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卦是阳卦还是阴卦,是由《易经》爻卦符号系统的生成规则决定的。《易经》的卦都可遵照一生二、一变二、二合一的规则逐层衍生出来。每个卦的上爻是阳卦、阴卦的重要标志。这样一来,四象、八卦乃至六十四卦的阴阳分类就完全理顺了。  相似文献   

2.
《周易》是我国一部古老、博大精深的儒家经典著作,它包括《易经》、《易传》两部分。《易传》共有《彖传上》、《彖传下》、《象传上》、《象传下》、《系辞传上》、《系辞传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和《文言》十篇。大量史料证明,《易传》为孔子所作...  相似文献   

3.
《易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群经之首,不论是从哲学方面还是从史学方面看,都可说它是一部伟大的著述。但是,我认为《易经》还是有缺点的,单就《易经》八卦和六十四卦卦序排列,就不是科学、简单明了的。那么,按照《易经》的哲学思想:“易有太极,是(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来分析,于是得出坤0、复1…震9…坎18…兑27…艮36…离45…巽54…乾63。这和三百多年前法国数学家莱布尼兹(Lainiz)所标出的卦序:0、1、2、3……63相一致。这一卦序不是别的,正是被埋没两千多年不为人知的黄帝《归藏》卦序。何以见得?有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六十四卦》为证。最后,揭示出黄帝卦序推导公式:n=∑6m=1am.2m-1并写出黄帝六十四卦卦序新歌为本文作结。  相似文献   

4.
“文明”是现代社会中的熟语,具有褒义的性质,使用频率高,但定义标准模糊。我国“文明”一语典出《易经》,与《离卦》及南方、火、目等事象相关。由《易经·离卦》加以分析,可以得到对于“文明”的较为确切的基本含义,从而深化对于“文明”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易经》的卦符是最古老的符号系统之一。本文试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卦符的符号性质、符号体系 ,以及它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诠释 ,以图破除人们对卦符的神秘感 ,并对《易经》符号的魅力有更深的认  相似文献   

6.
本文按照《易经》的哲学思想、阳奇阴偶、爻序自下而上以及二进位数化十进位数理论,给《易经》六十四卦的卦序重新编排,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说"观"     
被列为群经之首的《易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仅仅从易经的一个“观”卦中,我们就可以获得许多启示,它教会我们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认识世界,指导我们决策和行动。  相似文献   

8.
《易经》的神奇主要在于它通过卦象指导人们趋吉避凶。《易经》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应该从哲学的角度辩证解卦:即遵循一分为二的原理,对立解卦;把握"变"的法则,灵活解卦。  相似文献   

9.
周原遗址凤雏甲组建筑基址的形制与《易经》丰卦卦象及阴阳八卦之象数吻合。本文通过对古人“现象制器”思想的探讨,对丰卦卦象、卦辞本义的求索,认为风雏甲址系周人取法于丰卦卦象所致,它是周人的宗庙而非宫殿或贵族宅院基址。周人的宗庙基址取象于丰卦卦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作为农业民族,周人祈求通过观天知天,掌控天文、气象从而达到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国泰民安的愿望和目的。  相似文献   

10.
《周易》以《说卦传》为理论纲领,《说卦传》的思想理路是使《周易》“经传统一”的逻辑始点。《说卦传》承诺了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其以“中和贯通”的思想理路和“说卦和中”的理论架构,使《周易》的历史与逻辑、形式与内客、思维方式与概念范畴实现了理论统一性。  相似文献   

11.
源自自然,包罗万象,大道之源,博大精深,《易经》包含着生活智慧,虽历经时代更迭,却历久弥新,即便是在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读《易经》经典,感悟生活智慧。本文通过对《易经》第九卦,即小畜卦的研究,强调当代青年在致富方面要做到君子爱财,富亦有道;在理财方面要做到管理财富,张弛有度,但是一定要财富诚可贵,德行价更高。  相似文献   

12.
江永力主《河图》《洛书》的真实存在,而被排除在主流易学研究之外,但他的“卦变”说却极具学术价值。江永提出“以相反卦为卦变”的主张,在批评朱熹“卦变”说的基础上,构建其特色。首先,他“以相反卦为卦变”,以解决彖辞中的“往来”、“上下”等问题;其次,他的“卦变”说不涉及爻辞,从而避免了爻位的“升降”问题;另外,他否认“卦变”的多源途径,主张一卦自其相反卦而来等。江永自叙其“卦变”说源自薛温其,其实继承和发展了朱震、俞琰、来知德、黄宗羲等人的“卦变”理论。他的“卦变”说虽然应验之处颇多,但仍然不能一以贯之,“以相反卦为卦变”忽略了“相对卦”的“卦变”问题;他的“卦变”说以解释彖辞为目的,有附会的嫌疑和不能“归一”的弊病;他注重彖辞的变化而忽略了爻位的升降,不符合《周易》“唯变所适”的原则。总之,江永“卦变”说能够将“相反卦为卦变”的理论臻于至善,但仍然不能解决“卦变“的千古难题。  相似文献   

13.
《易经》到底作于何时,成书于哪代,学术界一直进行着长期的讨论。传说“伏犧画八卦,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孔子作易传”的“人更三世,世历三古”的说法已不全为人所信,但对《周易》本来包括《易经》、《易传)互相独立成篇的两大部分的事实却是不应怀疑的。《易传)是对《易经》的阐发和解释,肯定产生在《易经》之后,它解说《易经》的卦象、卦名和卦德或者托古改制、自立主义,都只是在“援易以为说”。而以往解经者,大  相似文献   

14.
《易经·谦卦》的英译李贻荫《易经》是一部占卜书,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从伦理道德的观念来讲,它又是一部教人为善的书,核心是一个“谦”字。64卦首卦《乾》突出阳刚,次卦《坤》突出阴柔,但是阳刚过盛而不谦虚,就会走向反而,所以《乾》的“上九”说“亢龙有...  相似文献   

15.
"文明"是现代社会中的熟语,具有褒义的性质,使用频率高,但定义标准模糊。我国"文明"一语典出《易经》,与《离卦》及南方、火、目等事象相关。由《易经.离卦》加以分析,可以得到对于"文明"的较为确切的基本含义,从而深化对于"文明"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六顺图     
夏青  乔殿强 《济南大学学报》2004,14(5):F002-F002
阴阳和谐思维是建构《易经》体系和《易传》解释系统的灵魂。纵观易卦,观变于阴阳而立,阴阳和谐是易卦成为统一体的基础。大凡阴阳和谐之卦属吉卦,主承顺(六顺乃大顺);凡阴阳失衡之卦则为凶卦,主悖逆。中华先民思维的和谐性、系统性得以清晰体现。今天,  相似文献   

17.
《周易》之中 ,有《损》《益》两卦 ,在古代备受推崇。在古人看来 ,《损》《益》两卦充分体现了“变通趋时”、“与时偕行”的观念 ,是对《周易》“时”观的高度概括 ;它体现了“损上益下”、“以上下下”的为君之道 ,以及君子的全身之道 ,凝结着儒家改过迁善、提高精神境界的价值追求 ;更为突出的是 ,它还集中体现了天地之道和《周易》学说的基本特征 ,《损》《益》之道也就是《易传》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由此 ,“足以观天地之变” ,“足以观得失”。正因为如此 ,古人青睐《损》《益》两卦 ,高扬《损》《益》之道 ,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8.
张艳艳 《考试周刊》2012,(94):25-26
星河斗转,乾坤挪移,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之车轮.在不断改朝换代中。浩浩荡荡驶进二十一世纪。白话文的使用.各种西学热潮,使得传统文化淡化,道德不常,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为此掀起了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热,呼吁回归传统文化教育。作者希望从中国传统文化群经之首《易经》中,探索反观当今教育,因而依据人的身心发展阶段特点,从中华伟大经典《易经》的卦象“蒙”卦上寻索,探求教育真理,期望获得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滕云霞 《中国德育》2013,(23):78-79
"童蒙养正"的思想来源于《易经》。《易经·序卦传》曰:"蒙者,蒙也,物之稚也。""蒙"是事物在幼稚阶段的状态。事物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有迷蒙,儿童生长规律亦然,"童蒙"即指幼儿阶段的特点,可见古人把对刚开始的教育叫"启蒙教育"。《易经·蒙卦》中"蒙以养正,圣功也"一语道出教育的至高目标—养正教育。教育要慎始,开始的方向,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决定了人生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就《易经·蒙卦》中的德育思想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仁本智辅的德育宗旨,蒙以养正的德育目标以及果行育德的德育手段。并以此为根据,阐述了其对于当代德育工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