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象”和“像”两个字使用混乱的状况已有了明显的好转,尤其是作为动词的“像”“好像”和作为副词的“好像”用作“象”的例子在印刷品里已很少见到。但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印刷品里,作为名词性词素的“象”和“像”字使用混乱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常常使得许多语文工作者感到困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笔者认为,造成“象”和“像”两个字使用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古汉语中“象”和“像”长期在多个义项上交叉使用,这一习惯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这两个字的选择。二是“象”和“像”在表“形状”这一义项上的界限不…  相似文献   

2.
现在很多人都习惯使用“好象”这个词,包括很多专业的文字工作者,也这样用。其实是错的,正确的应该是“好像”。根据国家语委推荐使用的现代汉语词、词组版本,“好象”一律用“好像”,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已采用“好像”。取消了“好象”。  相似文献   

3.
一.电视字幕的常见别字是:象。如:“他就象树一样挺立着。”“象”应为“像”。“象”曾是“像”的简化字,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像”字恢复使用。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时用“像”。  相似文献   

4.
平日阅读报刊,我发现报刊里“象”“像”不分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同学们的作文中,使用“象”“像”出错频率就更高了。究其原因,我看主要是有些同学不清楚这两个字的使用范围。这里,我就这两个字的使用范围作点介绍,供同学们参  相似文献   

5.
王礼平 《辅导员》2010,(5):15-16
“象、像、相”不分的问题由来已久,同学们容易被他们的表象所惑,乱用混用现象普遍存在。那么,象、像、相三字该如何区分呢?掌握他们的词性和用法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像”和“象”都是常用字,目前使用比较混乱。 50年代汉字简化方案中曾规定以“象”代“像”;1964年公布的《简化汉字总表》的注脚中注明:“在象和像意义可能混淆时,像仍用像”。此后科技术语中天象、物象、象散、象点等均用“象”,在用字上一般不存在混淆不清的问题和分歧意见。1986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公布《简化汉字总表》时恢复了“像”字,指出“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并抽去了“象(像)”字条。  相似文献   

7.
说“瓜”     
从《令狐君壶》上面的铭文和《说文解字&;#183;瓜部》所著录的字形来看,“瓜”字像一葫芦状果实悬挂于茎蔓之上。以瓜为声符的瓠、弧、狐等字,读音和壶字相同。古书像《诗经&;#183;七月》里,就是以壶用作瓠字,“葫芦”是一个连绵词,其实也可以说就是“壶”字的缓读。所以,按照植物学的分类,瓜属于葫芦科  相似文献   

8.
象:我姓“象”。像:我姓“像”。象:我念“xiang”。像:我念“xiang”。象:你怎么跟我学?我没有单人旁啊!像:我有单人旁怎么啦?象:你有单人旁,意思就和我不一样了。像:怎么不一样?象:我的用法有许多。像:我的用法也有许多。象:我具体有以下几种用法。像:我的具体用法也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古代汉语里的一对常见概念,但在现今的教材和学术著作中,对二字的界定和分类比较混乱,尤其是在中学教材中常常以“同”混淆两者的区别。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不可以仅用“同”来简单诠释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象·像     
子晨 《中文自修》2009,(9):64-64
“象”和“像”,是我们经常使用但又很容易混淆的两个字,它们的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相似文献   

11.
唐光兰 《云南教育》2005,(32):41-41
一天.我教学生识“象”字。解释完“象”字的意思后,我请学生用“象”字组词。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发言:“大象”、“小象”、“象牙”……忽然有个女生站起来说:“飞象。”  相似文献   

12.
“飞白”,原为一种书法艺术,笔画中间露出一丝丝的白地、无墨、断丝。就像画家画画,总要留点空白,叫“虚实相生”,如画鱼不必画水,目的是留给欣赏遐想的余地;音乐家演奏,也要留点空白,叫“无声胜有声”,目的是让听众于无声处想音乐,充分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就像人写章,用笔“挫顿”,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目的是让读从有尽的字中体会无尽之意;象戏剧表演中的“静场”、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对“象”与“形”的全方位诠释,实现了两个转向:1、“始形为象,终象为形”——从哲学到艺学表现为外观察向内省转向;2、“象”与“形”二元的互融——从艺学到以字为载体的各类作品可视为内省向多维空间转向,从而赋予二更为丰富的意蕴,在当代艺理论本土概念缺席的情形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说“小”     
“小”,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又经常使用的字,但仔细探究一下,也有不少的可说之处。首先,“小”这个字,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它的时候是很有意思的。我们看下面甲骨文中的“小”这个字,好像是三个细小的点,是不是古人就用这些小的点来表示“小”呢?不完全如此,在《说  相似文献   

15.
“象”、“像”都读作xiàng,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1986年10月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说明:“象”不再作为“像”的简化字。这样一来,“象”“像”就是音同而义不同的两个字,使用时不能随意混淆。 “象”的含义有以下几种:①一种哺乳动物,大象。②形状、样子。如“现象”、“印象”、“形象”、“假象”、“象征”  相似文献   

16.
“意象”作为一个美学范畴见于中国古典诗论,但又为各种传统艺术门类品评时所共用。与学和绘画结缘极深的书法艺术,“意象”的营造则贯穿其萌生、发展的始终和创作、批评的全过程,大凡论书,都没有离开对意象的研究和评说。当代书法理论对意象的本质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意象”是“意”在物象上通过比喻、象征、寄托而获得的一种具象表现,将书法艺术史中“自觉”和“自然”阶段列入“意象”范畴,其“意”偏重于客观字所包含的具体“含义”之“意”,其“象”偏重于字的符号图像;一种认为“意象”就审美心理角度说是心和物的同一,就艺术认识论角度说是意和象的契合,就作品表现审美特征说是情和景的交融,意象不是比喻、象征和寄托,应从书法“自觉”阶段开始,“意”是书法创作主观思想情感的表露和反映,“象”是被完全抽象了字符号原有实用性质之后的艺术之“象”。笔较为赞同第二种认识,并认为“意象”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学艺术思想等深层次的综合反映,具有不系统而深刻、不全面而广泛、不具体而抽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无瑕”和“无暇”这对小兄弟啊,让朋朋同学特别头疼!怎么啦,老是弄混呗!也难怪,它们长得太像啦! 先说大哥“无瑕”。大家可要记住“瑕”字引以为豪的“王”字旁。在字典里,“瑕”字解释为“玉面上的斑点”。所以大家一写到它的“王”字旁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玉”字少了一点,不就正是一块无瑕的美玉吗?  相似文献   

18.
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指出:“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这就是说,“像”恢复原字原义,“象”不再是“像”的简化字,而是两个音同义异的字。  相似文献   

19.
词缀“的”有所有格性和形容词性之分,前者来源于唐代“底”字,后者来源于上古“之”字,“的”与其前成分构成“所有格短语”和“形容词短语”,“的”字是插入到“的”字短语里的,“的”与其前成分组成的语法单位使独立“的”字结构成为可能;现代汉语人称代词所有格意义的非“的”字短语用法源自古代;独立“的”字结构是名词化结果,不同于数量词短语的独立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相”与“像”读音相同、意义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在学生作文里,这两个字常常混淆。例如:奶奶请照像师傅照了一张相。这里“相”和“像”都用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