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信赖保护原则概述 信赖保护原则确立于2004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法》是一个重大的制度创新,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在行政法律规范中确立信赖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2.
信赖保护原则作为现代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已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行政法所确立。我国虽然在《行政许可法》里引入了信赖保护原则,但还不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应尽快确立并科学地设定其构成要件、完善其运行机制、建立无效行政行为制度。  相似文献   

3.
信赖保护原则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行政法中得到确认或体现,我国新制定的《行政许可法》中确立了这一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有其特定的涵义、适用范围和方式,信赖保护原则的法理依据存在于法律价值与法的本质中,信赖保护原则的确立对于促使政府的诚信、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中国法治建设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行政信赖保护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信赖保护的理论研究和法制化建设在我国刚刚起步,在行政立法和执法中没有贯穿信赖保护原则这样一个核心思想,与此相关的制度也极不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建设中国诚信体系的现实需要以及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推进等对建立和完善我国信赖保护原则及相关制度提出了迫切要求。要借《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颁布和实施的契机,加强信赖保护的理论研究,树立政府诚信的观念,进一步进行信赖保护的制度建设,推进以信为本,以人为本的行政法治目标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5.
《行政许可法》为有效抑制腐败提供了法律保障。本分析制约《行政许可法》发挥其反腐效用的因素,提出实现《行政许可法》反腐败理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许可法》作为世界首创专门而统一的立法体例,有诸多创新,但在信赖保护原则及相关规定上存在问题:行政补偿方面缺少标准和程序的规定,没有体现违法行政许可决定原则上不得撤销理念和限制撤销行使的时间;对行政相对人的信赖利益采用不完全财产保护而没有完全确立起信赖利益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法律的原则是法律的灵魂.<行政许可法>是我国目前规范行政许可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研究其基本原则,对于推动<行政许可法>的贯彻执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根据<行政许可法>总则的有关规定,<行政许可法>有七项基本原则,即合法原则、"三公"原则、便民原则、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不得非法转让原则和监督原则.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七项原则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行政许可法》对行政程序方面进行诸多创新:开创了“集中行政许可”制度;确立了信赖保护程序制度;确认了电子政务制度;完善了听证程序等。尽管如此,《行政许可法》在行政程序方面仍存在公开程序规范不全、听证程序范围不明、救济程序责任不清等问题,需要一一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是否属于国有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然而,最近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制定《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和保护条例》却对该问题进行了定性。这一行为及其内容在宪法关于解释主体的规定、宪法上的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三个方面违反宪法规定。该条例所规定的内容从物权法和行政许可法的角度看,也违反了上位法的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所规定的途径方可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曹辉 《教学与管理》2005,(12):40-41
行政许可是政府准许个人或者组织从事特定恬动的行政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2条对行政许可所下的定义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行政许可法》自2003年8月27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4年7月1日起施行以来,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雷伟红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1):31-33,56
畲族是分布在我国闽、浙、赣、粤、皖五省一百多个县内山区的一个杂散居民族。畲族有着独特的婚姻家庭习惯法。通过对畲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的性质、特征的介绍,着重分析了畲族婚姻家庭习惯法和国家制定法的冲突和重合关系,提出了处理两者关系的原则和方法,以此推进我国当今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一直以来争论不休,本文从经济法的宗旨和本质的角度出发,根据经济法的价值目标和调整方式等特性,将经济法基本原则表述为社会本位原则、国家适度干预原则、弱者保护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四个原则内在统一、协调一致地作用于我国经济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诉法第12条规定“未经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种否定式表述只是禁止了有罪推定。而无罪推定的关键是在禁止有罪推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无罪的法律状态。我国刑诉法的修改应与国际通行表述接轨,采用“推定为无罪”或“视为无罪”等字眼准确表述、真正确立无罪推定原则,为人权保障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法律儒家化是中华法系最富特色的标志,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时期。文章探究了儒家的礼治原则与魏晋南北朝刑法原则之间的关系,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系列刑法原则具有的儒家化特征,并对其成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刑法》第25 条规定, 共同犯罪只能是2 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2 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 不以共同犯罪论处。交通肇事罪为过失犯罪, 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解释》中却有两处规定了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 其直接与《刑法》第25 条的规定相冲突, 属于越权解释, 并背离了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区分原则是我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不仅有其自身的理论和实务意义,对于理解、把握我国民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也至关重要。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物权法第106条规定的善意取得规则与合同法第51条实际上并无实际联系,这是由以区分原则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民法财产法的结构体系所决定的,也是由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区分所决定的。善意取得的理论基础是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的区分,它所适用的情形为无处分权的物权行为。无处分权的物权行为无效,但善意取得情形除外。善意取得作为对无处分权的物权行为无效机制的补充,形成了自身较为完善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罪刑法定原则是现代刑法的根基。它是对罪刑擅断主义的彻底否定。这一原则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至今,已成为不同社会制度的世界各国刑法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项原则,甚至成为国际人权公约的内容,成为一种国际化趋势。我国的罪刑法定原则是在摈弃了类推制度之后于1997年新刑法中正式以立法形式予以确认的。其价值内涵和内在要求,在新刑法中得到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18.
价值判断在追求实质正义的司法活动中必不可少,但由于其主观性的缺陷,必须加以形式上的限制,而罪刑法定原则是法律形式价值的最高体现也是价值判断应遵循的根本准则.这项限制尤其应体现在出罪问题的价值判断上,许多学者主张将刑法第13条作为出罪的形式依据,此做法会使出罪的价值判断摆脱形式上的束缚而更倾向于任意性的危险,所以出罪问题更应受到罪刑法定原则的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家赔偿法》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是1994年5月颁布、1995年1月1日起实行的。该法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民主和法治建设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人权保护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但由于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起步较晚,受历史传统观念习惯及立法体制等方面的影响,《国家赔偿法》在实施中存在一些缺陷,其主要表现为:赔偿的归责原则单一;赔偿标准过低;赔偿程序不合理;赔偿费用支付存在漏洞等。本文针对《国家赔偿法》的上述缺陷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身伤害赔偿若干问题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赔偿因人身伤害而引起的财产损失的赔偿原则应当修正;《民法原则》及其司法解释中关于一般伤害赔偿、致人残废赔偿、死亡赔偿的规定都太简略,必须加以具体化;应确定死亡赔偿金制度,使之独立于慰抚金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