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玄言诗是玄言入诗之风走向极端的产物,对其艺术价值,文学史和历来评论多予简单否定。玄言诗与运用玄言的诗是有区别的,东晋玄言入诗之风中出现了种种艺术潜质,在玄言与形象、平淡风格的追求、情理结合、景理结合及理致、理趣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玄言诗在东晋盛行有百年之久,在这期间,山水诗也在发展着,它们之间互相交融,彼此消长。东晋后期湛方生的山水诗已是较成熟的山水诗了,此时玄言诗与山水诗的消长已发生倾斜,山水诗呈蓄势尽发的态势。刘宋时的谢灵运、鲍照对山水诗的成熟壮大起到了关键作用。谢灵运以写景细腻精致擅长,鲍照以取景奇异感情炫魄著称,二者又程度不同地都融情于景。谢诗承继玄言,而又降其为附庸;鲍诗无承老庄,激抒胸襟块垒。二人对玄言诗的消退和山水诗的勃兴的贡献至为重大。  相似文献   

3.
被梁代钟嵘《诗品》称为元嘉之雄的谢灵运,于南朝刘宋时期,“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大力创作山水诗,扭转了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风,开创了山水诗派,成为刘宋元嘉时期最杰出的诗人。其山水诗所取得的成就,虽然不及东晋末年陶渊明的田园诗,但对萧齐、梁、陈的山水诗人以及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派的实际影响则超过了陶渊明。由于谢灵运的山水诗常用玄言说理和诗人特有的叙景抒情的思维定  相似文献   

4.
山水草木一直是诗歌的一种点缀。到了刘宋时代,它才真正成为审美实体,成为诗人们的知己。使人欣喜的是,它的介入使中国诗歌的抒情达意找到了理想的媒介,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山水诗是南朝诗歌的一大收获。从宋至齐梁它经历了一个由山水与玄言杂揉到摆脱玄言而自立的过程。本文拟探寻它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西晋时玄学更日益兴盛,玄言也渐渐走进诗歌,其表现为:在诗歌中对人物风姿神情做玄学性的品鉴;在诗中表达出对玄学的企羡,写出在自然景物中逍遥甚而是体悟玄理的境界;在诗中谈玄论道;以玄学思想方法为抒情辅助.这些都可视为玄言诗的先声.  相似文献   

6.
东晋是玄言诗流行的时期。玄言诗因以枯燥的说理代替形象的塑造,辞雕旨虚而日益遭到遗弃。东晋诗人将山水诗引入玄言诗中,清新细致的景物描写和玄远虚灵的意境使诗歌获得了新的生命力。随着山水描写成分的逐渐增多与玄言成分逐渐减少,山水诗最终取得了独立的艺术地位。  相似文献   

7.
道教重要经典《真诰》中的诗歌具有游仙诗和玄言诗的双重特征,游仙诗通过描绘神奇美妙的神仙生活来诱导徒众;玄言诗则阐述道教玄言哲理以教导人们如何修道成仙。二者是有机统一的,并且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8.
谢灵运的山水诗,向来难逃"玄言尾巴"之讥,这实流露出人们对玄言诗的一种偏见。本文认为,"玄言尾巴"的背后隐藏着作者的一股深情,而玄理与深情的融合,再加上诗中"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山水描写,这一切不仅使谢诗达到了情、景、事、理相浑融的艺术高度,也使其与一味"究心抽象原理"而丧失真情实感的东晋玄言诗分道扬镳,从而开启了一代新诗风。  相似文献   

9.
就表达内容而言,兰亭诗无疑属于玄言诗,也体现了玄言诗理感赏心、情调逍遥、意趣恬淡的审美特质。但是,由于兰亭诗创作特殊的山水背景、"以玄对山水"的审美态度、趋同的审美心理以及因景体玄的创作倾向,使兰亭诗与一般玄言诗又有细微区别。二者之间,既表现出兰亭之景与山水清音的趋同性,又表现出直接说理与参玄悟理之差异性。而兰亭诗追求的理趣与诗思的融合,又拓展了玄言诗境,对后代诗歌尤其是山水诗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0.
玄言诗的界定是玄言诗研究中首要的问题.本文突破已有研究格局,对玄言诗重新界定,认为玄言诗是魏晋时期受玄学影响而产生并与玄学相伴始终的、以表现玄学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为主要内容的抒情言志诗.  相似文献   

11.
很多学者认为,晋宋之际,殷仲文、谢混用山水改变了玄言,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他们的确对玄言诗风的转移有重要影响,但并不是从山水的角度.实际上,殷、谢的诗歌恢复了对华美、意趣的追求,直接继承了建安、太康诗风,从而引导了元嘉诗人抛弃玄言诗风,对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受时代风气的影响,原本俚俗的南朝刘宋帝室从刘裕开始即进行了从武至文的转变。从整体而言,刘宋帝室的文学风格有着"丽秀"和"苍劲"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对玄言诗文学风格的反拔,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是,刘宋帝室尚未能把"丽秀"与"苍劲"两个方面巧妙地熔为一炉,这影响了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郭璞诗歌与玄言诗既相契合又相背离,在二者的关系上,历史上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东晋士族以"玄"为审美标准,将郭璞视为玄言诗的早期代表,刘宋时期的檀道鸾作《续晋阳秋》时沿袭了这一观点;齐梁以降,钟嵘受新的审美思潮影响,并结合自身的人生际遇,在《诗品》中将郭璞诗风看作对玄言诗风的反拨。因此,要正确理解郭璞与玄言诗之间的关系,不但应该结合郭璞诗歌的创作实际进行考查,同时也应将其置于文学接受的视野之下,历史地予以看待。  相似文献   

14.
东晋玄言诗风盛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佛教对当时文人浸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佛教的影响 ,孙绰、许询等玄言诗人一方面继承了郭璞五言诗创作以玄理入诗的作法 ,另一方面又扬弃了其中与玄理相伴的神仙家言 ,使得郭璞诗中尚存的“坎咏怀”的内涵与“飘飘而凌云”的审美感受消失殆尽 ,导致《诗》、《骚》体尽、“淡乎寡味”的玄言诗创作成为一时风尚  相似文献   

15.
齐宋时代的山水诗代替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是南朝诗歌发展上的第一个重要的变化。 沈玉成先生《谢灵运评传》说:“山水诗脱胎于玄言诗,又否定了玄言诗。这两者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在玄言家的心目中,山水本来有‘以形媚道’(宗炳《画山水序》)的一面。山水之中包孕着玄趣,玄言诗中出现一点山水描写也并不罕见。东晋后期。模山范水的作品渐渐增多,诗风开始转变。谢灵运的叔父谢混在这一转变中曾经作出过贡献,但真正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完成这一变革,并使山水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一个流派的,则是谢灵运。”这里。不仅指出了山水诗代替玄言诗的过程,而且充分肯定了谢灵运的贡献和功绩。  相似文献   

16.
文人聚谈是纵贯六朝的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文人聚谈的内容因时代不同而不同:魏初“南皮之游”高谈阔论,涉及诸子百家;正始至于晋末的清谈,以玄言佛理为主,亦与文学相关;刘宋的“文义赏会”,由玄言佛理逐渐向文学过渡;齐梁的“文章谈义”,文学成为主导内容。文人聚谈对当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产生巨大影响:它不但直接影响到文学理论批评专著的问世,更促进文学理论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刘宋以来,山水诗作为独立的文学题材大量涌现,使人们对景物和景物的描写格外重视起来。 “庄老告退,山水方滋”,山水诗继玄言诗之后而来,如果从它们相承和相同(主要是相同的哲学基础)的关系看,则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此言未为确论;但若从其相异的一面看,则此言正为的论。 本文就拟从玄言诗与山水诗的差异性着眼,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两方面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8.
启功先生不以研治魏晋玄学及玄言诗闻名,但他在这些方面至少有三个观点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关于道教对魏晋玄学及玄言诗兴起的启示,启先生认为,早期五斗米道、太平道等道教组织所表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和破坏力,使意图从思想、理论上颠覆儒学独尊地位的人,有足够的信心以道家思想为基础来构建一种反传统的新思想;二是关于《兰亭诗》与玄言诗的关系,启先生认为无论是从使用的词汇还是从表达的意趣上来看,《兰亭诗》都应该算作非常重要的玄言诗。同一个诗人所写的四言和五言,在词语和意义上都有一定的联系,这反映了他们探索诗歌体式的过程;三是对于陶渊明、谢灵运、支遁等玄言诗人,启功先生也从诗歌创作的角度,说明了他们在生活和创作上是否自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玄学思想方法对魏晋诗歌的艺术风貌有较大影响。委运自然的思想形成了诗境的平和淡远;言意之辨尤其是得意忘象的思想方法使诗歌意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冥观静照的思想方法又与诗歌的静态清趣之美有直接关联。此外,有关南朝诗论家对于玄言诗“淡乎寡味”的评价,应该从玄言诗人的创作追求与评论家的诗学观念两方面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关于东晋玄言诗“主要是用抽象思维即逻辑写的”的结论,值得 商榷。只要对东晋玄言诗的真实相状认真分析,并正确评估“理过其辞”的问题,便可 知玄言诗仍属形象的抒情的诗,并非只谈玄理,完全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老庄哲学的 讲义或注疏。这点,玄言诗的首席代表孙绰之诗便是最典型的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