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是一首歌的歌词,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可谓花样繁多、变化多端,让我们眼花缭乱。如何让自己不被这变幻莫测的改革所困扰?那就必须练就一双慧眼,向40分钟要质量。  相似文献   

2.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看清世界需要一双慧眼,而要拨开言语内容的迷障,让学生见识言语形式的真面目,同样必须让他们拥有一双语文之眼,才能慧眼识珠。但这慧眼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后天的打磨。且看王崧舟老师在《慈母情深》一课中是如何训练、磨砺学生语文之眼的。  相似文献   

3.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看清世界需要一双慧眼,而要拨开言语内容的迷障,让学生见识言语形式的真面目,同样须让他们拥有一双语文之眼,才能慧眼识珠.但这慧眼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后天的打磨.且看王崧舟老师在<慈母情深>一课中,如何训练、磨砺学生语文之眼的.  相似文献   

4.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看清世界需要一双慧眼,而要拨开言语内容的迷障,让学生见识言语形式的真面目,同样必须让他们拥有一双语文之眼,这样才能慧眼识珠。且看王崧舟老师在《慈母情深》一课中,是如何训练、磨砺学生的一双语文之眼的。  相似文献   

5.
<正>缘起:借我一双慧眼吧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作文质量是最能综合体现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和表达能力的。然而,作文的教与学是语文学习中的"硬骨头",这是不争的事实。那段时间,经常萦绕在我耳边的是这样一句歌词: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后来,我把目光又转回了阅读教学课堂。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应该既是学生学习阅读的例子,也是学生学习作文的例子。换句话说,教材中的文本不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是  相似文献   

6.
正记得那英的一首老歌:"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无论多调皮捣蛋的学生,总有他可爱的一面。只要老师们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多留心,就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从而对症下药。老师还要善于从"不好的事情"中找到"亮点",然后,以此把"不好的事情"转化为"好事情",使本来的"紧张"转化为"和风细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案例一】小华是个留守儿童。他贪玩、纪律松散,  相似文献   

7.
《快乐阅读》2021,(7):58-58
有一位艺人,写了一首歌给歌迷,其中有一句是“别把时间浪费在我身上”。我还从未听过这样的歌词从一位艺人的□中唱出。这句歌词出自黄子韬的歌曲《你也会像我一样》,舒缓的旋律和暖心的歌词让整首歌有了真实的温度,他是借这首歌告诉我们:要谨记自己的梦想,不要把全部精力放在我的身上——没有比这更动人、更坦率的告白了。  相似文献   

8.
教学的本质与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可以归结到对学语文的人——学生的认识和发现上。因此,学好语文除了要善于思考、研究,更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所谓"慧眼",就是能够从客观事物中把握和发掘艺术意象的能力——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思辨力的总和。让学生练就一双语文学习的"慧眼",就是指让学生真正地会学语文,具备语文学习的素养和能力,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语文的收获。  相似文献   

9.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涛走云飞,花开花谢,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双“慧眼”就是一种洞察力。社会生活如此,历史课学习亦是如此。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洞悉世界就是一种历史洞察力。  相似文献   

10.
魔鬼新辞条     
罚站的行列中没有我:我得意的笑,我得意的笑。考试时同桌的试卷: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分扰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考试时作弊:我的眼神和别人不一样。历史课: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体育课: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  相似文献   

11.
在即将完成单元主题“有家真好”的语文教学时,我们备课组的三位老师在集体的创智下,有了一个大胆、新颖的教学构想:在课上教学生唱一首名为《让爱住我家》的歌曲,然后布置一份特别的回家作业:1.回家教自己的父母唱这首歌,然后把全家一起合唱的这首歌录制下来;2.以《我教父母学唱歌》为题,把这一亲身体验的过程写成一篇随笔;  相似文献   

12.
1.考试:①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②跟着感觉走,紧紧抓住梦的手。2.单项选择题:有三个是地雷,只有一个是救生符。3.多项选择题:像雾像雨又像风。  相似文献   

13.
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希望让孩子有一颗崇尚美的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所选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语文教材几乎包含了美的各个领域,表现了美的各种形态.诚如罗丹所言:"美无处不在,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语文课程标准》把审美教育看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程总目标与内容的第一条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借助教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呢?这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如能较好地把握文本中的美育点,从不同角度挖掘其所蕴含的美育价值,便能借孩子一双发现美的慧眼.  相似文献   

14.
罗成国 《学周刊C版》2011,(2):103-103
要想有艺术的欣赏,必须先有艺术的修养。中学教师要提高美学修养。练就一双审美慧眼;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营造美的氛围:钻研语文教材,挖掘美育内容;用好语文教材,培养审美能力:凭借教材平台,教导学生进行审美创造: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学会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在美中生活,在美中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单词魔术箱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左图的熊猫(panda)含着5个英文单 词,你能找出是哪5 个单词吗? 百变魔术箱,提高单词量!答案请寄:哈尔滨市南岗区阿什河 街11号《小学趣味英语》"单词魔术箱"收 邮编:150001 上期答案:at,in,on,into,on,in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难忘的一课》 ,写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 ,一位海员在台湾高雄市郊外的一所小学里听到一位年轻的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景。他们学习的内容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既是课文的中心所在 ,又是行文的线索。教学这篇课文时 ,有位教师精心设计了导语和结语 ,成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导语 :同学们 ,在澳门回归前后 ,我们最经常听到的是这样一首歌(播放音乐电视或教师深情演唱)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  相似文献   

17.
那是1999年9月,县教委派我参加“河南省小学语文作文教改研讨会“.其间,听了一位女教师的作文课,授课对象是刚升入三年级的小学生,作文题目是&;lt;吃苹果&;gt;.授课过程大致是这样组织的:老师首先在讲桌中间放了一个苹果,让学生观察苹果的形状、颜色等,然后让学生把自己观察苹果时是怎样想的,如实地给大家表演一下.……  相似文献   

18.
写下这个标题,总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感觉,因为如今关于语文教学的方法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实在是多得有点让人眼花瞭乱,我在这里再提出一个"穿线教学法"是否在添乱.然而,作为从事语文教育十多年的老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又让我下定决心写下这篇文章,目的是把自己的经验与思考拿出来,为眼下正在为高考而艰苦备战的老师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案例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8课《借生日》。师:(导入)同学们,你们会唱《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吗?生:会唱。(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高声齐唱)师:看来同学们都对生日很感兴趣,都会唱这首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借生日》这篇课文(板书课题)。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己认真地读一读,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将生字多读几遍。(学生开始读课文,基本上是以齐读的形式进行的,能在书中“画出生字”的少。然后老师又要求学生俩人一组互相读一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学生时有将生字读错、将句子读断的现象)反思这是一则典型的“学生主体式”…  相似文献   

20.
我结识汪教授有十多年了,在他的引领、指导、帮助下,从一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在大家的眼里,他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是一位专心致志搞学问、搞研究的人,更确切地说是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人。他曾风趣地说过,在大学里,他是“小儿科门诊”。一个科班出身的教育学硕士,选择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自己研究、发展的方向,可见汪教授的眼光和智慧。汪教授治学严谨,善于思考。二十年如一日,他潜心研究小语教学理论,不断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离不开教学理论的指导,语文教师要从经验主义、手工业方式、烦琐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