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文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介绍其所辖8个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同时对新乡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进行简单阐述,从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重点探讨了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基础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蔡天新 《北京档案》2002,(11):40-41,48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布了毛泽东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随后,全国即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3.
上山下乡     
烸铂 《档案天地》2012,(11):11-17,29
简而言之,上山下乡运动指的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  相似文献   

4.
李靖 《西安档案》2002,(1):44-44
为总结2001年农村档案工作。安排布署2002年农村档案工作,雁塔区档案局于2002年1月10日召开了农村档案工作现场会。雁塔区委副书记姚中顺、市档案局副局长任永欣、雁塔区副区长姜长智。区档案局局长杨生轩,副局长王聪芳,各乡、街、村负责人及档案人员4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人口多、就业难的国情提出来的,是我党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次大试验,并不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10年间,被作为政治运动来搞,指导思想偏了,结果造成劳民伤财,人民不满,也损害了上山下乡的声誉.中国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从1955年至1981年,时间长达27年,涉及约1800万青年人.  相似文献   

6.
《兰台世界》2014,(Z2):11-12
<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人口多、就业难的国情提出来的,是我党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次大试验,并不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间,被作为政治运动来搞,指导思想偏了,结果造成劳民伤财,人民不满,也损害了上山下乡的声誉。中国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从1955年至1981年,时间长达27年,涉及约1800万青年人。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的风雨中,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背起行装,告别  相似文献   

7.
信息短波     
《四川档案》2009,(3):55-56
成都(左爱琼、韩梅、锦江区档案局、双流县档案局报道) 4月13日,锦江区档案局召开了包括区档案局、区统筹委、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国土分局及涉农街办等参加的“城乡统筹档案工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8月3日上午,北京市档案局组织市属各委、办、局办公室主任,各区委、区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办公室主任到中央档案馆参观学习,并举办了题为"国家公务人员与科学的档案意识"专题讲座,参加这次活动的上述各部门领导普遍感到很受教育和启发.来自全市18个区、县和市属各委、办、局的110余名办公室主任和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了这次活动.  相似文献   

9.
知青档案,是"文革"期间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档案,它真实地记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真实情况,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知青档案的利用状况,不仅关系到与知青个人密切相关的工龄、工资等问题,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高潮中,温州地区共有27500余名莘莘学子离开城镇.奔赴农村、边疆从事农业劳动和边疆建设.回望40多年前的那段艰苦曲折的经历,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令那一代人无法忘怀.沉淀在档案馆藏中有关这场运动的文字和图片,也成了许多知青追寻当年青春岁月的宝贵财富和查阅热门.  相似文献   

11.
1998年9月25日,是新乡市档案局、馆难以忘怀的日子,<沧桑巨变话新乡>大型展览开幕暨新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挂牌仪式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2.
今天的城市人到农村去与20世纪60到70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相差30多年,在我看来,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3.
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1956年到1967年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中,第一次出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个词.1957年10月15日《金坛报》刊载消息,宣告金坛第一批“知识青年”勇敢地踏上“上山下乡”这条艰辛道路. 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完成的一年.政府还没有把城镇失业、失学青年列入上山下乡计划,金坛城内就有一批满怀远大抱负的青年,奔赴指前标乡庄阳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当祖国第一代有文化的新式农民”.他们是王长荣、王美英、吴友生、韩雨生(韩雨荪)四名高中毕业生,夏渭儿、虞永清两名初中毕业生,严锁林、巫雨田两名小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14.
1949年以来,除了政治强力下的知青"上山下乡",中国社会的人才流动基本是从农村走向城市,中国农村出现了知识空心化。如今,那些在城市里见多识广的农民工返乡,陆续进入中国乡村基层执政阶层,这一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正>1995年8月,宾川县土地管理局充分利用县档案馆提供的档案资料,依法公正地调解了宾川县职业高级中学与罗官村公所沙家营村和周能村公所松园村的土地纠纷案件,使被部分村民强占的33亩土地回归国有.曾在3至7月间,县职业中学就先后三次向县土地局投诉邻近村民长期强占耕种和不顾校方劝阻乱开垦该校土地面积达33亩之多,要求依法给予处理.县土地局接案并派员查明纠纷原因后,请求县档案馆提供有关档案资料.根据该片土地使用权变更线索,县档案馆提供出1971年1月16日由宾川县革委、有关公社革委及大队革命领导组和云南省第二汽车配件厂领导共同商定的《关于云南省第二汽车配件厂在宾川县境内创办战备“五·七”农场有关土地问题的座谈会议纪要》,查明了该农场使用土地面积为300亩,且土地四至  相似文献   

16.
翻开《江阴市志》,有这样的记载:1968年7月25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至1969年7月,全县有老三届(66、67、68届)高中毕业生共5813名,全部动员去农村插队插场务农,其中600人插队至吴江县农村。1971年,又800名知  相似文献   

17.
6月10日,酷日.平顶山市湛河区叶刘村委会议室人声沸扬.来自全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农村10余名档案员带着夏收的征尘坐到一起来了. 农村档案该不该建,有没有必要性;农村档案如何建,怎样建:建成何标准,如何发展……平顶山市档案局助理调研员王支建向大家敲定了议题.  相似文献   

18.
宣传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伟大革命意义,推动农村干部,特别是农村党支部书记,自觉地、认真地、经常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逐步形成社会风尚,这是报纸一顶突出的、经常的任务。为了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有必要回顾一下过去的报道,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有线广播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早进入农村的现代传播媒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改造中国农村的政治运动和生产劳  相似文献   

20.
信息地图     
为劳模伉俪金婚证明 9月25日,由河南省新乡市委宣传部、新乡市总工会、新乡市文明办主办的“爱在幸福新乡”劳模金婚庆典在新乡电视台演播大厅进行。演播现场用短片再现了劳模夫妇50年来相濡以沫、携手并肩的场景。参加劳模金婚庆典的22对夫妇来自该市各个行业,是全市劳模的代表。他们朋50年的经历诠释着”将爱情和亲情进行到底”,他们也存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谱写了意义非儿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