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推动钢铁行业尽快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已有研究主要从成本影响角度分配钢铁企业碳配额。然而,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大、生产工艺复杂,过度强调成本影响易降低减排效益,不利于推动钢铁企业低碳转型。本文基于碳减排效率与产出效率,旨在设计符合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的碳配额分配方案。【方法】梳理不同流程钢铁生产工序,将碳配额作为各工序连续生产的必要原料,重新得到钢铁生产流程;叠加碳配额,构建投入-产出随机前沿模型,得到钢铁行业生产效率与碳配额效率估计公式;对比不同碳配额基准值对钢铁生产工序产出率的影响,以提高效率为标准,确定中国钢铁业跨区域碳配额基准线。【结果】相较于历史排放法,基准线法更适于中国钢铁行业碳配额分配。碳配额基准线设定在行业前[30%, 50%]区间有助于提升钢铁行业总体产出率,且当碳配额基准线设定在行业前40%时的产出率水平最高。当碳配额基准线设定大于钢铁行业前50%企业碳排放值时,行业产出率随着碳排放基准线设定的增加而降低。以基准线法推进钢铁行业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中国钢铁行业将在节约碳关税的同时,获得碳排放交易收益。【结论】基于产出效率分配碳配额有助于提升钢铁行业减排效益,激发...  相似文献   

2.
王勇  王丁玉  陈彦汝 《资源科学》2021,43(12):2503-2513
碳市场交易是通过市场机制降低碳排放量的有效方式,不同配额分配方式对碳交易市场运行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中国碳交易市场为例,选取北京、天津、广东、上海、福建和深圳6个碳交易试点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动性比率指标、对数收益率指标、随机游走过程以及双重差分模型,对不同配额分配方式下中国碳交易市场运行的流动性、波动性、有效性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显示:①历史法下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好于基准线法,提高拍卖法在混合配额分配方式中的占比也能提高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②基准线法、历史法和混合配额分配方式下碳交易市场的波动性均较小,提高拍卖法在混合配额分配方式中的占比会稍许增大碳交易市场的波动幅度。③混合配额分配方式比单一配额分配方式更有利于提高碳交易市场的信息有效性。④基准线法下的碳交易市场减排效果较好。本文研究结论揭示了不同配额分配方式对碳交易市场运行的影响,对制定更加科学的碳配额分配方式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国统一碳市场对于促进全国资源优化配置、协调各地低碳经济发展和实现碳强度与碳总量的双控目标意义重大。以广东碳市场为例进行探索:首先总结广东碳市场的实践经验,包括增大基准线法适用比例与提高基准线标准的碳强度控制和设置总量基准线与限制行业及区域排放的碳总量控制;然后重点分析广东碳市场运行中存在的6个问题,即顶层设计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无法保障碳配额的稀缺性、碳市场机制缺乏成本有效性、一级市场对二级市场的价格指导作用不明显、企业重视程度不够以及碳履约中CCER项目比重偏低等;最后,结合广东碳市场与发达国家主要碳市场的实践,对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碳配额合理分配的角度,考虑电力间接排放的归属问题,采用3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核算2008—2017年中国各省电力排放。一方面通过3种方法的对比分析研究不同原则下电力碳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为电力企业碳配额的分配提供依据参考,从而有利于提升企业减排生产的潜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区域碳市场多样性的特点及区域试点碳交易市场运行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文通过基于Swarm平台的碳交易市场仿真系统,模拟几种初始分配方式下具有不同行业分布特征的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流动性、波动性和有效性三个方面衡量碳市场运行效率。考察碳配额初始分配方式对具有不同行业分布特征的区域碳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能耗行业聚集区域采用祖父制分配方式时,流动性较高,波动性稳定,且碳市场达到了弱式有效,为最优的分配方式。在高低能耗行业散布型区域及高能耗行业密集型区域中混合分配方式虽然提升了流动性,但碳市场均未达到弱式有效,则配额分配应考虑向拍卖方式转移,既能推动企业形成高效的生产模式,也有利于形成透明的碳配额市场交易价格,以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实物期权理论探讨企业碳无形资产实物期权特性及来源,通过比较分析几种常见实物期权评估法,讨论基于布莱尔-舒尔斯模型评估企业碳无形资产实物期权价值的可能性和适用性,使用公开碳交易市场价格数据实例演算案例企业碳无形资产实物期权价值,以此计量该价值对传统资产评估值增量的影响,并对演算结果做了拓展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碳无形资产实物期权价值主要来源于资产柔性管理,而非资产本身;核证减排量等企业减排碳无形资产实物期权价值对传统资产评估值影响显著,与传统资产评估方法相比,实物期权评估方法能更加精确地计量它们的价值;而以碳配额为代表的企业配额碳无形资产实物期权价值趋近于零。  相似文献   

7.
欧盟启动碳边境调节机制将会影响中国钢铁行业的成本效率,鲜有研究从碳市场角度考虑如何应对其导致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两种价格可变的资源分配模型,从碳市场角度研究在短期和长期中国减缓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负面影响的碳配额分配策略.本文以中国各省份钢铁行业为例进行成本效率评估和碳配额分配,研究发现:①在短期中国碳价格不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认为,碳配额银行不仅可以承担储备碳排放权配额的任务,也可以对碳排放权配额进行运营,使其更好地体现出碳资产的价值,还可以承担充当信用中介、稳定交易市场、规避价格风险、激励企业节能减排、完善投融碳体系等功能。碳配额银行可以开展专营业务和兼营业务,在进行业务运作时,会存在业务经营风险、碳排放权配额乘数效应风险、"挤兑"风险、商业性经营风险、资本金不足风险等,需要采取措施给予控制。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碳试点市场价格与市场供求之间存在脱节,碳定价体系未能满足碳市场发展需求。为此,本文基于脱钩理论,运用随机分析方法从企业视角度量碳成本,构建影响企业碳成本的决定方程,并进一步模拟"企业-政府-市场"与初始碳价格之间的联动关系,得到符合中国碳市场发展规律的初始价格波动区间。结果显示:①政府惩罚规模与配额短缺概率是制约控排企业获取碳交易收益的核心,保证碳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是平衡"企业-政府-市场"之间关系。②初始碳价格设定与政府期望碳市场达到的减排效率直接相关,当前经济条件下全国统一市场初始碳价格的合理设定区间为[41,52]元/t。③惩罚规模对于初始碳价格设定的解释程度达到97%,惩罚机制是现阶段政府层面引导碳市场健康发展的最优工具。④市场效率与减排目标是长期影响碳价格设定的主要指标,碳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是设定"市场-政府"双向初始价格体系。本文为丰富中国碳市场价格理论、科学地设定初始碳价格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0.
杨超  吴立军  李江风  黄天能 《资源科学》2019,41(10):1801-1813
在国际碳博弈中,碳排放权的主流分配原则有10余种之多,应用不同分配原则的分配结果差别迥异,地区对不同原则的偏好或排斥也较为悬殊。为寻求分配协商共识,要求必须建立以公平为基础的分配方案。本文首先基于2017年全球碳浓度变化测算出全球排放空间和中国的排放总额,进而利用等人均、等产出、等空间、历史排放以及地区碳汇5个单一原则实现从全国总额到地方配额的分配。根据单一原则下各地区的分配数据计算各原则对应的相对剥夺系数,并以相对剥夺系数为基础的公平感受评价构建权重,最终形成多原则综合加权的分配方案。通过对2017年为例的碳排放权分配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基于单一原则的配额分配结果表明,历史排放原则是最有利于中国排放权配额获取以及最能体现地区分配公平的原则。②五大原则的综合加权分配结果表明,获得配额最大的3个地区分别为:山东、江苏、广东;获得配额最小的3个地区分别为:海南、宁夏、甘肃。各省配额汇总的全国碳排放权总额为603464.5万t,与当前实际排放存在数200000万~300000万t的差距之差,与中国国际减排责任分担较为一致。③基于个体感受公平的加权分配方案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稳健性和兼容性。为切实推动全国碳排放权分配工作实施开展及更好的实现地区生态资源配置公平,主要建议如下:碳排放权配额分配要求科学合理的制定全国分配总额,使地区和企业形成稳定的配额预期;有效设计分配原则方案,兼顾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地区减排责任分担不搞“一刀切”。  相似文献   

11.
张晗  孟佶贤 《资源科学》2022,44(9):1759-1771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经济手段。为系统性探究碳市场的碳减排机制,本文聚焦于“两省五市”试点碳市场的政策差异性,利用2014—2020年市级数据,分别从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视角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①就碳市场的激励机制而言,碳定价水平是影响碳市场碳减排效应的核心要素,碳市场的交易活动总体而言则没有显著影响;②然而,碳市场的交易活动对碳减排具有碳价格的门槛效应,当碳价达到一定水平后,碳价才会通过碳交易对碳减排发挥显著作用;③就碳市场的约束机制而言,约束性政策主要集中在碳市场的非交易环节,其中配额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显著,而监督、报告、核查政策(MRV)和惩罚政策尚未显现出对于碳减排的约束力。因此,为充分发挥碳市场的碳减排效应,建议引导碳市场形成能够反应碳减排成本的碳定价水平、尽快建立碳市场的最低限价制度、采取相对严格的碳配额核定方法等约束性政策。  相似文献   

12.
吴伟光  祝雅璐  顾光同 《资源科学》2021,43(10):2119-2129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政府试图通过发展碳市场以缓解气候变化问题和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碳市场的有效性不仅对于能否实现减排目标、有效降低减排成本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全国统一碳市场正处于政策设计、基础建设和模拟运行阶段,由于碳交易是人为创设的市场,配额分配、惩罚、可抵消等政策制度对其有效性的影响值得深入分析。本文基于我国7省市试点碳市场碳交易历史数据,首先构造指标体系,对试点碳市场有效性进行测度;然后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定量估计了政策制度因素差异对市场有效性的影响,旨在为优化我国统一碳市场政策制度、从而提高碳市场有效性提供依据。研究表明:①2014—2018年,我国7省市试点碳市场有效性峰值在一年之中二、三季度出现。各试点碳市场有效性相差较大,其中,湖北碳市场有效性最高,而天津、重庆碳市场有效性较低。②相较于需求状况而言,目前碳市场的供给状况对碳市场有效性的影响更大。从需求角度来看,控排企业数量、惩罚力度对有效性的影响较大;从供给角度来看,配额总量的影响作用较大。③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对碳市场有效性影响明显,尤其是三产比重。④地区可再生能源占比对碳市场有效性具有正面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认为目前应重点完善配额发放模式、惩罚机制和逐步增加控排企业数量,以提高碳市场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旨在建立二级二次碳配额分配体系,改进以历史碳排放量为基础的碳配额分配方法,推动中国碳市场建设进程。【方法】利用Markov链将工业部门划分为高、中和低碳俱乐部,建立二级分配体系;以碳排放量和碳强度分别作为为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指标;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测度俱乐部和行业的碳排放差异性水平,作为研究差异性水平修正系数和配额基期的基础,并以云南工业部门为实证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高、中和低碳俱乐部分别由6个、6个和12个行业构成,其碳排放差异性显著。其中6个高碳行业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6个中碳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2018年是俱乐部和行业碳排放差异性变化趋势的拐点,选择2018—2020年作为基期能更好体现公平性。(3)基期内俱乐部及行业的碳强度变化幅度参差不齐,对受惩罚的俱乐部、受惩罚的高碳行业、受奖励的中碳行业先进行二次配额分配...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区域碳市场多样性特点及运行效率不高问题,基于Swarm平台仿真系统模拟几种初始分配方式下具有不同行业分布特征的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流动性、波动性和有效性三方面衡量市场运行效率,并考察不同初始分配方式对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能耗行业聚集区域采用祖父制分配方式的碳市场流动性较高、波动性稳定且达到了弱式有效,为最优的分配方式;在高低能耗行业散布型区域及高能耗行业密集型区域,混合分配方式虽然提升了市场流动性,但市场均未达到弱式有效,而考虑转向拍卖方式则既能推动企业形成高效的生产模式,也有利于形成透明的碳配额市场交易价格,以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5.
唐建荣  廖祥宾 《资源科学》2014,36(12):2560-2568
通过文献比较,结合江苏省"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测算了2020年江苏省能源供需及相关的碳排数据。基于碳夹点图解技术及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的限额目标,通过碳夹点复合规划,计算2020年江苏全省在碳排总量约束下的最少清洁能源需求量、化石燃料分配额及对应的碳排放量;兼顾各行业的碳排放约束,合理分配各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及碳减排任务。结果表明:为满足各行业能源需求与碳排放约束,平衡"能源碳排逆差",江苏省清洁能源比重必须不低于42.63%。与清洁能源占比不到10%、煤炭占60%以上的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相比,江苏省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压力巨大。实施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无悔减排"战略,推动能源供应、消费、技术及体制革命,摊薄高碳"锁定效应",破解能源"结构困境",是江苏省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双控目标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溯往原则三个分配视角建立碳排放分配模型,并根据九种不同的分配情景对我国2020年碳配额分配展开预测研究。结果显示:溯往原则视角会增加我国碳排放分配总额,且对资源丰富的省市影响较大;效益原则视角对我国碳排放分配的影响略小于溯往原则视角,主要影响东部等发达区域分配的碳配额量;而公平原则视角对我国分配的碳配额总量影响较小。最后提出加快技术开发速度、通过供给侧改革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完善碳权分配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系统动力学,建立了中国工业碳排放交易政策模型,研究配额交易价格、配额免费比例、CCER交易价格、CCER抵消比例限制的变化对中国工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配额交易政策的实施会带给工业经济一定的负效应,但政策的减排效应更为显著;CCER交易政策的实施可以缓和配额交易政策对工业经济的负效应;过于宽松的CCER抵消比例限制和配额免费比例,减排效果较差;配额交易价格和CCER交易价格的上升都会加剧对经济的负效应,但同时减排效应也会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系统动力学,建立了中国工业碳排放交易政策模型,研究配额交易价格、配额免费比例、CCER交易价格、CCER抵消比例限制的变化对中国工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配额交易政策的实施会带给工业经济一定的负效应,但政策的减排效应更为显著;CCER交易政策的实施可以缓和配额交易政策对工业经济的负效应;过于宽松的CCER抵消比例限制和配额免费比例,减排效果较差;配额交易价格和CCER交易价格的上升都会加剧对经济的负效应,但同时减排效应也会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ETS)2014—2015年面板数据,设计加权碳价格、价格稳定性、交易活跃度、配额松紧度、市场参与度等评价指标,继而构建试点碳市场运行效率DEA评价模型并给出改进方案。结果表明,深圳、湖北和天津碳市场为DEA有效,上海、北京、广东和重庆碳市场效率值依次递减,且处于规模递增阶段;深圳碳价格水平及其稳定性最高,广东、湖北交易活跃度增长最快;试点碳市场普遍存在配额总量过剩、控排企业参与度偏低等运行"短板"。  相似文献   

20.
2015年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申明中,中国宣布将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届时诸多行业的众多企业将被纳入强制减排的行列,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已从宏观治理向微观减排逐步过渡。企业作为减排主体,对自身的碳进行合理的管理以及对碳排放配额进行有效的交易已成为应对全国性碳市场的当务之急。基于这一背景,构建一个由部门主导的碳管理系统,以期帮助企业完成履约、实现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