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春节作为中国最盛大的节日,带给一代又一代孩子最快乐的童年回忆。可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人在感叹:年“味”怎么越来越淡了呢?是呀, 生活水准日益提高,过年的“吃”已经显得平淡无奇;随着年龄的增长,“压岁钱”带来的快乐早已荡然无存;有的城市甚至限放烟花爆竹,因此过年也不再热闹。不过,我们不妨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一想: 过年为什么要吃这个喝那个,过年为什么要买年画贴春联,过年为什么要放烟花燃爆竹,过年为什么还有压岁钱?  相似文献   

2.
拉,发射!     
过年啦!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有着各种风俗习惯:贴对联、贴窗花、穿新衣、吃团圆饭、放鞭炮、拜年、领压岁钱、吃饺子……这些年俗文化给孩子带来了许多过年特有的快乐。过年是热闹的、是喜庆的,一大家人喜气洋洋地团聚在一起,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讲讲春节的来历,讲讲年兽的故事,当然也少不了玩玩游戏。下面这个利用纸杯玩的游戏,一定会为您家的春节增添许多快乐的笑声和美好的记忆!  相似文献   

3.
过年,我们要快乐更要安全众所周知,春节是国人心中最看重的传统佳节,是阖家团圆、共享天伦的最重要时刻。可是今年春节的情况依然特殊,境外疫情的持续恶化,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的零星病例,再次敲响了疫情防控的警钟。多地倡议“留下过年”,也必将成为很多师生的选择,这对于教育部门和学校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防疫考验。今年这个年究竟怎么过?怎样才能让大家过得既快乐又安全?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  相似文献   

4.
“今儿个真呀真高兴……”高兴什么呢?嘻嘻,因为要过春节喽。话说派斯博士小的时候整日里掐着手指头盼望过年呢——过年可以穿漂亮的衣服走亲访友;在长长的寒假中可以和“死党”玩个痛快;当然喽,“拜年拜年,给个压岁钱!”我们的钱包也变得鼓鼓的。  相似文献   

5.
“过年喜”!这个辞汇有些土气,听来也较陌生,不过,它确实是白纸黑字出现在一个贪得无厌的镇党委书记的专用小本子上……过年,春节也!春节,本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一个传统佳节,老百姓谓之“过大年”。按照传统的民俗习惯,亲戚朋友之间,节前要相互送年礼,节日期间要相互登门拜年,拜年自然也免不了要捎上一份礼品,或是给个“红包”。毋庸讳言,这种民间的礼尚往来,同时给一些乘机行贿送礼或是巴结献媚领导的人大开了方便之门。看君可别小觑这春节给干部送礼的厉害!~个两个人送的也许不多,十个八个乃至几十个人送的礼加起来就十分…  相似文献   

6.
这是过年时发生的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但田田记忆犹新。 春节也就是“中国新年”就要过完啦,最后一个快乐日子是元宵节,林老师给大家留了家庭作业:周末在家做个元宵灯笼,星期一带到学校来。  相似文献   

7.
除夕之夜     
除夕到了。过年的开心事可多了,我最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和放各种各样的礼花,连年夜饭都吃得急急忙忙的。“当……当……”大钟响了8下,“看呀! 看呀!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姐姐兴奋地叫着,我和姥姥、姥爷、姨妈、姨夫听见喊声都凑过来坐在电视机前的沙发上。  相似文献   

8.
春节的来历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便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相似文献   

9.
寒假里,妈妈帮我买了一套新衣服。上衣是一件唐装,蓝缎子的布料,还用金丝绣了好几个“福”字。下装是一条黑色的灯心绒裤子,裤腿上还有两只浅黄色的绒布小狗哩!多漂亮的新衣服呀!我恨不得马上把它穿起来。可妈妈说要过年时才给我穿。我很奇怪,就问妈妈;“为什么有这个习俗呢?”妈妈说:“你自己去查查书吧!”爸爸听后,给我提了个建议:“你去《十万个为什么》里面找一找。”我记得“过年”好像是“文化艺术卷”里讲过的,我就到那一本书里面去找,果然找到了。上面说:春节(过年)是中国人最隆重、最喜庆、最热闹和最快乐的传统节日,是农历新年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对于人们来说越来越没有意思,再也找不到原来过春节的喜庆气氛,人们过春节的压力越来越大.通过分析春节的真正内涵和当今社会价值观对春节的冲击,得出春节应该理性回归.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意义上理解,还是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解读,家庭、亲情、友情应该是春节的主要形式基础,幸福、快乐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这就是“过年”的实质所在.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这种形式基础之上,形成中国人过年的完整体系,应该成为春节的主要追求模式,也应该成为春节理性回归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有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有秋意浓浓的中秋节……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热闹非凡的春节。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窗花、放鞭炮。关于春节贴窗花、放鞭炮还有一段故事呢。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怪兽,每年都会给百姓带来灾祸,人们叫它“年兽”。后来,人们在过年时放鞭炮、贴窗花,就是为了吓跑“年兽”。因此,就有了春节贴窗花、放鞭炮的习俗。春节那天,爸爸妈妈带着哥哥和我来到奶奶家。大人们在厨房里忙着准备年夜饭,我和哥哥则准备自己动手剪窗花。我拿起剪子,“咔嚓咔嚓”剪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酥鸡     
春节是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过春节,图得就是一个“xin”,既开始“新”的一年,也要度过开心的一年。这个新年,我和家人第一次留在北京过年,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全新的体验;开年之初,吃到了新晋大厨的年夜大餐,所以开心至极。  相似文献   

13.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便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相似文献   

14.
愉快的寒假生活结束了。刚刚走到三、3教室门口,“赵老师,过年好!”“赵老师,过年好!”……随着一声声彩铃般的问候,一群群快乐的孩子叽叽喳喳地围了过来。  相似文献   

15.
羊年话年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各地都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洛阳人是怎么过年的呢?在洛阳,有一首民谣是这样描述过年的:“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枣山;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买酒;年三十,吃饺子;年初一,躬脊儿……”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泰小学的师生一同体验一下洛阳春节吧!  相似文献   

16.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管我们怎样地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洋节,不管我们变得怎样地时尚,春节从来就没有淡出过我们的生活。从春节晚会到家家户户的年夜饭,那种举国欢腾的气氛浓郁得久久不能化开。过年了,放假了,更是一段黄金般的好日子。好日子要珍惜,好日子要好好过,好日子要真正达到身心俱佳的境界。好日子里,我们可以安安静静地休憩,可以开开心心地出游,也可以快快乐乐地陪伴父母,和家人过一个团团圆圆的年。只要健康、快乐,有益身心,都是过好日子的理由。下面是我们设计的一些小方案,祝福同学们过一个幸福、祥和的春节。  相似文献   

17.
过年的节目可多了,买年货,吃年夜饭,守岁,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现在,我们要学习这些词和句子的英语表达方式。要记得用它们哦!  相似文献   

18.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管我们怎样地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洋节,不管我们变得怎样地时尚,春节从来就没有淡出过我们的生活。从春节晚会到家家户户的年夜饭,郡种举国欢腾的气氛浓郁得久久不能化开。过年了,放假了,更是一段黄金般的好日子。好日子要珍惜,好日子要好好过,好日子要真正达到身心俱佳的境界。好日子里,我们可以安安静静地休憩,可以开开心心地出游,也可以快快乐乐地陪伴父母,和家人过一个团团圆圜的年。只要健康、快乐,有益身心,都是过好日子的理由。下面是我们设计的一些小方案,祝福同学们过一个幸福、祥和的春节。  相似文献   

19.
春节到了,丢丢第一次知道了有“春节”这样一个节日(我们虫虫一族这个时候一般是在一个暖和的地方睡大觉)。人为什么要过春节呢,为什么又叫过年?而且还要放鞭炮?问了好多人,都说不清楚,拿西西姐姐的话说,“过年嘛,人们一直是这个样子的,这是我们的传统,没有什么原因的。”  相似文献   

20.
谐音与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一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必然要深深地打上某一文化的印记。谐音语言现象作为语言的一部分,自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与一定的民俗文化息息相连。中国的节日文化中,许多家庭过年时都将“福”字倒贴,谐音“福到了”;“福”字倒贴在门上,谐音“福到家门”;“福”字倒贴在炕头儿,谐音“福到炕头”;过年煮饺子时饺子煮开了口儿,一般都不说饺子“破了”,而叫“挣了”,谐音“增了”;过年一般都要吃鱼,谐音“年年有余”;过年一般都要吃年糕,谐音“年年高”;过年做的饭菜一般都要有剩余,谐音“富裕”,剩菜谐音“生财”……中国的礼俗文化中,馈送别人礼物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