质搭建了桥梁。学具的运用使课堂不再是沉闷的传递接受型的教学,学生们也不再是被动的吸收现成的知识理论,而是一个充满丰富、生动思维活动的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他们利用手中的学具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的指引下动手、动脑做数学,在积极的操作活动中发现新知,在讨论探究中获取新知,在分析比较中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学具为他们创造性的学习数学提供了前提条件,学生们在实践探索中,能力、智力、思维方式都得到了培养,创新素质也得到了提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具成为学生通向知识的桥梁,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从而去创造数学呢?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从而发展智力;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制作、剪、折、画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斯提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如果仅靠听和看,最多只能吸收30%的新知,动手的话,可以达到90%以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通过折角、摸角、认角、标角、比角,让学生在操作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意义重大。本人认为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综合实践等综合能力.在实践中感悟,在操作中体验。在过程中发现,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体验教学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观摩,或者让学生进入教学内容所描述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体验、感悟,从而得到知识经验的一种学习方法.《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建议教师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相互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