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庐山云雾》主要是通过对不同方位、不同时态的庐山云雾的形态、颜色等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如何多角度地让学生感受庐山云雾之美,深刻领悟语言文字之美,使语言和精神同筑同构成了我练习设计的核心。为此,我锁定“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这一情感目标,采取多种方法,兼顾不同层面,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设计了四次练习来反复强化学生的理解,进而来达成殊途同归之效。  相似文献   

2.
《庐山云雾》主要是通过对不同方位、不同时态的庐山云雾的形态、颜色等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3.
【教学要求】1.探究重点词句,感悟课文的语言美。2.了解云雾的特点,感受云雾的景色美。3.反复吟诵,进入角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一、范读(激发情兴)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清代一位学者对庐山云雾赞叹道——(师生共诵)“一起千百里,一盖千  相似文献   

4.
徐岩 《小学语文》2008,(11):24-26
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以优美明快的语言,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片段一】丹青妙笔,再现庐山神奇姿态 师:庐山之美在于它的云雾,正是因为有了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庐山的景色才显得十分秀丽迷人。那,庐山的云雾都有哪些姿态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用笔在纸上画一画云雾的姿态。(生自由读文、绘画。师巡视,选出三幅不同姿态的云雾画并展示)  相似文献   

6.
说课部分:<<《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讲读课文。本文共4个自然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写。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之情。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不单是课堂的“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我当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法、导练,导向,把学生引入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我运用“读、画、读”环节,引导学生感悟庐山云雾的变化之…  相似文献   

7.
《阿里山的云雾》一课描绘的是阿里山最负盛名的美景奇观——云雾,表现出了阿里山云雾的丰富多彩、变化莫测、神秘诡谲的美。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主要应该放手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景物的美,领略语言的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通过引导朗读,让这种美融于学生胸臆,在他们胸中流淌呢?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激趣入语境上课伊始,教师可配乐展示阿里山的风光图片或录像,同时进行充满激情的描述。例如:亲爱的同学们,看,这就是宝岛台湾的阿里山。在台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阿里山,…  相似文献   

8.
[片段一]丹青妙笔,再现庐山神奇姿态 师:庐山之美在于它的云雾,正是因为有了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庐山的景色才显得十分秀丽迷人.那,庐山的云雾都有哪些姿态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用笔在纸上画一画云雾的姿态.(生自由读文、绘画.师巡视,选出三幅不同姿态的云雾画并展示) 师:这三幅画展示了不同姿态的庐山云雾.下面,就请画的作者给我们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9.
《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讲读课文。本文共4个自然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写。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10.
冯文华 《文教资料》2010,(36):93-94
【板块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首先让学生交流对庐山云雾的整体感受,然后直奔中心,揭示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两大特点,并融合"庐、姿、幻"三个生字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3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2.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  相似文献   

12.
读《庐山云雾》这篇文章 ,使人如临其山 ,如见其雾 ,如醉如痴。产生这种美感的原因 ,我认为主要有二 :一是庐山云雾本身的神美 ;二是语言文字的精美。因此 ,我采取重组篇章 ,品文章之美(词的韵味美 ,句的对称美 ,文章的整体美) ,从中欣赏庐山云雾“多形、多情、多彩”之奇 ,体验作者的感情 ,初步掌握作者写景抒情的方法。一、串词中读词韵美 ,知景。文章词句长短不一 ,参差错落 ,抑扬顿挫 ,蕴含着韵律美。文章中最能让学生感知的是全文500多字中共有30多个“四字词”。为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文章语言的美 ,我先让学生画一画句子 ,找一…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读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词。3.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课文语言的描述,结合图片、录像等辅助手段,感悟九寨沟童话般的神奇和美;背诵第三自  相似文献   

14.
1引导学生运用情感朗读读是阅读教学之根本,而情感朗读更是阅读教学的灵魂。恰当的情感朗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例如在教学《庐山云雾》时,引导学生有情感地朗读阴天的云雾这一段,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到阴天云雾的美丽、神奇、变幻莫测。在情感朗读中,既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相似文献   

15.
杜延霞 《现代语文》2006,(11):32-33
教学目标:1.了解王维及其山水诗的特点。2.体会诗中优美的自然风光,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3.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体会诗中优美的自然风光,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导语:走进自然,拥抱自然是本单元的教学主题,颜元叔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片段一】师:第一课时,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流畅了。下面.老师想报几个句子让大家听写,可以吗?(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2.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生听写,对照屏幕批改订正)师:猜猜看,老师为什么听写这两句话?生:因为这两句话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评析】在复习导入时,教者让学生听写了两句话."庐山的云雾千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烟瘾     
父亲的烟瘾之大,处处可见。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是关于庐山云雾的美文。回到家,一进书房,就有种置身于苍茫云海中的感觉,但是浓重的烟味儿却让我无心感受这“庐山云雾”,连忙逃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不戴防毒面具还能呼吸顺畅的人只有我的老爸。父亲今年41岁,正当壮年。但是,他一天吃的药顶我爷爷奶奶一个月吃的药。而且父亲1米82的个儿,加上睡衣和拖鞋才勉强够140斤。他肤色黝黑,再加上上述种种特征,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难民”。  相似文献   

18.
《庐山的云雾》一文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的深深热爱之情。本课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相似文献   

19.
游雁荡山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和妈妈去温州雁荡山游玩。那时,正是早上时分,雾气弥漫着整个雁荡山。远远望去,这雾似千万缕轻纱,缭绕着整个山腰;近看,这雾似朵朵白云,又似团团相衔而成的棉花糖。其间,还有一丝丝香气,沁人心脾。雁荡山的云雾常常“跳着舞”变换舞姿。云雾缭绕的雁荡山,由于它的朦胧美,使游人仿佛进了仙境,令人陶醉、令人痴迷。我算不上“云痴”,可对雁荡山云雾却有着一种一见钟情的好感。它就像一位迷人的少女,令人心醉。我陶醉在这山中,回想起语文学过的课文《庐山云雾》……“啊,太美了!太美了!”我不禁赞叹。是啊,云雾使整个雁荡山变…  相似文献   

20.
【课例简析】《我爱故乡的杨梅》文情并茂,描绘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杨梅树和果的特点来描写的。教学时可采用“以读导写”的方法,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感受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本文写法,写一种自己家乡的特产,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