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亚硫酸盐溶液中,加入含 Ba2~(2+)离子的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即生成了难溶于水的亚硫酸钡沉淀。如果在该体系中再加入盐酸,沉淀会消失;如果改为加硝酸,则沉淀就不会消失。学生对此现象误认为是亚硫酸钡沉淀“不溶解”于硝酸。为此,教师在解释这实验现象时,有必要向学生指出,亚硫酸钡沉淀在溶解于硝酸的同时,亚硫酸根离子被硝酸氧化成丁硫酸根离子,正因为能溶于酸的亚硫酸钡转化成了不溶解于硝酸的硫酸钡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中化学中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是否有沉淀的知识点,设计了pH值对反应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表明当pH≥10时,会有BaSO3沉淀。当沉淀中加入盐酸到溶液pH为4时,沉淀开始溶解,完全溶解时pH为1。充分说明通过调节SO2与BaCl2溶液的pH值可以控制是否有BaSO3沉淀生成。这种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严谨科学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恋,还是不恋     
这个寒假,我们会迎来新年。新的一年,我们有很多思考的东西,比如我们的学业、我们的梦想、我们的亲情、我们的友情、还有我们的爱情。青涩的花季雨季,清涩的点滴情感,都可以在这个简短的假期中慢慢沉淀。沉淀,是为了再次出发!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提出问题一:溴乙烷与AgNO3溶液相互混合会不会产生浅黄色沉淀?问题二:溴乙烷与AgNO3晶体相互混合会不会产生浅黄色沉淀?目前,在中学化学教育界,对以上两个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5.
一、提出问题 在高锰酸钾的配制和标定实验中,常常会有褐色沉淀产生,教师常常解释为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滴定速度过快;二是酸度不够。给出的相应解决方法:一是滴定速度放慢;二是多加点硫酸。这是不是产生褐色沉淀的原因,用以上方法就可以避免褐色沉淀产生吗?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通过实验验证及理论分析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在模拟胆结石有序结构的体系中,选取三油酸甘油酯(GTO)为研究对象,考察其Co~(2+)-DC~-凝胶体系有序结构的影响。分别用扫描仪及体式显微镜记录体系产生的沉淀的时空图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表征从凝胶中剥离的沉淀的微观结构及形貌。结果显示:GTO有利于粉色沉淀的生成,分形的维数降低;SEM图片表明GTO的加入会使粉色沉淀纤维的有序性下降、纤维易聚集成束,并且短纤维增多。加入GTO使浅粉色沉淀的纤维变长,且易形成层状结构;FTIR表明加入GTO可能使沉淀中DC-的含量减小;GTO浓度较高时可以参与金属离子配位,沉淀为多配体组分的混配物,具有非化学计量特征。通过考察日常食品中的物质对结石影响的研究,学生兴趣浓,应用于本科生的开放实验教学系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宁夏教育》2007,(6):13-14
有人说,在水里放一块明矾,会沉淀出所有的浮尘。如果,在我们心里放一份感动,就会沉淀出所有的心事。孙连忠同学是宁夏师范学院政法系2006级历史教育班学生,家住宁夏西吉县蒋台乡东坡村四组,两岁时母  相似文献   

8.
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后,酸、碱、盐、氧化物之间才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理论上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一般要考虑反应物的溶解性及生成物中有无沉淀、气体或水.若反应物中的离子结合后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则该复分解反应就能进行,否则就不能进行.我们应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复分解反应条件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恒林 《物理教师》2005,26(9):46-46
离心分离器是利用离心现象促使浑浊液体中所含不溶解于液体的固体微粒加快沉淀的一种器械,那么它为什么会加快微粒沉淀呢?下面就来讨论这一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0.
《儿童哲学智慧书》系列 如果从幼儿阶段起,孩子就在图书和家长的引导下对诸如“生死、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等问题进行过稚嫩的思考,这些问题就会在他的头脑中沉淀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他会逐步寻求属于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在百年老校成长的历程中,会伴随着艰辛、苦痛、波折、坎坷,也会收获着喜悦、激情、骄傲、自豪……这些蕴藏在时间里的曾经与过往,在历经雨打风吹、大浪淘沙后,最终会沉淀成一种厚重、博大、散发着永久魅力的精神,成为学校的精髓和灵魂所在。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就是这样一所在风雨磨砺中成长,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文化魅力的百年名校。  相似文献   

12.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普遍规律,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解题的依据,化学计算中有时因产生气体、生成沉淀,会出现似  相似文献   

13.
在现行无机化学实验教材中 ,验证Fe2 + 还原性的实验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先生成Fe(OH) 2白色絮状沉淀 ,再观察它在空气中由于被氧化 ,而由白色迅速转变成灰绿色 ,最终变为红棕色的Fe(OH) 3 沉淀 ,从而证明了Fe2 + 的还原性 .在实验教学中 ,笔者按教材所示的实验器材和方法进行实验时却始终无法取得其满意的实验效果 .主要问题在于难以观察到Fe(OH) 2 白色絮状沉淀的生成 ,一般情况下只能观察到生成灰绿色沉淀再慢慢转变成红棕色沉淀 .这样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更难说将其通过实验加以巩固了 .为此 ,笔者对此实验的器…  相似文献   

14.
自由沉淀教学实验装置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沉淀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经验对沉淀教学实验装置的一些改进,增加了水力搅拌、改变进水方式、省去空气压缩泵、设置溢流通道、安装刻度尺等。改进后的沉淀设备结构紧凑、流程简单、操作方便,符合实际教学需要,在实验过程中,效果显著,有效地提高了沉淀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史海拾贝:在浩淼的历史海洋中,有无数具有教育意义的名篇典故,经过时间的沉淀,现在用它们来感染队员,会更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6.
沉淀溶解平衡的图像问题历来都是高考化学中的热点,更是化学教学的重难点。沉淀溶解平衡的图像问题,往往会同时进行溶度积计算的考查,而Ksp的有关计算在此类问题中也时常出现,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体现了高考对"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在指导学生构建研究此类问题的思维模型时,应该紧紧围绕"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这两个核心素养,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快、更有效地突破沉淀溶解平衡图像类型题。  相似文献   

17.
初学化学的同学,在一、二章的学习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分析这些结论产生的根源,将会有助于同学们杜绝某些错误认识。一、发光、放热、变色等现象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分析化学变化中时常会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等现象,但这些现象并不能作为化学变化判断的依据.化学变化的  相似文献   

18.
谢随斌 《甘肃教育》2014,(11):84-84
正一、合理设计教学梯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在初中化学计算中,解综合题最伤学生脑筋,学生总觉得无从下手。这类题目看似复杂,其实质却是一些简单题目的复合。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合理设计教学梯度,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处,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某溶液中含有NaCl、Na2SO4、Na2CO3三种钠盐。在此溶液中加入40克10.4%的BaCl2溶液刚好完全反应,共产生沉淀4.32克;再用足量的稀HNO3处理沉淀,产生0.44克气体;在滤液中加入足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墨水混用时,就会产生沉淀堵塞出墨汁的口,一支钢笔就报废了。同是墨水,为什么混用就会产生沉淀呢?这一个物理现象。墨水是一种胶体,为了使胶粒稳定,厂家在制造墨水时, 就让它带电。而不同方法制造出来的墨水,其胶粒  相似文献   

20.
正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是生活中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现象,沉淀溶解平衡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也是近年来高考常见的一种题型。在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学习中,为了能够使学生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知识和原理,巧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高考难题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研究主要通过一些典型的试题分析沉淀溶解平衡解题思维及其方法。1、关于沉淀溶解平衡中的溶质浓度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