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片言只语     
没有怀才不遇的时代,只有怀才不遇的人在报纸上读到日本当红作家片出恭一讲述自己从“冷”到“热”的艰难历程,颇有感触。的确,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以往。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怀才不遇的年代;而对于另外一些人,它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年代。但是,我想从某种角度上说,没有怀才不遇的时代,只有怀才不遇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有怀才不遇的时期,缩短这个阶段就要保持理性、效率和反省的生活态度。人可以怀才不遇一时,切不可怀才不遇一生。——胡杨《青年参考》装到极致亦枉然中国盛产伪君子,伪君子把中国祸害得不轻。装正经让很多人变成了伪君子、假…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青人当中,最容易见到“怀才不遇”的人,听到“怀才不遇”的话,不少人冷眼看世界,撇着嘴论英雄,一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模样式.我不禁要问,我们真的怀才不遇吗?鲁迅笔下有一种“恨恨而死”的人,他们一面说些怀才不遇的话,一面有钱的便狂嫖乱赌,无钱的便喝十几碗的酒,先生质问他们:“四斤的担,你能挑么?三里的道,你能走么?”我们出不妨自问:我能做些什么,我又做了些什么?怀才不遇是时代的不幸.然而,孔子怀才不遇,一代宗师的名位无人能;屈原怀才不遇,端午的怀念亘古不变;李白怀才不遇,斗酒而篇的才气穿透历…  相似文献   

3.
从古代“仁者,人也”的定义可以看出,“仁”是“人”字旁一个“二”字,亦即是说,只有在“二人”的对应关系中,才能对任何一方下定义。那么在这种“二人”对应中,个体时时处在“他人”的定义与评价中,虽然我们表面上并不否定个体拥有自我评价的权利,但实际上这样的评价往往不具合理性,只有通过“人伦”关系或集体来定义“自我”才是合格的。用渠道化的“二人”关系去定义任何一个“个体”,单个“个体”的存在似乎没有合法性,也是不可想象的。照此推理,生活在这种个体无法逃脱的“二人”关系网中,被定义的一方也易于被企望做一个沉默不语的人,如果我们惯于相互定义,双方自然都会被物化,那么也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人”。  相似文献   

4.
偌大一个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人类,好像茫茫戈壁荒原上仅有一个村落一样,地球村实在是太“孤独”了。 “地球村”多么欢迎“外星人”! 地球以外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多少年以来,地球人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先是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外曾盛传火星上有人,有的刊物甚至凭想象绘出  相似文献   

5.
80年代     
我们成长于被长辈们称作是“幸福时代”的80年代。我们有80年代人的特质,我们同样也有80年代的电影童年……《星球大战》我想不会有一个80年代的孩子没想像过自己开着飞船在银河系里漫游,不会有一个80年代的孩子没有想像过自己心中的外星人。我们都在自己的童年里拥有丰富的想像力,我们幻想着成为“银河系战士”,祈求世界和平;我们幻想着成为“长老”,希望像他一样德高望重。但是若干年之后,当我们在看《星战前传》的时候,忽然发现那个天真的孩子已经不在了……《香港制造》中国的电影在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第六代导演,我们也和中国的电影一…  相似文献   

6.
社会在变革,知识在更新,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为思维灵敏、判断准确、机智巧妙的智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长大才会成为灵活自如地适应时代、促进时代发展的人。未来社会最需要的是既有知识又有智能的人。“学历社会”必将转为“能力社会”,“高分低能”的人将被历史所淘汰。我们的学生是未来人,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自认为是全才的年轻人,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非常失望。多次碰壁之后,他伤心绝望了,他感到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千里马”。一天,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正要自杀的时候,正好有一位老人从附近走过,救了他。老人问他为何要走绝路,他说自己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就随便扔在了地上,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老人没有…  相似文献   

8.
张萌 《八小时以外》2014,(9):102-107
在这个“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时代里,仿佛最不缺少的就是个性,但其实我们恰恰生活在一个最没有个性的“个性”时代。从没有哪个时期像现在一样,大众传播媒介空前繁荣,每个人的生活被裹挟其中,看似选择很多却没得选择。  相似文献   

9.
彭静 《成才之路》2012,(17):97-97
正怀才不遇的人,永远落在他人之后。遗憾的是:像鳄鱼一样,我们很多人在多次的挫折、打击和失败之后,就逐渐失去了战斗力。激情死了,梦想死了,剩下的只有黯淡的眼神和悲伤的叹息,他们开始感到无奈、无助、无力。为了掩饰失败带来的耻辱和不安,他们努力为自己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为什么世道不公平、我没有文凭、我长得不漂亮、我没有关系……"怀才不遇"者总是在发牢骚,抱怨社会没有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舞台,给他们以施展才华的机会。我认为,"怀才不遇"是人生成功最大的陷阱。机遇从来都青睐有准备的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开始了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当时,王蒙先生幽默地说:“我们有过人文精神吗?”的确,在这个时代,人文精神正逐渐受到侵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要有人文精神,但人文精神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只能以意会之。  相似文献   

11.
《当代职校生》2005,(4):1-2
一群人有一群人的主张,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坚持。在这个新鲜意识蓬勃萌生的年代,我们的辞典里没有“奇谈怪论”,也没有“异端邪说”。哪怕你发出的只是一番稀疏微弱的声音,也会有人驻足倾听,也会有人倍受启迪。心里有话,不妨大声宣讲,你总会赢来共鸣,人生的知己,或许远在天边,或许就近在眼前。  相似文献   

12.
古往今来 ,不少才高八斗 ,身怀绝技的能人志士 ,本可以在某一领域施展自己的才华 ,创造出惊人的业绩 ,然而 ,他们却因种种原因 ,一生默默无闻 ,无甚作为 ,以致郁郁而终。后来人在谈及他们的时候 ,有的感叹世态炎凉 ,有的慨叹“千里马未遇伯乐”。是啊 ,自古以来 ,“怀才不遇”是一个多么沉重的字眼。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有才就要在有限的生命历程焕发出绚丽的色彩 ,这是每个人都希望做到的。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如何被“伯乐”赏识 ,并得以展示自己的才能。于是 ,现实中似乎产生了两种人 :遇到“伯乐”的幸运之人与怀才不遇之人。生…  相似文献   

13.
“多余人”形象的出现,是世界学史上特有的现象。“多余人”随着贵族革命运动的开始而出现在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几经变度,继而又随着贵族革命的终结而销声匿迹,寿终正寝。于此,从学和史学的双重角度多视角地分析和论述了“多余人”的悲剧,是时供的悲剧,是残酷时代时原悲剧。我们在这悲剧而感叹时,也从历史反思的角度,对他们及其时代有了一个本质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生命课堂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澜教授曾说:“应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几年来,我结合自己的管理和教学实践不断思索这个论断。我认为,只有当一个时代有了关于人和生命价值的神圣意识,才会有从生命意义的角度看待课堂教学的教育思想和呼声。课堂是什么?课堂应该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课堂是生命的。因此,我们提出“生命课堂”概念并努力建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15.
“快乐是一种感觉,没有量的多寡,只有度的深浅,然而它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慰藉”,“没有快乐的时代是黑暗的时代,没有足球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这是米卢对中国足球的诠释。踢球,不仅仅是为争输赢,其本质当然是寻找快乐的体验;学数学,只有会享受其中的乐趣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数学教学应该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习数学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而,能让学生享受数学快乐的教师才能被称为“神奇教师”。  相似文献   

16.
撇捺     
撇捺为“人”。“人”字在字典里可谓平凡,而我们从支撑的角度去看,这字便超凡脱俗意蕴深长。“人”字若没有撇捺支撑,那就没有了汉字的刚劲洒脱,也就不会有我们为人的一派率真坦然。没有“撇”的“捺”是孤独的,没有“捺”的“撇”是寂寞的,只有撇捺支撑才有“人”字的精彩,只  相似文献   

17.
走向消费时代的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是心灵的消费品。走向消费时代的诗歌从轰动效应淡出,是由物品消耗的人走向商品消费的人的精神历程的诗化响应,也是诗歌自身的文本自觉,因而其前景是乐观的。诗歌走出时下“危机”的出路在于:整合80年代与90年代诗歌中关于“人”的话语资源,从精神索要和物质利益两方面整体把握社会转型期人的心灵律动,从而生成以诗歌精神为主的消费精神,引荐我们抵达消费时代。  相似文献   

18.
蘩漪是一个“旧式女人”,在她那个时代,女性是不可能进入学堂念书、识字的。她那“对诗的爱好”,只有在富贵人家才能培养出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出身、教养的痕迹,然而从她说四凤是“下等人”,表示了坚决反对“我的儿子要娶也不能娶她”,我们又可以看出她那贵族妇女的偏见思想。这些说明了她毕竟是一个受过旧传统影响的“旧式女人”。  相似文献   

19.
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巩发 《教育探索》2002,(4):42-42
21世纪,无论将要来到的是什么样的“革命”,没有合理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没有公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没有健康有序的文明传承,我们将会遭遇到史无前例的压力和灾难。 社会和自然能否可持续发展,教育负有重要的责任。应该通过教化作用使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从而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现在更重视知识,也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现在更重视人的作用;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寿命却越来越短,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人的一次性受教育已满足不了这个时代对人的需求。这就向教育提出…  相似文献   

20.
“快乐是一种感觉,没有量的多寡,只有度的深浅,然而它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慰藉”,“没有快乐的时代是黑暗的时代,没有足球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这是米卢对中国足球的诠释。踢球,不仅仅是为争输赢,其本质当然是寻找快乐的体验;学数学,只有会享受其中的乐趣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数学教学应该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习数学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而,能让学生享受数学快乐的教师才能被称为“神奇教师”。一、摆正心态,教师率先“乐起来”一个爱玩游戏的老顽童把中国足球冲击世界杯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