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片段一】 (读课题后质疑,生自由读文) 师:读完以后.对于刚才我们读课题时提出的那些好奇的问题.你们有话要说吗? 生: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2.
正【板块一】由题生疑,提出问题师: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本特别的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头脑里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生:石头书真的可以读吗?生:石头书是什么样的?生:石头书里有什么知识呢?师:大家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归纳起来就是一个问题——石头为什么会被称作书?(板书"?")要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生:(齐)读书。  相似文献   

3.
一 设问导入,了解学情,揭示"岩石书"◆◆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咱们共同学习—— 生:(齐)《最大的"书"》. 师:小手伸出来跟我写课题—— (生边书空边说笔顺) 师:请一位小朋友读课题. 生:最大的书. 师:预习时,读了这个课题,你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生:最大的书有多大呢? 生:最大的书是什么? 生:"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师:你们都是爱思考的孩子.(板书问号)课文预习了,说说读了几遍.  相似文献   

4.
例一:苏教版第八册《沙漠中的绿洲》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生:“绿洲”指什么?生:沙漠中为什么会有绿洲呢?生:绿洲美吗?……师:问题就提到这儿,提得非常好。老师现在检查你们生字的预习情况。(接下来教师沿着教案一步一步地教)例二:人教版第八册《太阳》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吗?生:太阳有多大?生:太阳离我们有多远?生:太阳的温度有多高?生:太阳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有选择地板书。师: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读一读书。(学生读书)接下来,教师指着黑板上的问题,学生一一作答。在教师近乎标准的答案下,学生们相互补…  相似文献   

5.
正【课例】师:上节课我们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生:(齐说课题)会走路的树。师:(板书课题)“路”字我不会写,谁来帮帮我?生:是足字旁的路。师:为什么是足字旁?生:因为走路要用脚走。师:怪不得有人说:千里之行——(生接:始于足下),敢问路在何方?(生接:路在脚下)师:树也没有脚,怎么会走路呢?是谁糊里糊涂把它当成树了?生:是小鸟!  相似文献   

6.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大家把课题先读一下.(生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可能写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大家把课题先读一下.(生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可能写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片段一:据题生疑,激趣助读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黑板”跑了》(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1“:黑版”前面为什么要加上引号?生2:黑板是没有长腿的,怎么会跑了呢?师:同学们,老师刚读课题时也为这两个问题而纳闷呢。这可是很  相似文献   

9.
正一、质疑问难,激发探究欲[片段1](揭示课题《雪儿》后)师:读了课题,你们的脑海中会进发出什么问题?生:雪儿是什么?生:它什么样儿?生:课文写了雪儿的什么事?生:作者为什么要写雪儿?师:答案就藏在课文里,会读书的同学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  相似文献   

10.
一、走近纪念碑 1.揭题导入,质疑猜读.师:今天,咱们一起跟随著名作家刘成章来"读--碑".(手指课题)再把题目读一读. 生:(齐)读碑. 师: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作者读的是什么碑? 生:他读的时候,是怎么读的,有怎样的心情? 生:作者为什么要读碑? 师:也就是说,读碑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是吧? 生:为什么是"读"碑?  相似文献   

11.
师:(生齐读课题后)猜一猜作者下文会写什么. 生:写春天的雨点是什么样的. (生读课文,发现刚才猜的不对) 师:既然不是写春天的雨点,那是写什么呢? 生:写的是乌罕娜老师和学生达耐玛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一、解读课题,检查预习师:齐读课题。生:盘古开天地。师:读课题要有讲究,看谁能按老师的要求读好?怎样读,就回答了“谁”开天地这个问题?生:盘古开天地。(学生朗读时强调“盘古”)师:怎样读,能回答盘古“干什么”?生:盘古开天地。(学生朗读时强调“开天地”)[语文不用概念说话,  相似文献   

13.
正一、解题引领,以疑导究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请一位同学来读课题。师:我知道每一个同学都能正确地读出题目,这还不叫真正的会读。怎样才叫会读呢?你能从课题中读出这篇课文会写哪些内容?会具体写哪些内容吗?生:我读出这篇课文会写青海高原和一株柳两部分的内容,我认为会重点写一株柳,写青海高原是为了衬托一株柳。师:看来题目没有白读嘛!要想解决所有的问题,就要走进课文。【点评】"学贵有疑。"课前,把学生的疑问搜集并进行整理,以学生的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品读课题,  相似文献   

14.
师:早上好!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叫———(学生齐读课题)重音落在哪个词上?生:奇迹。师:对,请大声地再读一遍。好的,声音响亮。现在请同学们也这样大声地各自散读一遍课文。读完后,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奇迹为什么会发生在星期一的早晨?好,请各位同学大声地散读课文。开始———(学生散读课文)师:大家读得很认真,接下来该回答问题了:奇迹发生在星期一的早晨,你说大概会是什么原因呢?生:大概星期一是新一周的第一天吧。师:我们同学星期一到学校上课心情怎么样?生:我个人的意见:我非常伤心。(笑声)因为放了两天假,然后要投入到紧张…  相似文献   

15.
一、解读课题,检查预习 师:齐读课题. 生:盘古开天地. 师:读课题要有讲究,看谁能按老师的要求读好?怎样读,就回答了"谁"开天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案例]《和时间赛跑》教学片断师:(板书课题)会读吗?试着读读。(生试读,有的会读,有的不认识“赛”字。)师:课题中有一个生字,不会读的同学想办法读会,会读的同学仔细观察,希  相似文献   

17.
正[板块一]开门见山,揭题解题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24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生读课题)师:诗题比较长,共有九个字,要读好它,停顿很重要,请再读一遍。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生:这首诗是写早上走出净慈寺送别林子方的事。师:你从哪儿知道了这是在早上发生的事呢?生:晓就是早上的意思。师:理解非常准确,那么是谁走出净慈寺呢?  相似文献   

18.
师上节课同学们借助拼音读通了课文,有谁知道课 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生:课文讲的是猴子捞月亮的事。 师:这个“捞”是什么意思。 生甲:在井里拿东西。 生乙:在水里去取东西。 师:同学们看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甲: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 生乙:月亮为什么会掉到井里? 生丙:猴子是怎样捞月亮的? 生丁:猴子什么要倒挂着捞月亮?  相似文献   

19.
师:请同学们找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句子。师(多媒体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生:(自由读这三句话)师:同学们,读了以后有问题要提吗?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生:(沉思了一会儿)生1: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生2: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生3: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位军神?师:同学们真会思考,围绕句子内容一下子提出了三个问题。再读读,看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同学们又会有什么问题呢?生4:(学生读后一脸兴奋)老师,这儿为什么一连串用了三个感叹号?师:你真有一双慧眼,能…  相似文献   

20.
一、鼓励质疑,诱发创新动机 (开课时,播放小猫正在挥舞铁锹种鱼的动画课件。) 师:小猫在干什么? 生:小猫在种鱼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后。) 师:看了动画片,读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