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网络求助作为媒体救助的分支,越来越成为社会救助的新宠。由于网络的快捷性、廉价性、时尚性,共同促进了网络求助成为媒体救助的主要方式。然而,网络求助中存在着求助信息验证难、组织救助难等  相似文献   

2.
韩元  朱强 《新闻知识》2002,(12):13-14,36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的报道形式。”①由于这一报道形式常见于西方的“揭丑报道”,在我国的新闻实践中则多为批评报道,往往触及社会腐败问题,采访难度较大;但能够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同时又是媒体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手段,因此,该报道形式成为衡量一张报纸报道深度及记者报道水平的重要标尺。很多媒体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不遗余力地鼓励记者采写调查性报道,以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赢取读者青睐,提升自己的公信力及获得潜在的经济效益。 调查性报道的采访不但能体现记者的知识积累、从业经历、新闻敏感、采访经验,还能体现其对一  相似文献   

3.
当读者看到报纸封面的第一眼,其实就像欣赏品味一张脸,那份报纸的容颜、目光和情感,一下子映入读者的眼帘,这情景其实也是报纸向读者的第一声问好、与读者的第一次拥抱……报纸封面是媒体语言的高度凝聚,是一个新闻橱窗,对它的研究以往有两个判断:一是厚报时代为便利阅读,必然  相似文献   

4.
新闻琐碎化--平民化报道中的不良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当上世纪90年代《东方时空·百姓故事》明明白白地宣称要“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之时,平民化报道就有了强有力的擎旗之手。在此之前的中国媒体,理念上总是把受众作为传播链条中的次要环节看待,是接受媒体宣传教育的对象,很少考虑将平民百姓及其生活列为报道的对象和主体。正因为如此,东方时空的宣言意义独特而深邃,意味着媒体在内容  相似文献   

5.
程前 《军事记者》2013,(1):22-23
当今时代,新闻媒体的触角可以说无处不在。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一出现,立即就会被各媒体所关注和报道。在这种快节奏的工作模式下,许多媒体会自觉不自觉地将焦点聚焦在新闻事件本身,从而造成各媒体对事件的报道经常大同小异。那么,在这个媒体充分竞争的时代,如何实现新闻的独特挖掘,充分满足受众多样化的信息消费需求?笔者在新闻实践中感到,在新闻事件的前伸与后延中挖掘新闻,是实现新闻独家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作为地方党报,在充分发挥好喉舌作用的同时,还可以更多地将笔触伸向基层,关注弱势群体,用新闻救助的方式唤醒埋藏在人们心中的爱心,以此达到救助弱势、引领社会风尚.促进道德建设的目的。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地方党报如何开展新闻救助进行论述,最终得出新闻救助是通过有效的媒体运作,找准资金与求助对象相互结合最有效的方式这个论点。  相似文献   

7.
纵观中外媒体的报道,会议新闻是综合性报纸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成精品,使其为读者所爱看,能引起思想上的启迪,感情上的触动,从而产生较大的社会共  相似文献   

8.
有关爱心救助的报道,常常是读者关注的热点,也是媒体经常会碰到的事,媒体担当社会责任、弘扬道德价值也常常能从中得到体现。但这一类题材的报道,有的反响大,效果较好,有的则不了了之。为什么有的时候读者反响不大呢?原因就在于对爱心引导和激发不够。读者的热心也好,同情心也罢,是需要媒体加  相似文献   

9.
在企业生产经营特别是在资产盘活上,如何使资产增值升值,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而在新闻报道中,怎样把我们已经采访或掌握的新闻素材增值升值,同样是十分重要的。让新闻价值最大限度地增值升值,对于提高报道水平、多出精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闻报道中,经常有这种情况出现,即记者、通讯员的关注不等于读者的关注,被报道对象的关注不等于读者的关注,几个读者的关注也不等于广大读者的关注。这就是说,一篇报道新闻价值不高,就不会被读者所认可和接受。因此,读者、通讯员的主要功能就在于使自己的关注与读者的关注合…  相似文献   

10.
为基层服务、关注民生、救助弱者是新时期新闻媒体坚持"三贴近"、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如今,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性求助,新闻媒体如何才能避免"包打天下"的尴尬局面,从而提高救助性报道的成功率?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救助性报道存  相似文献   

11.
陈雪 《新闻三昧》2005,(7):26-27
在我国,老百姓往往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把媒体当作最后的希望。媒体将求助的困难报道出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使得他们获得帮助、问题得以解决。我们且将这类报道称为救助性报道。在此类报道中,关于女性舍身救亲人的报道近年来层出不穷。据对《南方都市报》、《辽沈晚报》、《重庆晚报》、《新快报》的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12.
题好一半文     
在新闻作品中,标题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读者或听众最先接触的就是新闻作品的标题。所以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让受众“上钩”的“诱饵”。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写好新闻作品的标题,对于增强新闻作品的表达能力,增强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恩格斯曾经说过,“标题越简单,越不费解,便越好”。制作标题实际上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浓缩。胡乔木曾经说过:“有的时候想一个好标题等于写一篇文章所用精力的三分之一”。标题应该虚实结合,不拘一格,要讲究文采,才能吸引读者。比如同时反映一件新闻事件,标题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请看,反映一家企业如何创建精神文明,有的媒体的标题是“文明出效益”,有的是“发掘潜能出效益”,而有的媒体记者在标题上下了一定的工夫,标题是“奇迹出在软件上”,这给人的感觉就很新异。现在一些媒体的新闻熟悉的词  相似文献   

13.
李砚琳  王波 《青年记者》2003,(11):31-31
会议报道是一种基本的新闻形式,在报纸上经常出现。就会议报道本身来讲,它是通过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任务,让读者从中了解会议的中心议题和任务。对此,新闻媒体不仅要报道,而且要下工夫报道好,这是一项重要的宣传任务。可近几年来,各种报纸会议报道较多,使得一些读者感到报纸的可读性太差,没什么看  相似文献   

14.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客观报道。纵观当今任何一个新闻单位,不管它有多么先进的传播技术,拥有多么庞大的采编队伍,都不可能把所有的新闻捕捉到手。有时,一个新闻的出现,当你发现时,它早就成“旧闻”了;有时,新闻的发生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这一渐进就是一年或更长的时间,你在报道时又不可避免地渐进成了“旧闻”,那么,如何让这些“旧闻”成为新闻呢?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去找一个读者想了解的新闻由头。  相似文献   

15.
为基层服务、关注民生、救助弱者是新时期新闻媒体坚持“三贴近”、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如今,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性求助,新闻媒体如何才能避免“包打天下”的尴尬局面,从而提高救助性报道的成功率?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救助性报道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6.
很明白的一个道理,新闻要有可读性,才会有人看,只有有人看的新闻,才谈得上传播效果。在这一点上,图片报道和文字报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一篇没有生动细节的新闻稿件。就没有可读性,就不可能凝聚读者的注意力。同样一张图片所定格的瞬间不生动,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通俗地讲就是图片不好看,也是浪费版面。用文字表达一个新闻事实,关键在于记者在还原新闻事实时,如何将最能体现新闻事实本质的,又能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细节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7.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对传统报纸特别是各级党报来说,由于自身承载着极其多的会议报道任务,通过改进会议报道,让读者喜欢会议新闻,让会议上不是新闻的东西从报纸版面上消失,把真正的新闻呈现在读者面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读者打开报纸,他最期望看到的是当天早晨或昨日发生了什么事,假如报纸没有报道这一天的新闻事件,他就会选择其他媒体获得新闻。  相似文献   

19.
杨杰 《新闻世界》2008,(10):42-42
新闻标题,一直是新闻竞争的第一“着眼点”。专业人士认为,作为现代新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闻标题是新闻信息为受众所接受的必经通道,是新闻发生作用的起始点。当一张报纸摆在读者面前时,是标题决定着读者的阅读取向:当一张报纸摆在报摊上时,是标题决定了读者的购买取向。但是.随着媒体的发展,新闻标题的发展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些新的标题制作理念开始出现,随之而来的是标题制作方式的改变。这种变化,鲜明的表现在各地的都市报上。  相似文献   

20.
各级党委、政府、人民团体和各经济组织等所召开的各种会议,作为新闻的聚集地,都是报道新闻、获知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富矿。但对不同新闻媒体来说,因为受众对象不同,其报道会议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对近年来兴起的省级晚报(都市报)来说,因其读者对象是以都市市民为主,这就要求在报道会议消息时,无论是报道角度、报道内容、报道方式,都要和在我国媒体中长期占重要地位、用来指导工作的党报有所不同。都市报的这种属性,决定了它在报道会议时,必须跳出传统会议报道的路子,从中找到鲜活的真正为读者关心的“兴奋点”来。一、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