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本文从理性主义的视角探寻多元文化主义的集体行动逻辑,强调个体理性选择在多元文化主义形成中的作用。文章以加拿大华人组织为例,分析华人族群是如何经由华人个体的理性选择使华人组织逐渐增强与加拿大政府的对话实力,让华人族群成为加拿大政府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中不可忽视的一元。加拿大政府基于政客们的理性选择在对待华人的政策上经历了排斥、强制同化、局部对话和良性互动等几个阶段。个体理性和集体行动的方向并不总是保持一致,当个体确定不参与集体行动也可以获得集体行动的收益时就会选择搭便车行为。当集体行动到达一个临界点时,理性个体往往不愿意为集体行动支付更多的成本。因此,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常常会与预期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布迪厄社会学理论提出从场域、惯习和资本等方面去考察社会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与表现,这为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陈荣捷是世界朱子学界权威,他在海外翻译研究和传播朱子学数十年。本文借助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视角分三个时期对陈荣捷的朱子学翻译研究进行探讨,深入剖析作为译者的陈荣捷朱子学研究,试图从更接近翻译本质属性的角度来观察和阐释译者的翻译场域、译者惯习及其所承载的文化资本,认为其原本的选择是翻译场域与译者惯习和资本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翻译策略又是译者惯习和资本的外化。  相似文献   

3.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是新农村文化的生长点。乡村优秀文化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系统分析:物态文化层面包括乡村山水风貌、乡村聚落、乡村建筑、民间民俗工艺品等;行为文化层面包括生活习惯、传统文艺表演、传统节日等;制度文化,包括农村生产生活组织方式、社会规范、乡约村规等;精神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孝文化、宗族家族文化、宗教文化等。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将发挥凝聚认同价值、塑造新农民的价值,保持文化多样性、原生态的特点,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发。  相似文献   

4.
企业是一个由多元文化构成的价值观体系,企业文化不仅体现了个体文化价值观及这些价值观的融合,而且还与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各种客观要素相联系.在企业这种多元文化的组织结构中,诚信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加强诚信文化的建设,才能在企业中真正树立诚信理念,赢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在理解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文化职能"、"公民文化权利"或"国家—社会文化价值"视角之外,基于"文化—公共行动"的视角,以自组织为切入点考察公共文化服务,梁庄老年剧团及其运作的"农民文化交流会"式公共文化服务个案展现了理解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图景。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作为文化自组织培育平台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小众化"文化需求实现平台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文化展示平台的公共文化服务等多种面向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试论文化建设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文化建设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为视角,从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分析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西部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建设对西部大开发的特殊意义,认为加快推进西部地区现代化进程的西部大开发,文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论证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自身的发展、社会文化政治背景的影响和管理思想的演进,我国学校文化管理的取向日趋明晰并渐成主流。文化管理从人的文化本性出发,在创造文化、管理文化、通过文化去管理的过程中寻求组织目标与组织参与个体自身社会价值的"共赢"。学校文化管理不能漠视物质条件的满足,必须以科学管理为先决条件、以校园主导文化建设为第一要务、以载体建设为抓手,在对传统管理的继承与超越中实现学校管理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的三个日译本在日本译界具有很高的地位,受到了极大关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松枝茂夫译本(SM)、伊藤潄平译本(SI)和饭塚朗译本(AI).本文将以《红楼梦》第五回中的诗词曲赋为例,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这三个日译本在语言表达层面和文化传递层面的翻译技巧进行欣赏评述.  相似文献   

9.
现代四川的文化具有浓厚的"盆地意识"和"酸化"特征。现代四川作家以个体的生命之力进行了"精神的突围",从而从文学角度突破了四川文化发展的瓶颈。现代四川作家的"精神突围"主要表现在创化传统、对外开放和文化融合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文学和文化如何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现代四川作家给我们提供了正反面都有的经验和教训。从文学的视角来讲,当代四川的文化建设应该很好地总结现代作家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0.
金元全真诗词中蕴含着丰富而多元的中和文化思想,其视角宏阔、内涵丰赡。全真诗词作家倡导,从自我视角出发,内在弥合分别之心,以圆融心境;从社会视角出发,外在行迹和光同尘,以和合尘俗;从宇宙视角出发,与自然万物相合一,以融归天地。全真这种多视角多层次的和合文化,不仅是对传统中和圆融文化精神的承袭,而且是对这一文化境界及内涵的新阐与丰实。  相似文献   

11.
整体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原则之一.本文从区域文化的整体性视角出发,对西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域性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对整体性保护策略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城市是人类文化的“聚焦镜”,城市的发展折射人类文化进步的轨迹。其实,城市文化表现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城市文化的物质层面由有形的、可感知的各类人工和自然的环境构成,是城市的外壳,包括其意象的点、线、面;城市文化的精神层面则代表其内核与灵魂,包括有形媒介等物质载体保存和传递的文化和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等等。  相似文献   

13.
吴之章作为"贞堂九子"之首,是一个文化区域内显赫一时的诗人,却由于各种原因而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几成"文学化石".有必要运用新时代文学批评的视角,对其生命轨迹、精神面貌、精神产品和艺术成就进行观照和审视,对其本人及诗作的文化价值和文学价值加以发掘和考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的家族私有制及其基础上的宗法人伦秩序中整体与个体,与西方传统个体私有制及其基础上的靠商品交换和契约关系所形成的社会联结中的整体与个体,其内涵是有差别的。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重整体轻个体”,与西方传统道德文化中的“重个体轻整体”,都是同中西方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关系、政治需要相联系的。它们为中西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与弊病,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西方整体性与个体性关系作出扬弃,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健康的、丰富的、全面的整体性与个体性关系,为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5.
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在进行文学性的针砭之际,还融入了毛宗岗对文人文化的关照,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在评点中以历史对应现实而论及当时社会文人风雅生活情态,二是在评点中表露了对当时社会文人德性失落的焦虑,三是对当时社会"文人无用论"的反思与辩驳.其中尤以最后一个层面最具有文人文化的本体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日本教习、留学日本、日译出版物三个方面对近代日本对四川文化教育的影响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将以前有姓名可考的在四川的日本教习由77位补充至93位,并提出清末在四川的日本教习应在100位以上,四川是聘用日本教习较多的省区.本文中提出清末在日本教习进入四川前西方教育在官办学校的影响十分小,而留学日本的留学生数量相对较大,故日本对四川文化教育近代化的影响比其它地区更明显.文中最后提出日本对四川文化教育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四川的政治军事社会各个层面,在历史上强弱交往的"失权规律"和"得益前提"的背景下,提出要区别日本政府的主观企图与文化传播的客观影响、日本文化人的个人情怀间的关系,以客观公正而历史地评价日本对近代四川文化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谢贵安 《中国文化》2004,(21):69-81
一、长江流域西器东传的概念、分期及特点。从静态角度分析,文化一般分为器物、制度、风俗和观念四个层面,器物是文化形态中最浅表的层面;然而从动态角度分析,文化又是一个整体,器物中也浸润和蕴含着制度、风俗和观念的成份。以器物为视点去观察文化,既可专注以往人们比较忽视的物质层面的文化现象.又可折射其他文化层面的内容和样式,并进而透视文化形态的根本实质。  相似文献   

18.
东晋至唐代,江南社会普遍崇尚文教,文学艺术不断繁荣发展,江南居民的灵秀颖慧与江南文化的柔性特征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传统的刚性特征又有保留,不仅下层民风勇悍刚强,许多文士也带有尚武之气,而其清狂豪纵、奔放洒脱的性情更是刚性特征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9.
北川羌族与平武白马藏族当前文化现象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川羌族与平武白马藏族是绵阳境内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最具特色的两支少数民族.2004年6~11月,绵阳市博物馆组织专门人员分别对其进行了6次约两个月的实地考察和民族民俗文物的征集工作.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一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章根据实地考察的情况把这两个民族目前的真实状况作了比较详细的记录,并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0.
文化断裂与《文心雕龙》的“空前绝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具理论体系与思辨色彩,但却成了"空前绝后"的理论巨著.本文从文化断裂的视角探究产生<文心雕龙>的文化背景及其"空前绝后"之因,认为隋唐文化中子家精神的衰微、对六朝文化的过分否定以及科举制度的负面影响等因素使产生<文心雕龙>式著作的"文化语境"发生变化,产生了文化断裂,因而使<文心雕龙>成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