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它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而且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申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充分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实践思考。“两课”教与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革新;考核方式的革新。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是在人类先进思想、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诞生与成长的,它批判的继承了以往的全部文化遗产,继往开来地把科学文化推向新的高峰。关于马克思主义学说和它以前的人类科学文化成就的这种关系,只要是不带有色眼镜,而对科学文化发展史又稍为有点研究的人,都可以举出许多事例来加以证实。但是,一些惯于睁着眼睛说瞎话的资产阶级学者,却挖空心思,企图证明马克思主义不过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偏狭顽固”的学说,是所谓“有害的宗派”之类的东西。他们颠倒是非的主要目的是:阉割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抹煞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正>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学习掌握各门具体科学有什么意义?现行所有的哲学教科书,只是仅仅提到了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但都没有详细阐述哲学是如何指导具体科学的,这是一个缺陷!我认为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第一,它可以澄清部分青年学生中间流行的所谓“哲学无用”、“不学好哲学照样可以搞好各科专业学习”的糊涂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注重专业课轻视马列主义理论课的错误观念;第二,它可以加深我们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重大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人学空场”“人学空场”是萨特企图以他的存在主义“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而提出的一个观点。萨特表面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不可超越的哲学”,实际上却攻击马克思主义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主要表现是,马克思主义忘记了“人”的真正的存在,不了解人的本质,因而把人变成了附属品,抹杀了人的特性,贬低了人的地位,把“人”这个最重要的东西丢掉了,这样,就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出现了一个“人学空场”,存在主义成了马克  相似文献   

6.
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科学性,即马克思主义是随着阶级斗争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产生,随着无产阶级的社会实践而经受检验并不断发展,因而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真理;革命性,即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矢”,掌握“矢”的目的,是射“靶”。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她之所以有力量,就在于它无时无刻不与现实社会紧紧相连,为社会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成果作出的新的科学概括。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在马克思主义三大领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方面,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已经形成了内容丰富而且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个说法,严格地说来是不科学的,还有值得商榷的必要。 以往论定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的主要论据是:一曰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时代不同;二曰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对运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长期来,哲学界一直认为:“狄德罗唯物论思想基本上也是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①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狄氏的哲学基本上摆脱了机械论和形而上学思想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能用辩证的观点看事物,但没有达到马克思主义科学辩证法高度,因而它是介于形而上学与马克思主义科学辩证法之间的一种哲学;在辩证法发展史上,是由古代朴素辩证法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科学辩证法的一个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0.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要求。恩格斯说:“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列宁也说过:“社会主义以人类知识的一切材料为基础,以科学的高度发展为先决条件,要求科学地对待等等,等等。”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的历史上,曾经遭到各种敌对思想流派的攻击和歪曲,也遇到革命队伍中一些人的不正确的对待。因此,回击马克思主义的敌人的进攻,正确地对待马克思  相似文献   

11.
“实践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科学内容,其基本涵义是哲学认识论,科学历史观和共产主义学说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有机统一,其中贯穿着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结合的辩证法;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有明显差别,因而不能用“实践的唯物主义”来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2.
一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清,朖也。澄水之貌。”清代段玉裁注:“朖者,明也。澄而后明,故云澄水之貌。引申之凡洁曰清;凡人洁之亦曰清。”这里,只是道出了“清”字最基本的两种含义。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甚至在汉以前,它就已经具有丰富的含义了。诸如: ①水澄澈。与“浊”相对。《诗经·郑风·滦洧》:“溱与洧,浏其清矣。”《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②澄清。《周礼·考工记》:“清其灰,而盝之,而挥之。”  相似文献   

13.
每当看到“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之类的字样,我总想起老祖宗的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百年前,我们的课程是“综合”的,一本启蒙读物《三字经》,它是什么学科的教材?它是语文,因为识文断字始于斯;它是思想品德,因为“融四岁,能让梨”是做人的教育;它是历史,“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大致勾划出五千文明历史的脉络;它是天文地理:“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它甚至是哲学、人类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洋人是五花八门的“分科”。国运衰微,西学东渐,迫使我们的医学、教…  相似文献   

14.
《论语·八佾》: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对于这段对话,古今学者作了很多训释。各家之说,莫衷一是,都建立在各自的训诂考据基础之上。训诂学诚然是探幽访古的响导,但它也有局限性,只能从字形字义上  相似文献   

15.
<正> 钟向东同志在《对哲学定义的质疑》一文中(见《争鸣》1985年第1期,以下简称钟文)提出:不能说“哲学是一门科学”,只能说“哲学是一种学说、学问、是学术上有系统的思想或见解。”钟文认为,根据“科学”的两种含义,如果说:“哲学是一门科学”,则犯了以下几点错误:一、把所有的哲学,包括非马克思主义哲学,都说成是科学,而事实上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二、如果说“哲学是一门科学”是一个定义,则“找错了被  相似文献   

16.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科学世界观最鲜明的特征。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始终不渝地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他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他谆谆告诫我们:“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民间谚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创作并口传的、反映人民日常生活、斗争经验、聪明才智的定型化的语言艺术结晶。科学和哲理是它的灵魂,丰富的诗意是它的翅膀,二者的巧妙结合使它跨越时间、空间到处飞翔。对于民间谚语的基本特征,从古到今,有诸多论述。《尚书·无逸》说:“俚语曰谚”。《礼记·大学》释:“谚,俗语也”。注意到了谚语的通俗性特点。《说文解字》曰:“谚,传言也,从言,彦声”。《说文解字注》:“谚,无非前代故训”。认为谚语是前代人留下的具有教训意义的话。杜文澜《古谣谚》引《说文长笺》说:“传言者,一时民风土著议论也,故从彦言;若鄙俚淫僻  相似文献   

18.
薛瑞萍 《师道》2003,(10):43-43
课程已经结束,离考试还有些日子,于是照例带学生“念经”。我是想起哪儿说哪儿,海阔天空,随兴所至;学生是能懂多少懂多少,全无负担。今天说的是《论语》。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贡曰:“师与商也孰愈?”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然则师愈与?”曰:“过犹不及。”一边听解,一边跟读,随着《论语》从容和谐的韵律,学生情不自禁地摇晃他们的身体或脑袋,彼此看见了,发出会心的愉悦的笑———这和我当年的情形是多么不同。作为上个世纪60…  相似文献   

19.
一截至目前为止,我国高师教育学教材都把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以及科学教育阶段。持此分段者的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资产阶级教育学,还不可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只有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的教育学才是一门真正科学的教育学,它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最高阶段”。第三阶段从何开始?教材提出,“只是在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科学命题,有着丰富的内涵。它的思想实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践、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民族文化相结合这三个基本方面;它是一个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