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叠字联撷趣     
对联艺术,实乃中国一绝,是最具汉语文化内涵和神韵的一种文体,属于植根于中华大地的文艺瑰宝.而叠字联更是对联中之奇葩,它语词优美,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2.
叠字联撷趣     
对联艺术,实乃中国一绝,是最具汉语文化内涵和神韵的一种文体,属于植根于中华大地的文艺瑰宝.而叠字联更是对联中之奇葩,它语词优美,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它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伴随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而形成的,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欣赏习惯和审美意识。数千年来,它形成了多种声乐艺术品种,积累了浩翰的曲目,创造了独特的演唱技法,形成了中国式的演唱形式与风格特点,并造就了无数深受人民爱戴的歌唱家,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理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相信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将以其不朽的美学价值丰富着世界声乐艺术的宝库。一、中国民族声乐的音色美实践证明,一种特定的音色代表~种特定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4.
对联作为华夏文明独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文化的产物,更是汉字文化的产物。汉字作为形音义的结合体,决定了对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言简意深的魅力。没有汉字,就不可能有对联这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本文试从形式美、音韵美和蕴意美三个方面来说明汉字文化对对联艺术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形式短小,文字精悍,是一种特殊生动的艺术形式,同时又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对联的艺术性,可以用当代学者的一副对联来概括: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只要教师们重视,一定能够重新拾起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瑰宝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魏形峰 《文教资料》2010,(31):33-34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形式之一,它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和手段来增强表达效果。由缺隐、急转、谬读、改写、总分、串组等特殊的修辞手段构成的对联异彩纷呈,极具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正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是民族的文化瑰宝,传统文化的精华。它起源于桃符,根植于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中,与民族的审美心理、哲学观念及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它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集音韵、词汇、语法、修辞、逻辑、写作等于一身,是汉语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它种类繁多,应用广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与传统的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结合,更能鲜明地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风貌、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何力 《培训与研究》2006,23(8):125-126
中国书法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艺术,是中国诸传统艺术中最为普通、最为典雅而又最富内涵的艺术。它既是具体的造型艺术,又是抽象的表意艺术,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书法艺术的构成美是多方面的,从它单个的结体到大的布局,以及随着审美观念的变化由传统书法的构成美到现代书法的构成美。  相似文献   

9.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异彩纷呈的艺术百花园中一枝别具风姿的奇葩。它语言精练。含义深刻,意境优美,韵味隽永,遣词典雅,格律严谨。它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能给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又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近年高考语文试题常设对联题,因为对联题直接指向的是对考生语文素养的考查,从对联中可以衡量出考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一、课题的提出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民俗,唯有贴对子,是最广泛,最普遍、最崇尚文明、最富有文化内涵,而且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民俗。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对  相似文献   

11.
2004年高考语文新出现了对联题。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是一种能充分体现汉语美的特质,体现汉语人文精神,集语音、词汇、语法锤炼于一身,沟通古今的极好形式。对联的可讽可歌、亦庄亦趣且伸缩灵活、包罗万象的艺术特性,使它成为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设比较能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对联题(春联),使这一"旧瓶装新酒"的中国传统风俗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  相似文献   

12.
对联,本是中国的"特产",中华文化所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但它却为不少外国人所推崇,有些外国人也能写出中国味十足的对联来。  相似文献   

13.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它熔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炉。教师巧妙地运用对联来导入新课、分析教材,总结历史知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达到弘扬祖国优秀文化艺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对联又称楹联、对子,它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样式,是诗词演变的一种形式,是书法与艺术的结合体。相传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曾在宫中书有对联一幅,其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据说这是对联的始祖。自宋以来,不断推广,作为客厅书斋、名胜寺庙装饰及庆吊之用,成为艺苑中一朵雅俗共赏的奇葩。它字数不多,但一幅精彩的对联,可以与鸿篇巨著想媲美;它讲究对偶、平仄,并能在一定格律上表现出高超的意境。对联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广为流传,成为我国人民喜闻乐道的民族文学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对联趣话     
对联是深具中国特色的一种语言艺术。在古代,它是一种雅俗共赏、人人皆可一为的大众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下面撷取几则对联故事,以博会心一笑。  相似文献   

16.
【考点突破】作为我国文化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对联在2005年中考试卷中闪亮登场,全国共有二十多个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了对联题。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也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内容博大精深,是一部浓缩了的文化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可以说对联题会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前景看好。对联,又名楹联,也称“对仗”,在同学们的知识链上居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对偶”一节上。对联原出于诗词,但它又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方块符号,是一种艺术的组合,给人以美的享受。汉字的美没有其他艺术绚丽多彩,它的点画结构都有严格的限定性。书法是中国  相似文献   

18.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它熔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炉.教师巧妙地运用对联来导入新课、分析教材,总结历史知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达到弘扬祖国优秀文化艺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余俊 《初中生》2006,(23):19-22
[考点突破] 作为我国文化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对联在2005年中考试卷中闪亮登场,全国共有二十多个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了对联题.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也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内容博大精深,是一部浓缩了的文化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民居建筑是由古代原始人类穴居、巢居居住方式长期演化而成的土木建筑与悬空平台相结合的干栏式建筑,它以其浓郁的民俗文化美和独特的建筑造型美而体现出它独特的人文价值。土家民居建筑作为民族文化的有形载体,它的建筑过程与空间营造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人化宇宙、法天敬祖的宗教哲学思想,其造型与装饰则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以物寄情”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