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历经近三个世纪的探索与融合,美国研究型大学业已成为世界学术中心,其发展模式业已成为全球模仿与借鉴的典范。战争在大学发展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成为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分水岭,战争前后的美国研究型大学有着截然不同发展层次。二战前夕,美国大学一直以无计划方式发展,联邦政府几乎未给予资助;二战及接踵而来的冷战触发联邦政府对大学科研的倚重,战争给美国研究型大学带来长期的“礼物”——联邦资助成为大学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战争使得美国高等教育实现了量与质的双重飞跃,然而,这种为战而兴的资助发展过于畸形,大学与政府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积极回应社会所需而非一味满足国家需要。  相似文献   

2.
3.
陈卓 《复旦教育论坛》2022,20(3):98-104
关于大学制度变迁的研究,除了宏观与中观层面的性质和动因分析,微观机制研究也十分必要。本文以制度变迁的广义理论为基础,分析二战后哈佛大学本科招生制度变迁。围绕着“学业资本”与“品位资本”之间的角逐、“贤能主义”与“世家优先”之间的较量,从变异、选择和遗传三个方面,揭示大学制度变迁的微观机制。“变异”意味着产生关于特定大学制度安排的(新)观念;大学制度变迁的“选择”环节包括政治动员和权力斗争两个阶段;大学制度变迁的“遗传”阶段也可被理解为对特定制度安排的选择,它包括规则的制定及其合法化、稳定化和复制。“为承认而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哈佛招生制度改革一直在路上。  相似文献   

4.
5.
6.
7.
8.
冷战对全球化的影响表现在其所造成的两大对立国际集团内部的高度协调在分割世界的同时,又对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美国的霸权则通过维护冷战期间西方集团的政治稳定,帮助确立和维持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自由化和多边开放,从而推进了国际经济向全球经济转化,全球化由此而迅速发展。全球化对冷战的影响则表现在促使冷战期间的两极国际体系比较稳定地运行,并且导致冷战以和平的方式宣告终结。同时,全球化还地美国霸权的消长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s seen as an effective form of soft power. This article reviews one of history’s largest and most ambitious attempts to achieve global influence through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to reshape the world—the Soviet university aid program, 1956–91. Drawing on existing research and Soviet archival materials, we lay out and contextualiz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Soviet education aid program. Specifically, we identify its focus on students from “developing” and newly independent countries, and its ambition to form graduates who would return home to become national leaders sympathetic to Soviet socialism. We conclude by approaching the program from a world-systems perspective. Here, we highlight the intended catch-up style modernization and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countries through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Soviet university aid program as well as the intended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capital of participant countries. The complex impacts on participants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their subsequent worldview are the subject of ongoing research by the authors.  相似文献   

11.
12.
13.
全面抗战爆发前,国立浙江大学的招生为其而后的崛起奠定了一定基础。在1928-1937年的自主招生过程中,历任校长与诸多教授发挥了关键作用,使得国立浙江大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其生源也渐趋合理。这与其招生的五大特点密不可分:健全的招生管理体制,严格的招生录取标准,多元的招考入学方式,灵活的入学试验科目,人性化的招生录取举措。这些特点,对当今大学招生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15.
16.
太平洋战争期间,尽管美英两国结成同盟抗击日本的侵略,但是两国仍然追逐帝国主义目的.从划分作战区域来看,美英的矛盾十分尖锐,各自顾及战时和战后利益.美英加入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战争胜利做出了无可取代的重大贡献,其宗旨仍然是维护、争夺区域霸权和世界霸权.把握这一历史线索,才能理解二战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及迂回曲折的进程,才能理解二战后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7.
赵长海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11(6):114-116,124
中原大学是解放战争时期创立于河南宝丰的一所新型革命大学,以短期训练班的教育方式,争取、团结、教育、改造了大量青年知识分子,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为中南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期间,大夏大学多次迁校,从上海到江西牯岭,再到贵州贵阳,最后迁到赤水。期间,大夏大学的招生规模呈现出阶段性上升的特点;教育学院和师范专修科招生最多,教育学院被撤后,法学院人数最多;迁黔之前的生源主要来自华东、华南,迁黔之后生源主要来自西南地区;男女学生比例不平衡,男生占大多数;招生渠道多元,以当地招收的新生为主。大夏大学通过严格培养管理、积极服务社会、开展自主办学、扩大招生宣传等举措,在战时的环境里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其经验值得当今高校借鉴。  相似文献   

19.
里昂中法大学与法国退还庚子赔款关系密切。创办学校时即以促使法国退还庚款为目的。从1921年到1927年,经费主要由中法政府负担。从1927年到1946年,其经费完全由中法教育基金会从法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中拨付。1946年,由于庚款经费断绝,里昂中法大学停办。  相似文献   

20.
冷战初期,刚独立的巴基斯坦面临着来自印度等周边国家的威胁。为了能保持国家生存和加强自身实力,巴基斯坦选择寻求区域外大国支持,并将自己置于冷战格局下,希望通过地缘优势能得到美国的军事、经济援助。巴基斯坦的努力和美国中东政策的需要,促使两国结成盟友。巴基斯坦因此获得了大量美国军援,基本上达到了通过外力制衡印度的目的。印度以巴美结盟为借口,转变在克什米尔争端上的立场,进而导致该争端成为印巴两国关系中的"难解之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