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是学生开始系统化地学习历史的重要起步阶段.怎样以最高的课堂效率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确定教学重点是老师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历史知识浩瀚如海,古往今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在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所以,老师整理教学重点,让同学有侧重地去记忆庞杂的历史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如何整理初中历史教学重点的方法出发,探讨了整理教学重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特级历史教师时宗本同志,有着几十年的教龄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一位深孚众望的老教师.前段时间,我们有机会较系统地听了时老师的讲课,受益非浅.对于时老师各方面的教学优点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但是,其中体会最深的是时老师讲授历史基本知识的教学艺术.在这方面,时老师形成了自己一套别具风格的独异特点.本文将着重在这个方面,作些介绍,并谈谈我们学习的体会.一、根据历史课的特点,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规律,具体而生动形象地讲授历史基本知识.历史课的内容,是人类已经渡过的社会历史生活.学生要掌握的历史知识,是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具体历史进程,它具有明显的具体  相似文献   

3.
教师团结协作、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取长补短;做到集思广益、扬长避短;达到助人自助,形成良性互动;将个人优势转化为集体优势;把个人智慧转化为集体智慧.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教师的素养,有利于增进同事间的友谊.一、教学是一个集体劳动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集体劳动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虽然教学在课堂上是由教师个人劳动去完成的,可从备课的角度来看,教学在本质上应该是集体劳动的过程.我校政史地教研组教师,虽然他们学科不同,但他们的劳动所带给班级的结果相同,即他们的教学成绩非常优秀.以初三年级教师为例,胡英顺老师50多岁,是个"老三届",高中学历,没有职称;有的是多年政治教学的经验,擅长政治学科教学.刘树奎老师多年担任政治、历史学科老师,擅长历史学科教学.王茜老师最年轻,已经连续多年担任初三政治学科老师,尤其擅长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方面能力强.他们三人都教初三年级政治历史两个学科.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才能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结合乡土史、风俗习惯、文学和影视作品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老师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老师借助语言的表达向学生传授知识。尤其是在历史教学当中,历史老师必须要注意历史语言的运用,历史讲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论是朝代的更替,还是人类的进化、文明的演进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不仅是非常遥远而陌生的事情,还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事情。历史老师需要用语言准确表述每个朝代的特征、时期的不同,以及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本文主要是结合语言自身的魅力与特色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效性进行探讨和分析,为我国历史教学的进步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胡忠 《考试周刊》2013,(85):131-132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及相互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对教育的发展有很大意义.文章阐述了探究性教学的概念及特点,并提出了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性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学》创刊70周年了,在众多的杂志中,它是集史学研究与注重教学实践为一身的特色期刊,是中学历史教师的良师益友.常有年轻的老师问我,如何开展历史教育研究?如何写出具有新意的论文?值《历史教学》70华诞之际,通过回顾本人走过的研究之路,与年轻教师分享我的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改革模式下,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渐被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接受,老师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能够让学生更加接近生活的环境。历史课本身就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是人文学科。所以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强化生活化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对策,旨在推动历史教学顺应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9.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给老师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引路人,历史老师只有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素质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对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和功能不同于历史的专业研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不少教师已经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但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又不可能脱离历史专业研究成果。如何把握好这两者的关系.需要我们花大力气研究。本刊推出的4篇文章。介绍了美国教师是如何把高校史学研究灵活引入到中学历史教学中来的.同时也介绍了我国历史教师是如何在实践中把这种成果中国化的。三次序材料教学法是美国历史教师提出的一种生动有效的材料教学方法。2007年11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硕士研究生陈伟壁把该方法的研究资料完整翻译出来.历史文化学院的黄牧航老师随即结合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设计出案例加以推广。短短半年时间,广东省已经有5所中学的7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这种方法,其中东莞中学初中部林文强老师和深圳布吉高级中学赖薇老师的实验成果较为显著。虽然他们的实验过程有得有失.但这种把国外经验中国化的勇气和做法却是值得肯定的。我们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随着研究视野的拓宽,一定能够把更多的优秀国外研究成果引进过来,为我所用.也一定能够大大推动我国历史教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在参加江苏省历史教师培训中,我有幸在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观摩了三节《抗日战争》公开教学,感触良多,获益匪浅.三位承担公开教学任务的教师:西交大苏州附中殷莲子老师、南京市文枢中学王德文老师、常州田家炳高级中学曾婧老师的课精彩纷呈、各有特点.但也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老师把情感教育的目的公开说给学生,而不是通过历史的情境和细节来促使学生去感悟.新课程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虽然很重要,但却很难实现对其进行量化与评价.通过观摩三节《抗日战争》公开教学,就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但凡在教育战线上驰骋多年的老师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效率是很重要的.现今初中历史作为一门必修科目,因此我们要提高教学效率只有唤起学生的无限兴趣,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乐学的心态.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本人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素质 1.扎实的基本功 历史老师自身过硬的素质和示范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对于历史这一学科,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兴趣,不爱学,导致成绩很不理想.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成为提高学生成绩、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关键.那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1998年8月31日凌晨3时35分,我们尊敬的师长、《历史教学》月刊的先驱——程秀编审,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5岁.噩耗传来,举社同悲.程秀老师的名字是和《历史教学》月刊连在一起的,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全部心血都献给了党的宣传出版事业,特别是为《历史教学》的成长壮大,并使其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史学刊物,做出了开拓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教学》的先驱.他的不幸逝世,是《历史教学》的一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
王艳 《语文天地》2015,(11):32-35
龙玫译著《活跃课堂思维的教学策略》提到一个发生在澳大利亚的故事:一位语文老师问历史老师是否教历史,历史老师回答“我不教历史,教学生”。以此类推,语文老师教语文还是教学生?文言文教学是教文言文知识还是教学生学文言文?答案是肯定的。文言文教学应重点提倡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既指学情,也指体裁。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样,教学重点要有区别。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也就是课堂教学既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又要体现学生的知识内化,两者的有机统一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好诠释.那么,课改后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应该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怎样才能体现历史老师教的有效性和学生有效性?笔者结合自己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学》杂志近期相继刊登了两篇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下)》"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的教学设计.北京王老师的设计以学术之争"革命说"与"非革命说"为主线贯穿全课.江苏严老师的设计立足教材,紧扣课文.在笔者看来,严老师的教学设计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8.
《好同学》2004,(8)
三位老师,李老师、向老师、崔老师,他们每人分别担任生物、物理、英语、体育、历史和数学六科中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我们只知道以下信息: 1.物理教师和体育教师是邻居;  相似文献   

19.
一堂出彩的历史课,一定是具有思想性的。历史学科涉猎多方面的内容,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每位历史老师都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也许对"思想性"有所忽略。新课标对历史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老师不得不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既完成教学内容,又突出历史学科的思想性特点,面对这看似矛盾的局面,可以在历史教学中引入"主题化"教学模式,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首诗是一支歌,一幅画,一段情;教学一首诗是在解读一段历史,诠释一种生活.王蓓老师教学辛弃疾写的<清平乐·村居>给我们许多新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