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姜莹 《林区教学》2012,(6):111-112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肢体语言艺术的象征。在众多少数民族舞蹈中,通过对舞蹈规律的分析,每一个民族舞蹈动律存在的具体部位以及局部的或组合的运动特点是不一样的。其中膝盖动律是所有舞蹈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动作,同时也是民间舞蹈中具有典型性的动作。通过对藏族与维族舞蹈中膝盖动律训练价值的分析,能让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到这两种舞蹈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2.
郝璞 《华章》2011,(27)
“颤膝”是藏族舞蹈中最具特色的动律特征,也是藏族舞蹈的风格性标志.在藏族舞蹈中无论是踢踏、弦子、锅庄舞都离不开“颤膝”.“颤膝”动律贯穿于藏舞的动作始终,“颤膝”训练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我们对藏舞学习及表演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习藏舞应把“颤膝”的训练作为藏舞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和重点训练内容,才能更为准确地把握藏舞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在民族民间舞蹈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五大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韵律特点,要训练学生对各民族舞蹈的感性体验和理性分析,要在教学中结合具体教材交叉展开,互为比对,强化风格,牢记特点,以明晰区别.其中屈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以蒙、藏、维、汉、朝五大民族舞蹈为主要内容,抓住民族民间舞蹈的动律特点,把屈伸作为教学开泛儿的切入点,从屈伸的节秦和动作开始由筒到繁展开训练,循序渐进,然后再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组合.  相似文献   

4.
张淼 《华章》2012,(26)
我国56个民族拥有着厚重的民族文化,而舞蹈艺术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承载着发展、弘扬民族文化的艰巨使命.藏族舞蹈教学始终作为“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一大训练体例,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训练意义.本人旨在通过藏族舞蹈“屈伸”这一动作,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剖析藏族舞蹈中“屈伸”的重要性,也借此呼吁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基础训练在整体教学过程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赏析藏族民间舞蹈为切入点,通过对藏族民间舞蹈来源及形成的分析阐述"颤"的重要性,以及"颤"是怎样贯穿于整个藏族舞蹈的每一个动作,奠定藏族舞蹈动作的基调的。藏族舞蹈的动作无论是松弛柔美的,还是粗犷豪放的,都是通过舞者膝部的"颤"体现着它们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6.
动律确认:识别民族舞蹈种属之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识别民族舞蹈的种属 ,是舞蹈审美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识别民族舞蹈种属的关键是判断并确认舞蹈动律。只有正确地认知舞蹈的动律 ,才能更好地欣赏舞蹈作品 ,从中得到愉悦。了解民族舞蹈动律的成因 ,首先要分析其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 ,从而认清民族舞蹈动律内核与外现 ,并根据各方面综合因素 ,最终确定民族舞蹈的种属  相似文献   

7.
肩部动作是蒙古族舞蹈中最具典型性的动律之一。一个民族的舞蹈艺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与体现,是在特定的生活环境、生产劳动、风俗习惯下形成的独特的舞蹈风格和特色。蒙古族舞蹈的肩部比较松弛,马的跑动自然促成人的肩部抖动,牧马人身体的节奏随骏马奔驰的节奏或顺向或逆向,由此产生了硬肩、柔肩、笑肩、碎抖肩等极富特点的舞蹈动作。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极富表现力,展现了在游牧生活背景下形成的粗犷豪放、沉稳大方、刚劲而不失温柔的舞蹈风格,以及蒙古民族豪迈的精神气质和鲜明的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8.
藏族服饰吉祥文化特征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服饰作为藏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包含着大量的吉祥文化信息。根据藏族服饰特点及表现艺术,可以从服装佩饰、装饰符号和民俗服饰三个方面入手,探讨藏族服饰吉祥文化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及其历史根源,并揭示藏族服饰吉祥文化与原始宗教、藏传佛教、文化交融、民族心理及其情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李静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6):103-104
苗族舞蹈的动律和音乐各具有其独特的风格,把动律和音乐中的鼓点结合在一起就成了具有表演性和观赏性的舞蹈,它们在苗族人民的生活,及文化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们和谐、融为一体,共同孕育出民族艺术的花朵。  相似文献   

10.
浅谈裕固族舞蹈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的生活习俗 ,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创造、创编的民族舞蹈 ,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特点。因此 ,对裕固族舞蹈的形成和一些基本动律特征 ,通过查阅资料 ,观看大量的裕固族舞蹈作品 ,结合个人对各类舞蹈的动作分析 ,进行表述 ,以便达到同行共同探讨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甘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了丰富而优秀的藏民族文化,如色彩艳丽、样式独特的藏族服饰;优美绚丽的藏族舞蹈;璀璨的热贡唐卡艺术等,本着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通过《甘南藏族本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艺术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课题研究,增强幼儿对本土民族文化的了解,促进幼儿审美、表现美、创造美等能力,引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相似文献   

12.
背鼓原是藏族原始宗教祭祀的法器,后传入民间,属于藏族乐鼓艺术的一种形式。背鼓舞蹈是流传于西藏、青海等藏族地区民俗舞蹈中的男子鼓舞,其厚重浓郁的舞蹈风格,丰富体现出藏族乐鼓艺术博大精深的历史与渊源。男子独舞《天鼓》就是采用民间背鼓的方式,充分表现出藏族背鼓舞蹈的风格与特征。鼓是藏族宗教祭祀的法器,同时作为一种打击乐器又广泛运用于民间娱乐,其在不同的场合、时间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鼓和舞蹈的结合又是一种完美的艺术呈现,那么背鼓舞蹈其风格特征究竟是什么呢?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这一神秘的藏族鼓舞。  相似文献   

13.
查贝 《现代企业教育》2008,(24):141-142
藏族历史悠久,居住区域广阔,由于受古代唐、南昭、西域文化以及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劳动生产、风俗习惯的差异,民间舞蹈形式极为丰富多彩,风格韵味各有不同。藏族民间舞蹈是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融合而成的舞蹈艺术形式,其风格特点体现在舞蹈形象的动作刻画上,表现在伴唱曲调的旋律特征和歌词上,又因农区、牧区、林区、半农半牧区之不同,而增添了地域的文化色彩。舞蹈《弦歌悠悠》从藏族舞蹈风格特征、藏族舞蹈动作特征、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等方面给了我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许多宝贵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不断流失,主要是由于各种传统民俗事象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发生了根本变化。白马藏族世代居住在陇南山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及相对独立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在白马藏族的众多传统民族艺术文化中,服饰是最有代表性的类型之一。但在文化、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冲击下,陇南白马藏族民族服饰赖以生存和传承的自然生态、文化生态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导致儿童服饰已断代,男子服饰基本汉化、藏化,基本保留了民族传统样式的妇女服饰也正处于变异之中。面对白马藏族服饰文化遗产消失速度加快的严峻现实,对其采取得力措施进行有效保护,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由于藏民族生活环境独特,因而创造了具有雪域高原特色的灿烂文化,作为其中的一种艺术形式,藏族舞蹈从原始苯教初期,到藏传佛教时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并因地域不同而分为许多不同的教派形式,期间宗教的影响至关重要,藏族舞蹈和藏族乐舞成为了藏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丹巴服饰可划分为嘉绒服饰、宅垄服饰、羌族服饰和汉族服饰四大系列。嘉绒服。饰是居住在丹巴境内的所有嘉绒藏族的共同服饰;宅垄服饰主要分布在小金河畔的宅垄地方,是清代流传在嘉绒地区的一种女性服装;羌族服饰主要分布在太平桥乡,是当地羌族的服装;汉族服饰是由清代传入,为当地汉族服饰,与内地汉族服饰无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7.
舞蹈艺术的表现方式是人体动作,而在人的动作过程中,节奏恰恰是最有意义的。在舞蹈艺术中,节奏不仅能组织出动作组合.而且能成为舞蹈形象、人物性格的表现者.因此节奏是舞蹈创作的基础,是舞蹈艺术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西藏大学舞蹈系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高等舞蹈专业培养基地。本文针对全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现状,结合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的民间舞蹈教学情况,强调通过吸纳其他兄弟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因素,更加丰富西藏大学的藏族舞蹈教学内容,使其形式多样、特色浓郁、文化底蕴厚重的特点更加突出。同时在此吸纳过程中,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藏族舞蹈的教学等。  相似文献   

19.
赣南采茶舞蹈风格特征的研究已近半个世纪,其研究文章多视角多侧面,少综合缺系统。对此拟作一次概论描述,认为:"三大技巧""一种模拟"是成赣南采茶舞蹈风格的核心载体;诙谐幽默是贯穿赣南采茶舞蹈的精神气质;唱念带舞是赣南采茶舞蹈的基本形式;"男矮女高、男走女摇"是赣南采茶舞蹈的基本动律;"三种韵律"是赣南采茶舞蹈身体动作的基本韵味;"四个变化"是赣南采茶舞蹈队形变换的基本路线;正是由这六大特征的综合呈现,体现出赣南采茶舞蹈动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0.
陇南西和羊皮扇鼓舞艺术形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分析研究陇南西和羊皮扇鼓舞的历史传承、艺术形式及功能的演化过程等诸方面,并对其舞蹈者的服饰和动律特点、舞蹈表演形式等核心要素作一分析,从而使人们认识该民间舞蹈浓郁的民族风情及其独特的舞蹈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