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意象的巧妙运用是《苔丝》和《觉醒》两部小说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两位作者不约而同地在作品中使用了一些类似的自然意象,但由于不同的故事背景和作者视角,这些自然意象在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和特点。选取鸟、太阳、花、季节这几项自然意象为例。分析比较这些自然意象所表现出的作者的女性现。揭示这两部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意象分析法,分析了王小波小说中“夜”的意象。在此基础上,进而阐述了他小说中阴阳两界冲突的精神结构及由此形成的独特小说结构模式,揭示了其小说精神结构和作者写作心灵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3.
何继玲 《考试周刊》2011,(39):27-28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的一部自传性小说。小说中的几个特殊意象是诸多评论家所研究的对象,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理解这些意象,发现小说作者运用这些意象反映并表达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处境和追求自由平等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创作巅峰时期的经典作品。作家运用象征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时代的风貌,刻画了"美国梦"幻灭的历史全程。研究作者在作品中对于主导意象、场景意象和重复意象的营构,探讨象征艺术手法在揭示和深化小说主题思想中的透射作用,进而挖掘作者的写作动机及作品反映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就文学而言,原型就是文学作品中典型的或反复出现的意象,是文学中可交际的单位。托玛斯·哈代在其小说《苔丝》中使用了大量的原型意象,其中一些原型意象如"太阳"、"太阳光"和"黑暗"等贯穿小说始末,且具有增强小说神秘感和悲剧氛围、凸现小说主题、揭示作者悲剧性世界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小说《看不见的人》中,作家埃里森大量运用矛盾意象和象征手法。这些看似互相矛盾的意象,如看得见和看不见,黑与白,锁链与自由,被作者有意地并置形成鲜明对比。这些矛盾意象的对比和仪式的象征意义,深化了小说主题的作用,以独特方式完成黑人的觉醒和社会价值评判的升华。  相似文献   

7.
在王小波的《青铜时代》小说三部曲里,都出现了"城"或与"城"近似的意象。而在王小波的创造性写作中,"城"的意象已经不再仅仅单纯作为人物活动的地点,而是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和隐喻的意味,寄寓了王小波作为小说作者的艺术理想。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万寿寺》中"城"的意象,解答以下三个问题:"城"在小说文本层面内的隐喻、"城"意象的现实指涉,以及"城"的意象与王小波的艺术理想之关系。  相似文献   

8.
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无可慰藉?再现了主人公在一座不知名的中欧小城中梦幻离奇的漫游旅程。 小说中空间意象的建构成为作者推进小说叙事和阐释主题的重要策略。 小说实际上从个体的精神危机展开了对更普遍的群体的精神异化现状的思考。 结合空间叙事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空间意象背后丰富的隐喻意义以及人与空间互动中的感知体验,可以洞见作者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深刻关怀和担忧。  相似文献   

9.
浅论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花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在其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中使用了大量的隐喻。借助于隐晦的意象和象征性的语言,作者诠释了小说的内在主旨和人物复杂隐蔽的内在心理。在劳伦斯所使用的众多的意象中,花是最具代表性、最有助于揭示主题的意象,也是劳伦斯表达思想情感的主要媒介。对小说中重要的花语进行解读,有助于揭示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奈保尔2004年出版的小说《魔种》据说是他最后一部小说,作者使用了常见的叙事方式,小说充满了象征和隐喻的写作意象,并且主人公和作者本人之间亦真亦幻的转换都不仅使得读者对主人公的命运产生同情,也深入了解了作者写作最后一部小说的意图。  相似文献   

11.
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深受西方读者欢迎。其中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是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手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喜福会、风、天鹅等意象上。分析这些意象蕴含的象征含义,可以揭示出美国华裔独特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特征,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内涵。象征意象为这部小说增添了深刻的意蕴,使小说更加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2.
《我的安东妮亚》是薇拉·凯瑟最优秀的一部小说。在小说中作者运用人们熟悉的神话原型、经典的意象来颂扬美国西部文明的创造者和开拓者。通过移植荒野与花园意象的原型,作者含而不露地揭示美国拓荒者的神圣使命,以及人应如何保持与自然的永恒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3.
《火印》是一部重视动物意象的呈现和动物叙事表达的战争题材小说。现实与神秘的动物意象共生并存,双重叙事和双重视角和谐互补,对向善向美人性和民族自由的不懈追求,形成了小说以动物为中心的独特叙事风格和表现战争的独特角度。此外,作者在小说中还表现出了对以往文学理想的继承和开拓,对于动物小说和战争题材小说的创作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所罗门之歌》中"飞翔"意象一直备受评论界和读者的关注。然而除了"飞翔"意象之外,作者托尼·莫里森构建了磅礴的意象体系,尤为"花""树"为甚,这些意象揭示了女性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和艰辛命运,透视出很强的女性化话语。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小说巧妙而频繁的运用了意象描写,令人目不暇接,新颖别致,独领风骚。其中有月亮、镜子、墙等等,借常见之物传达了她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开拓了她小说的艺术想象空间和审美空间,同时为小说笼上了一层诗意的光辉。意象几乎成了开启人物或作者取向的钥匙。  相似文献   

16.
张梦 《现代语文》2010,(6):48-49
《红楼梦》是诗化小说的典范。曹雪芹对古典诗词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小说中诗一般的意象,赋予了这部巨著以无穷的文学艺术魅力。神话意象的营造,使小说文本具有深厚且神秘的意蕴,充满着诗性之美。悲剧意象的营造,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作者对人生的哲理思索,引导我们去体验人生的意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汤亭亭小说《中国佬》中选取几个典型人物原型意象,对书中人物意象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剖析。指出作者与自己创造的人物意象之间的情感关系,进而对作者的创造性思维写作手法进行探究。通过对这些人物意象的探讨,分析作者的情感意识和主观态度,揭示出《中国佬》产生的影响和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苏曼殊小说中“夜”意象的分析,揭示了作者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作者由积极走向幻灭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香港作家刘以鬯的长篇小说《酒徒》是“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作者在借鉴西方意识流小说技巧时,从四个方面即意识流与现代诗意象的结合、情节交待与意识流动的交替展示、社会现实与“内心真实”的交融、意识流与象征手法的结合,说明了作者在对新感觉派、西方意识流及传统文学中的意象、情节及象征手法的整合中,形成了自己的“意识流”小说的特色,但他这种特色不可避免地具有肤浅性和世俗性。  相似文献   

20.
在《到灯塔去》中,作者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她对人的内心世界的理解与认识,象征意象作为一种叙述方式,积极地反映了小说人物的思想情感,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作品形式中的象征意象、人物及结构的象征意象,揭示伍尔夫在她的代表作《到灯塔去》中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