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贞贞 《教师》2019,(10):108-109
传统教育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主观,一些在课堂上表现不理想、成绩不优异的学生很难得到老师正面的赏识,这导致其自信心一再受挫,最终自暴自弃,放弃学习。赏识教育理论的提出正是为了改变过去这种不够人性化的教学评价模式,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正面的鼓励,正确认识自我的长处与不足。文章主要围绕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应用原则以及应用策略分别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学校工作中,一些班主任对后进生束手无策,很多时候都是指责、批评,教师气急败坏,却收效甚微。其实,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确立,日常表现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赏识十分重要。通过良好的赏识,可以增强孩子的信心,形成健康的人格。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在学习上心情保持愉悦,在生活上充满自信。  相似文献   

3.
朱丽英 《考试周刊》2013,(87):31-31
进行赏识教育可挖掘学生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使其个性得到张扬。每位教师都应赏识学生,使他们在学校快乐学习,轻松生活。文章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正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将其运用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当中,可以起到维护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效果。赏识教育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赏识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耐挫力,引导其走向幸福人生。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经验和中职学生实际,谈谈如何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5.
赏识激励的教学策略,是以挖掘、激发、调动学生内驱力为主旨,使不同差异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中茁壮成长的一种教学策略。教育者的赏识激励符合被教育者心灵的真正沟通,受教育者内心希望和需求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激发。通过赏识激励教育,会使学生心中充满阳光;通过赏识激励教育,会使让学生内心中充满自信。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它能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和谐的学习状态、教学环境中茁状成长,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认识并赏识学生,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主动发展的教育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运用赏识教育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却面临着一些困惑:赏识有没有一套固定的模式?赏识是否就等于不批评?本文将针对这些困惑介绍一些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赏识的力量     
范雅睿 《甘肃教育》2011,(21):31-31
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赏识学生,使学生增强自信、主动发展的教育方式,即“赏识——发展”教育的简称。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肯定和赞扬是学生的心理需要,也是激励学生追求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学生的潜能便会奇迹般地表现出来。所以对教师而言,赏识教育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方法,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理念的主流。  相似文献   

8.
凡欣 《现代教育科学》2012,(4):29-30,108
为了考察学生对赏识的需求情况,学生对赏识教育的需求是否受个体因素的影响,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哪种方式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和分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自编赏识教育调查问卷,对某市450名大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近百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结果显示:多数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赏识,人口统计学特征不同的学生对赏识教育的态度不存在差异,得到赏识后学生的心情和行为均有所变化。最后,就如何合理地实施赏识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一经发生,都希望得到肯定,得到赏识,即使是成年人也是如此,更何况小学生。实际上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但是小学生不可能不犯一些错误,作为老师,应该怎样去批评教育好犯了错误的学生呢?常听一些老师说,批评学生不能用普通话。原因是没力度,学生听不进去,应大声呵斥,学生才能改正错误,但事实并非如此。怎样使学生乐于接受你的批评,从而改正错误呢?本人在实践中常采用以下几种批评方式:1不露声色的批评寓批评于某种动作或意味深长的话语之中,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深思、自…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陶行知及周弘老师所倡导的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以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为载体,捕捉赏识教育的契机,精心设计和组织,优化语文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并在不断获得赏识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自信心,逐渐完善,超越自我,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张扬健康的个性,最终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苏晓莉 《考试周刊》2013,(86):169-169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教师不仅仅要赏识学生,更要学会通过赏识学生教育学生。本文主要探讨了教学中教师如何把赏识运用到教学中及在赏识学生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赏识是一种表扬和激励,没有赏识的教育是片面的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克服各种困难,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赏识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赏识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享受自信的快乐。赏识,使我和学生成了朋友,使我领略到教育的无限趣味。下面是笔者在运用赏识教育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曹海荣 《考试周刊》2013,(58):117-117
赏识教育就其本质来看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重塑自信,发现学生的长处,开发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实践中,赏识教育能够满足学生得到赏识、尊重的渴望和需求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天赋,激发学生的潜力。具体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在教师赏识下树立自信心,不断去探索创新,超越自我呢?本文将对此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6.
赏识好似一道阳光,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赏识犹如一剂良方,能使很多学生受益匪浅;赏识是一种爱心教育,是教育的艺术。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尝试了赏识的教育艺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进步需要有激励,激励手段中的赏识,使人的自尊心得到尊重、人的能力得到肯定。它是班级管理常用的一种方法,是一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结合实践,探讨班主任工作中进行赏识教育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马生霞 《考试周刊》2014,(27):30-30
能在教学中直接起到唤醒和激励作用的是赏识。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所以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善于赏识,这样会让学生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19.
赏识教育是世界最著名的教育方法之一。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鼓励和宽容。赏识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的感受充分关注与理解。如果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就能激励学生积极学习。赏识教育离不开教师的尊重、鼓励和宽容。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要想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就要学会赏识激励学生。要认识到:当学生有了进步时.最需要得到的是认可: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最需要给予的是赞赏;当学生受到委曲时.最需要给予的是安慰: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最需要给予的是宽容: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最需要得到的是鼓励。只要这样做,班主任的赏识、激励教育才能产生预期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对学生的赏识、激励教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