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必要的补充     
取近似值常用 的方法有三 种:四舍五入 法;进一法;去 尾法。小学数学课本中曾提到四舍五入法(九册课本)和进一法(十二册课本),可是没有提到什么叫“去尾法”,但是在十二册课本的例题和练习题中多次出现用“去尾法”取近似值的内容,如果不给学生讲清什么是“去尾法”,那么就会出现取近似值的结果不符合实际的情况。为避免这种错误,应在适当的例题中给学生补充这个内容。 在“圆柱的体积”一节有这样一道例题: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30厘米,高40厘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9册第7页“例5”。教学构想:《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要求学习内容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取积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其他知识也密不可分,在教学中应启发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认识、理解近似值,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求积的近似值,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并且能用此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前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了解学生对“四舍五入法”的理解、掌握程度,如怎样处理分币后面的数字等…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大江南北,而教改的实施应体现在具体工作细节中,下面的几个工作细节体现了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部分理解. 变"100分"为"0分" 事例: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七册有关求商的近似值内容中,有两种情况:一是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即"去尾法"和"进一"法.当学生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后.我向学生宣布:"同学们,下面我们进行小测验,只有两道题,每题50分,共100分".  相似文献   

4.
在统编小学《数学》第七册课本第二单元,第3小节“小数除法”这一章节中,安排了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这一内容。除了“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外,这里谈谈如何利用余数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第一步:按照题目要求除到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第二步,将余数乘以2(要求口算算出),如果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除数,那么,就在需要求的商的末位加1;如果所得的积小于除数,就不能加1,所得的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物理计算中 ,常需要截取近似值。其方法有 :四舍五入、去尾和收尾等三种。1 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法是初中物理计算中最常用的近似值截取方法 ,学生在小学数学里已经进行了系统学习。但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是 :在初中物理的计算中 ,只有当其计算结果为最终结论时 ,才能利用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的解决问题都是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取"精确值",或者用"进一法""去尾法""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以"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一课为例,教师以问题为引导,以对话为形式,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前教学“取商的近似值”时,学生常常会发出疑问:“为什么取积的近似值时要把积求出来,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而在取商的近似值时,却只要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不一定把商完整地求出来)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同化接纳新知的能力不强。教学中,我们要对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精心铺垫,努力唤起学生头脑中的相关知识“原型”,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一个坚定的生长点。首先,安排一组用四舍五入法取数的近似值的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复习用四舍五入法取数的近似值)3.126(保留一位小数) 6.2543(保留两位小数) 3.64251(保留三位小数) 然后,一边出示“6.254■■■■(保留两位小数)”,一边口述情境:“老师这里有一个七位小数,它的小数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计算中,要求近似值时,一般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但在解应用题时,要联系实际进行“取”、“舍”。例1某果园今年收苹果3410千克,如果每25千克装一筐,要把这些苹果全部装完,能装多少筐?解:3410÷25=136(筐)……10(千克)或3410÷25=136.4(筐)因为3410千克苹果装满136筐后,还剩下10千克,这10千克显然不能装一筐。根据“四舍五入”法,136.4应舍去小数点后的4。但是题目要求全部装完,就是说无论剩下多少千克,也要用一个筐装起来,那么筐的个数应该是整数,所以这里需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时把末尾的4舍去并向前一位进1,即3410÷25≈137(…  相似文献   

9.
大家知道,截取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四舍五入法。但对某些特殊应用题,则应结合日常生产生活实际情况,采用以下方法。一、去尾法例1农机厂有100吨钢材,已知制造一台机床需用钢材6吨。这批钢材能制造机床多少台?一般会这样想:100÷6=16.6≈17(台)显然这个答案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假如制造17台机床,就需要钢材17×6=102吨,与100吨还差2吨钢材。所以这里取近似值时,应把尾数去掉,只留整数。100÷6=16.6≈16(台),这种方法在数学上称为“去尾法”。二、进一法例21个油桶能装油50千克,360千克油需几个这样的油桶来装?假如同学们这样解答:360÷50…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数学阶段,取小数的近似值往往用“四舍五入法”,但这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如下面的两种情况就是如此。1、每套童装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  相似文献   

11.
在与密度有关的计算题中 ,常常涉及取近似值 ,其中多是用“四舍五入法”。但这往往又是一个陷井 ,如果不加思考 ,不联系实际 ,一味地采用“四舍五入法” ,就会落入“圈套” ,使计算结果脱离实际 ,造成错误。下面是在与密度相关的计算中 ,取近似值出错的例子。1 用“进一法”取  相似文献   

12.
“圆柱的体积”例2:“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30厘米,高是40厘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得数保留整立方分米)能装水多少千克?”我认为把例题中的数据改一改更好。其原因有二: 一、这道例题,要求“得教保留整立方分米”,意在让学生学会用“去尾法”取近似值,以此激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取近似值的方法。然而例2的计算结果是28260立方厘米≈28立方分米,大约能装水28千克。例题所揭示的“去尾法”的特征不够明显,学生容易  相似文献   

13.
教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后,教师出示了一道填空题:近似值5.87是由____(至少填写六个数)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得到的。 师:这道题的要求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4.
数学来源于实践,服务于生活。解题结果也是这样,也要符合生活实际。可是在截取“商的近似值”中,学生往往只会机械地运用“四舍五入”法,从而严重地脱离了生活实际,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这种生搬硬套的做法实不可取,万万使不得。现举例说明。 例1:妈妈去粮店购菜油4.6千克,如果每只壶可装菜油2千克,需带几只壶? 有同学错误地解答为:4.6÷2=2.3≈2(只)。显然,他们在截取商的近似值时,只知道机械地运  相似文献   

15.
在生活中,近似数处处可见,大量的数都是通过取近似值得到的.我们在解数学题时,也常常用四舍五入法得到我们所需要的近似数.因此,只有理解了近似数中“精确度”的含义,才能正确、灵活地按要求取舍近似值.下面举例分析近似值取舍中的“精确度”的意义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 ,我们会遇到像“0 .30等于 0 .3”与“0 .30比 0 .3精确”两种情况 ,这分别涉及到“小数的性质”与“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两个方面的问题。为了克服互相干扰的负迁移 ,在教学中就需要教者因势利导 ,通过比较鉴别 ,让学生对此有明确的认识。一、0 .30等于 0 .3 在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课本“小数的性质”中 ,有一道例题是比较 0 .30和 0 .3的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出 :0 .30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1 0 0份 ,取 30份 ,是 30个百分之一 ;0 .3表示把同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1 0份 ,取 3份 ,是 3个十分之一 ,显然它们的大…  相似文献   

17.
一、取近似数的依据依据课本给出的定义: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二、取近似数的思维方法从定义反映出取近似数的两种思维方法:1按精确度数例1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按括号中要求取近似值。(1)83.496(精确到百分位)(2)0.449(精确到0.1)分析:按精确度取近似值,要求所给数在精确度保留数位的后一位数上实施四舍五入的方法。如(1)83.496,按精确到百分位,可确定83.496的百分位上数字为9,然后在千分位数字6上实施四舍五入,从而确定所取的近似值为8…  相似文献   

18.
取近似数的方法有“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三种。至于采用哪一种方法取近似数,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的除法应用题(如求平均数应用题等)和计算题通常采用“四舍五入法”,而有的应用题则不能用“四舍五入法”。试看下面两例: [例1] 一批货物重21吨,用载重量为4吨的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八册上,分别有一道思考题,它们类型相同。本文将通过上述两题从三个方面来深入研究此类题,以供小学教师作为教学参考一、解题例1:有两个水桶,小水桶能盛水4千克,大水桶能盛水11千克,不要用秤称,应该怎样使用这两个水桶盛出5千克水来?(小学《数学》第七册第53页思考题)分析与解:显然,5千克水只能盛大水桶中,它是  相似文献   

20.
正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体育场"的教学内容是大数的估计,旨在让学生学会用先估部分再估整体的策略估计生活中较大的数。在估计的时候,通常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数据估成整十、整百的数进行计算。与教材配套的练习《数学课堂作业本》(浙江教育出版社)第16页有这样一道题目:74千克、68千克、71千克、67千克、73千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