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大学生的综合幸福感水平及某些社会学因素的影响.笔者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用综合幸福感问卷(MHQ)和人口统计学问卷调查346名大学生,发现师范生的总体幸福感(自述幸福感)较高,除负性情感这一维度外,综合幸福感的其它各维度中,利他行为的得分最低,友好关系这一维度得分最高;男、女生在利他行为、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自我价值、友好关系、生活满意、自述幸福感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自述幸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源的学生在生命活力、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自我价值、生活满意、人格成长、自述幸福七个纬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是否是独生子女仅在生活满意、人格成长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师范大学生在自述幸福、负性情绪、利他行为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经济水平在自述幸福、负性情绪、生活满意三个维度上差异显著,学习成绩在自述幸福、自我价值、健康关注、利他行为、人格成长、正性情感、生活满意七个维度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听力障碍中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33名听力障碍的中学生和173名听力正常的中学生的综合幸福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1)听力障碍中学生与正常中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差异不显著但在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自我价值和友好关系这五个维度上和正常中学生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2)不同性别的听力障碍中学生仅在生命活力和健康关注两个维度上的差异显著;(3)配戴助听器的时间与年级在生活满意、负性情感、利他行为这三个维度上存在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3.
对某医学专科学校1 06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适应与综合幸福感、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职业适应与综合幸福感、价值取向密切相关,综合幸福感(生活活力、人格成长、利他行为、正性情感、自我价值)和价值取向(公共利益、工作成就、人伦前提)对职业适应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是:高职高专医学生综合幸福感、价值取向是影响其职业适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大学生幸福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感是衡量大学生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探讨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现状,并提供相应对策,我们对江西3所高校493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学生幸福指数是6.2分:显示出三高模式(健康关注、自我价值、友好关系),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具有健康向上、自信自尊、人际关系良好而较少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和人格特征.我们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体像满意度与幸福感的关系,对大学生幸福感的提升和青春期教育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采用<多维自我体像关系调查问卷>(MBSRQ)和<综合幸福问卷>(MHQ)对南昌大学167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相貌评估、舒适评估、舒适倾向、健康评估、健康倾向、疾病倾向、身体部位满意、超重八个体像维度都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而九个体像维度都与心理幸福感和综合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在性别方面,女生比男生更关注自己的体像,在容貌上花更多的注意力,也比男生更容易对自己的实际体像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认识.而男生比女生有更多的正性情感体验.[结论]体像满意度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大学生群体中显示出由关注自己的体像转向到关注自我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验李艳芳编制的《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的信效度,为国内利他行为研究提供有效的自陈问卷。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445份用于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444份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和校标效度的检验。结果:修订后的《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包括18个题目,分为利他行为、关心和关注自己和利己性行为与观念三个维度。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结论:修订后的《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指标,可以作为利他行为的有效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594名南京工业大学工学院本科生综合幸福感问卷与精神症状自评量表的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状态良好;除正性情感与抑郁、敌意和SCL总均分无显著相关外(其中正性情感与抑郁t=-1.21,P〉O.05;正性情感与敌意t=-1.91,P〉0.05:正性情感与总均分t=-2.27,P〉0.05),生活满意和正性情感与心理健康所有维度均显著负相关,负性情感维度与心理健康所有维度均显著正相关。心理健康是影响90后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升90后大学生幸福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针对河南大学113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师生同学朋友交往满意感、外在环境满意感、家庭环境满意感、情感满意感、学习及自我满意感七个维度组成;(2)在性别上,大学生的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外界环境满意度维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3)在生源地上,城市大学生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两个维度上的主观幸福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4)在年级上,各年级在消极情感、学习及自我满意度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此次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对江西省4个高职院校566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负性情感上显著高于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在生命活力上显著高于小城镇和农村.来自农村男性大学生在负性情感上显著高于其他成长环境的女性,不同年级在负性情感和生命活力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大七"人格与幸福感的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初中生"大七"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模式.方法:采用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和综合幸福感量表对22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大七"人格的各个维度中,外向性、处世态度、情绪性和行事风格这四个维度能有效地预测幸福感.结论:在初中生群体中,"大七"人格是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有力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重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重点高中45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重点高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家庭满意和正性情感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整体满意、环境满意、学业满意、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除了自由满意外,在总体幸福感及各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经常锻炼身体的学生与没有经常锻炼身体的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心理幸福感的研究方法设计除自我报告外,还包括多重方法设计、纵向设计、跨文化研究和脑电方法研究,主要测量工具包括个人展现活动问卷、六维度心理幸福感量表、基本需要问卷等。心理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能力、目标、人格、控制点、留意、自尊、社会支持、压力等因素。未来研究应推广目前处于探索应用阶段的方法设计,并重点关注职业群体的心理幸福感以及工作层面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对湖南省长沙市281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高中生对自身主观幸福感的评价较积极;(2)除“健康关注”、“负性情感”维度外,省示范性学校和较好学校高中生在其余7个维度及单项目总体幸福感上的得分明显高于一般学校;(3)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差异;(4)取样高中生在“健康关注”维度的得分出现了学校与性别的交互作用,省示范性学校女生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较好学校男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学校,省示范性学校女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学校。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健康人格、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大学生健康人格、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方法:对705名大学生分别采用健康人格问卷、自尊问卷、《国际大学调查》问卷测量,进而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构建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1.自我和谐、自我-社会和谐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影响(权重分别是0.38、0.30),自我和谐、自我-社会和谐通过自尊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权重分别是0.34、0.26).实践活动能力通过自尊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男生的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影响比女生更大(男生权重是0.42,女生权重是0.29).结论:健康人格、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采用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山西省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综合幸福感进行了研究,发现综合幸福感除存在人口学变量,即性别、年级差异外,体育专业大学生比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正性情绪、友好关系、利他行为方面得分高。这进一步论证了体育锻炼对幸福感的影响,为提升大学生综合幸福感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曹飞 《教育导刊》2011,(1):35-38
本文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提出“中小学生幸福感”是指中小学生以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为基础对自我存在状态的主观心理体验,是由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积极的主观心理体验。通过对小学生调查问卷数据的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得出小学生幸福感由情感体验、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满意度综合构成。情感体验分正向情感和负向情感:生活满意度从学生对现在生活的总体感受和对家庭、学校和教师三个具体方面的感受反映学生与外界生活的关系:自我满意度指学生对自身综合素质的主观感受及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到测量——幸福感心理结构研究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幸福感是研究人类良好存在的实证科学.幸福感理论模型是幸福感测量工具的基础与归宿,主观幸福感是幸福感研究的主流范式,侧重于快乐的体验层面,包括生活满意、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三个经典测量指标,另外两种幸福感研究思路,一是Ryff等提出的心理幸福感理论模型以及据此建构的多维心理幸福感问卷,其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层面,包括自我接受、环境掌控、与他人的积极关系,生活目的、个人成长以及自主性六个维度;另外一种思路是Keyes的社会幸福感理论模型以及测量工具,包括社会认同、社会实现、社会贡献、社会和谐、社会整合5个维度,其更加关注个人在社会领域面临的种种挑战.在幸福感40年发展历程中,幸福感理论模型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折:第一次是情绪幸福感与认知幸福感的融合,形成主观幸福感理论模型;第二次是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融合,形成积极心理测量模型;第三次则是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幸福感三者的融合,形成现代积极心理健康模型.因此,幸福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应当从多个侧面入手,更加全面揭示幸福的内涵与实质,把幸福感心理学理论模型与心理计量模型结合起来,实现理论导向与数据导向的统一,切实保证测量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大学生心理资本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随机选取大——大三学生718人,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一般健康问卷(GHQ)、正性负性情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的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男生心理资本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心理资本随年级上升而增加,大三学生心理资本水平、自我效能和乐观显著高于大一学生;不同学校类型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差异显著,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水平最低。(2)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相关,心理资本水平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自我肯定、情感平衡和忧郁对大学生心理资本有较强的预测力,其中自我肯定的预测力最强,其解释量为35%。  相似文献   

19.
生命化教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样态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生命化教学所追求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的发展和情感的满足。生命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具有生命的体验性、教学的交往互动性和生成性。在生命化教学中,以生活世界为根基,师生共同促使书本知识成为生成性的知识,师生形成健康的情感和人格,师生、生生之间多向和谐交往,师生生命共同经历成长。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调查提出:①民办职校学生的幸福感与自我概念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负性生活事件存在显著的负相关;②自我概念的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对学生幸福感多个维度的解释力最强,能较好地预测其幸福感;③生活事件中的学习压力因子和人际因子能较好地预测学生的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