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朴"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和理想,内涵丰富而深邃."朴"的根本意义在于"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创新之思和创造智慧,对建设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有多方面的思想启迪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倡导创新精神的今天,应充分利用道家这一思想文化资源,借鉴其思想智慧,以利于解决阻碍和谐、创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道家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道家文化蕴涵的独特智慧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力量,这些智慧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永恒价值的方法论原则.这些具有恒定价值的思想智慧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无为而为”等思想理念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刻意》对庄子的思想进行了别具一格的概括,比较集中地阐发了道家的“无”和“朴”的思想,并把它上升到道之本,人之本的地位,强调遵循自然之道,表现了庄子思想的根本追求,体现了道家独特而深刻的思想文化价值。文章提出的道家至德、至道、至治、至养、至美之理想境界,对提升当代人的人生境界有着深刻的思想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传统文化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家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管理智慧。本文认为,“宁静致远”与“无为而治”是道家管理智慧的两个重要内核,并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和谐观念和对和谐社会的憧憬,尤其是儒道两家思想中有着大量关于“和谐”的探索和追求,先秦儒家孔子的“中庸”思想,孟子的“人和”理念,汉儒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观念;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小国寡民”理想,稷下道家“以人为本”的思想,庄周追求天和、人和、心和的自由精神等,成为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6.
孔国军 《高教论坛》2006,(1):141-142
“和谐”不是没有矛盾,而是矛盾双方的“协合”或“和解”,并以尊重矛盾的差异性、独立性及多样性为前提。和谐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在儒家和道家的学说中也体现这种思想。儒家讲究人际关系的和谐,道家讲求自然关系的和谐。而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执政理念,引起学术界广泛的探讨,本文主要就构建“和谐社会”所需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的“素质和谐”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白诗歌中蕴藏着道家思想文化的内涵,并展示了人生价值的境界,而“道”之境界就在于对人生价值的探究与认识。道家思想文化的本质,是发挥主体的“守静”修炼和自我“反观”的智慧,而超越人为的欲望,以实现人生的价值准则,进而实现人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其核心是通过“无为而为”的自然法则,达到“固于道”的境界。李白诗歌所揭示的自我人生体验的心理,正是老子这一哲学思想澄迈的具体展现。探求李白诗歌深层次的思想文化意蕴可知,李白的思想不是儒道合并,他深谙道家思想文化之精髓,巧用道家政治智慧之灵光,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凭借其所奉行“功成身退”的生活原则,以实现他理想社会的政治主张。他的道路是现实的,手段是有效的。他是对道家思想文化理解得较为准确,对道家政治智慧运用得较为有效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活力是当前心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与当代人的心理世界紧密相关。道家文化蕴含丰富的活力心理思想。在活力的内涵上,道家不止停留在活力的描述性层面,指出活力是一种创生能量、生生不息的生机状态以及具有“生而不有”、再始更新的特征。在活力的内容方面,道家的活力心理思想根植于“身心性命”之中。作为活力主体,道家的理想人格特征主要表现在朴、明、慈、游四个方面,并以“自然无为”“致虚守静”“柔弱不争”等修行作为活力心理的养成机制。道家活力心理思想对于活力的心理学理论建构、当代人的现实生活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建设和谐校园的理念,是与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相承接的。中国古代道家学派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对道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作一番挖掘、梳理、重新审视,无疑对和谐校园建设乃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道家文化有强烈的和谐意识,其"道法自然"的精神本质就是追求道、天、地、人的大和谐.道家和谐文化包括天人和谐、人际和谐与心灵和谐等各个方面,其基本精神强调人与道的和谐,认为循道发展为和谐之根本."守道","万物为一","复归于朴","不为物役"等是其主要内容.道家和谐思想内涵深刻,见解独到,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开掘和认识.道家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思想启迪和警示意义,应从中汲取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哈尼族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和谐文化因素,这些和谐文化因素贯穿于哈尼族的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哈尼族在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实践中,所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具有积极作用的价值观念,在当代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吸取哈尼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哈尼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文化因素进行挖掘和研究,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实现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管理与文化传统紧密相关。如果社会管理不能从文化传统的实际出发,便不可能实现社会秩序的可持续稳定。我国幅员辽阔,区域性传统文化多元化。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结合地域实际,尊重和利用区域文化传统。作为历史悠久的一种区域性文化——客家文化,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管理智慧。作为客家地区当下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因势利导,挖掘客家文化的积极因素,完成其历史时空的转换,将其融进当代社会管理实践之中。这一结论同样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3.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文化根基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逻辑起点之一;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有关论述是它的理论来源,构成其逻辑起点之二;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是它产生的实践基础,构成其逻辑起点之三;时代形势的最新变化是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构成其逻辑起点之四。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多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少年儿童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构成炎黄子孙的民族凝聚力、爱国情感、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母语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留住学生的精神之根,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及其修养需要不断从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才能扎深其根系、厚实其底蕴。各种类型的区域文化中即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伦理道德内涵。五台山文化中所彰显的悲智精神如果经过深入挖掘与现代转换,或许可以“顺手拈来”而成为对当地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具有地方特色价值资源,进而增加教育的“亲和力”并凸显出自身特有的文化个性,使区域文化在另一个层面有效发挥出道德教育的潜力与功能。  相似文献   

16.
印度佛教中国化,是释道安在襄阳依托智慧襄阳、文化襄阳的土壤实现的。他的成就也进一步丰富了智慧襄阳、文化襄阳的内涵。道安的创世之举与襄阳的文化底蕴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所创立的中国佛教也有襄阳名士的参与。所以,襄阳应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发源地。佛教界把道安在襄阳的寺院称之谓中国佛教的祖庭是名符其实的。襄阳应充分开发、利用道安佛学文化资源,发挥襄阳传统文化优势,强化"文化立市"理念,促进"文化襄阳"建设。  相似文献   

17.
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感情,以及民族智慧都体现在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中。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引导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对国家与家园的热爱,才能树立坚定的文化自觉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对青少年优良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养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重要的精神支柱,文化育人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探索文化育人智慧十分必要。高职文化育人智慧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学校教育,用文化管理;品德教育,用文化浸润;智慧课堂,用文化滋养;校园活动,用文化引领;教师发展,用文化引领;安全防线,用文化链接。  相似文献   

19.
温州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保护和传承温州本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温州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品位,更是重建温州人形象与精神内涵的需要。地方高校具有传承本土文化的明显优势。温州各高校应正确认识代表着温州人民智慧和人文精神内涵的本土文化意义和价值,自觉承担起保护、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