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长文 《文教资料》2011,(36):50-52
题名“孙爽”的《孟子疏》自出世以来,备受非议。朱熹认为此书是邵武士人托孙爽之名而作。遂一直不为学者重视。不过,梳理各代学者对此《疏》的认识,可以帮我们对它有更全面的评价,也可对《孟子》学的发展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孟子以论辩著称,其逻辑细致缜密,其思想悠远深邃,其语言气势磅礴,其旨归耐人寻味。通观《孟子》全书,精彩的词汇,机智的辩论大部分建立在以《诗经》、《尚书》为论据的基础之上。作为两部经典,在孟子所处的那个时代,辐射到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从《孟子》中所引用的《诗经》、《尚书》角度,剖析孟子对《诗经》、《尚书》的解读观,以此来展现孟子对古代文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孟子》不仅是先秦诸子中,而且也是儒家经典中最具有民本思想的一部著作。孟子的民本思想继承了西周以来“敬天保民”的思想和儒家的“爱民保民”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将民本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响亮地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口号。本文分析了《孟子》一书的民本思想,并指出鲜明的民本思想是《孟子》迟迟没有被立为经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浅论《孟子》的论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部散文集。孟子是我国战国时代的一位杰出的雄辩家,以好辩著称,所以具有雄辩力量是其文章最突出的特色。 《孟子》中的文章,不管是论辩性的,还是陈说性的,都灌注一种不可阻遏的气势,或居高临下,咄咄逼人,或充畅条达,意盛理足。苏洵称“其锋不可犯”,苏辙称其“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这一点,为诸子作品皆所不及。《孟子》文章的这种气势是由作者的主体精神和采用的语言表达形式相融合而形成的。孟子自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气”,是其人格自信和自尊、理论自信和自负的个性气质化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推崇《孟子》,在他早年所作的《易解》中也多有表露。其中他对“权”、“时”、“才”、“心”等的有关论述直接继承孟子思想而有所发展。王安石这种思想又与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相一致,是他后来进行改革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易学上,王安石以孟子思想解《易》是学术新发展,对程颐以注《易》来阐述理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老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究其教育思想之异同,从理论基础及主要学法、教法比较,《老子》以宏观指导,若"纲";《孟子》具体,似"目"。  相似文献   

7.
孟子的文学成就表现在多方面,善于用寓言来说明道理是其中突出的特色。对《孟子》寓言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章虽然不多,但很多学者在论及孟子的文学成就时对此都有涉及。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孟子》寓言的作用;《孟子》寓言的特点;《孟子》寓言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8.
《尚书》作为上古政教之书,是礼乐教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教化思想。孟子私淑孔子,其《书》学思想自有渊源。《孟子》三章《公孙丑》《离娄》《告子》征引《尚书》文句较多,通过与今传本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窥见孟子在战国之际的社会环境中援引《书》篇内容为己说论证,由此可推知战国《书》学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孟子》中的成语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是继《论语》之后的又一部儒学巨著。有人说《论语》二十篇只一万五千来字,却出了三百条成语,若按字数和成语数的比例来说,可算是成语最多的一部书了。《孟子》字数虽比《论语》多,有三万五,但它也凝结了成语二百条,若按字数与成语数比例,我们可以说,《孟子》是继《论语》后成语最多的另一本书了。  相似文献   

10.
焦循是清代经史小学总纂,将其《孟子正义》与赵岐《孟子注》相比较,可以知见赵氏注疏的方法与成就。仅就《孟子题辞》而言,焦疏有而赵注无之20余例。为研究古代传注家书序体裁和古代逻辑思想及其晚明后新见提供了理据,对俗字、通假字、词组、名物词的训释平实而不妄牵。体现了宗汉之说的汉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不仅是东汉唯一一部完璧保存至今的最早的《孟子》注本,也是研究汉代孟子学的唯一可靠的材料,它在孟子的研究史上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作为一部两汉章句之学的代表著作,《孟子章句》呈现出独特的训诂特征,所以又有着很高的训诂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赵歧《孟子章句》是完壁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孟子》注本,也是研究汉代孟子学的唯一可靠的资料,故在孟好研究史上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同时,它在训诂释义方面亦具有突出的特征。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孟子》研究历经两千多年,研究成果汗牛充栋、包罗万象,但也呈现出一些规律性特征,即《孟子》研究发展的三条基本进路:第一,政治与学术是《孟子》研究发展的两大动因;第二,考据与义理是《孟子》研究发展的两翼;第三,尊孟翼孟与疑孟非孟并行,《孟子》研究在论争中前行。综观《孟子》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一部学术经典的命运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为关键的有三点:第一,要能够契合时代的需求;第二,要具有穿越时空的理论价值;第三,要具有开放性,可以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孟子》一书中引用、论说《诗经》多达38处,主要目的在于借以充当立论依据。孟子在对《诗经》的论说中,提出了著名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说《诗》观点,但是,受其引《诗》功利性目的的影响,孟子对所引诗句的具体阐释带有脱离文本而迁就应用的倾向,从而导致了孟子说《诗》理论和用《诗》实践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孟子》一书中引用、论说《诗经》多达38处,主要目的在于借以充当立论依据。孟子在对《诗经》的论说中,提出了著名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说《诗》观点,但是,受其引《诗》功利性目的的影响,孟子对所引诗句的具体阐释带有脱离文本而迁就应用的倾向,从而导致了孟子说《诗》理论和用《诗》实践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长久以来众多学者对孟子和《孟子》及其注疏等研究方面倾注了很大的精力,由此便有了源远流长、蔚为大观的孟学,形成了对《孟子》研究的一系列成果,形成了对《孟子》研究的相关体系,本文从《孟子》不同的注疏版本背后可以看出当时孟学思想发展的演变过程,孟学的发展彰显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相似文献   

17.
早在东汉,学者赵歧在《孟子章句》中就称道“《孟子》长于譬喻,”此言确非虚誉。《孟子》一书的比喻,不仅数量繁,种类多,而且形式新奇;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明理与文学效果。在先秦诸子中,可说鲜有其匹。至于后世的文学与语言,受其这方面的沾溉,亦非浅狭.因此,对《孟子》的比喻作番认真探讨,就显得极有意义了。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讨论孟子的师承,因为史料的缺乏,而始终没有定论。不过相对而言,子游、曾子、子思显然是孟子师承一事上之关系重大者。《孟子》一书,作为孟子研究中最重要、最可信的文献,对这三人俱有引述。通过对这些文字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孟子》书中对曾子的引述最多,涉及的内容多与儒家的重要思想观念相关联;而引述子思,孟子多是借其君师的地位来谈重士尊贤的问题;至于子游,至少在《孟子》这本书中,孟子对他缺乏认可。  相似文献   

19.
虽然课程改革进行了多次,但是《孟子》选文依旧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比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分析《孟子》选文编排变化及编排特点,抓住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解读《孟子》选文的编排意图。由此得出,教师教学《孟子》选文时应引导学生在多样诵读中建构语言,在创设的历史情境中把握文章思想,在思辨读写中发展思维,在古为今用中传承文化,从而实现《孟子》选文的教学优化。  相似文献   

20.
《孟子》一书中直接或间接描绘了众多的儒家学者形象,但《孟子》对他们的评价和重视程度却不一样。孟子把孔子当作理想中的圣人,这点毋庸置疑。而在孔子的众多直系弟子中,孟子对曾子的感情却极为特殊,远远超过了其他人。通过这些不拘泥于历史、为我所用的形象,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孟子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