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熟,泛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的身心在一定程度的发展与完善。个体在成长中,一般经历着生理成熟,心理成熟,社会成熟和职业成熟的发展过程。教师的角色成熟,是基于对这一社会角色的职责、地位、作用的认识、理解、认同的前提下,在一般意义的成熟(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化等方面的成熟)的基础上,所实现的职业成熟。具体来说,是指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在知识、能力、经验及个性品质等方面,对教师岗位要求所能达到的适应程度。一个教师要  相似文献   

2.
“成熟理论”是美国心理学教授阿基里斯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要经历职业适应到职业成熟的发展过程,只有达到职业成熟阶段,才能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做好工作。显然,刚上岗的青年教师在经验、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不适应教育工作的要求,更谈不上职业成熟。当今教育战线教师“青黄不接”,新老教师交替的任务十分繁重,如何使青年教师较快地通过这个发展过程,成为骨干,是管理者必须研究的课题。怎样才能使他们尽快地通过职业适应达到职业成熟,挑起学校的大梁呢?从影响教职工职业成熟效率的因素看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就主观方  相似文献   

3.
关于促进青年教师职业成熟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青年教师的使用和培养上“自然成熟”倾向比较严重,青年教师上岗后早期欠缺的知识能力、非智力品质、职业思想等,往往得不到认真的、有计划的培养、补充和提高。他们的职业成熟过程,常常是被动的、不自觉的,需要用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对教育职业“认头”,并逐渐适应教师工作。以致青年教师充满生机和活力,最有创新意识与进取精神的一段宝贵的生命年华,都在长期的困惑和徬徨中被消磨掉了馐且恢志薮蟮娜瞬爬朔选R虼?从社会的、心理的、环境的诸方面认真研究阻碍青年教师职业成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培敬 《文教资料》2014,(16):133-134
随着高等教育专业的发展,很多青年教师进入了高校,充实了高校教师队伍。如何使新教师尽快实现角色认同。适应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重要他人、校园文化和关注自身发展是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角色认同的重要因素。通过灵活实用的继续教育、培育校园文化和相得益彰的专业发展帮助青年教师提高角色认同程度,尽快实现自我和职业角色的统一.最终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业社会化与教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社会化指教师个体在知识、经验、能力和个性等方面不断适应教师这一特殊社会角色的过程,可以简要地将教师职业社会化理解为职业成长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在职业上变得更加成熟的过程。在这方面研究中较具特色的是斯特菲的研究,它将教师的职业社会化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实习教师阶段;新教师阶段;专业化教师阶段;专家型教师阶段;杰出教师阶段;退休教师阶段。作为学校管理可依据这一理论,来制定与之相对应的评价标准,为所有的教师成长创造条件,对处于不发展阶段的教师提供更富有针对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初入师行的青年教师经历着一个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过程,此过程正是其职业人格塑造,专业伦理修养形成的最佳时期。在此过程中专业伦理支持对于他们今后提高教学实践的质量,实现以个性塑造个性的教育价值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环境、校长、教师集体、榜样都会为角色转换中的青年教师提供专业伦理的支持,从而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专业伦理修养,并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7.
学术性是大学教师角色的内在品性,但不同教师对角色的认同和选择存在不同价值取向,并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业行为。"专业学术人"取向关注青年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发现和创新,"教学学术人"关注青年教师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创新与传播。两种取向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各自的"合理性"和现实问题。现代新型"学术观"成为两种价值取向整合的基点,也成为平衡"专业学术人"和"教学学术人"张力的逻辑归旨。因此,把握大学青年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构建公平的青年教师学术职业评价制度,强化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的衔接,完善青年教师分类培养体系等,是重构大学青年教师"学术人"角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工作动力,是指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内驱力,青年教师的工作动力通常表现为教师从事教书育人活动时的主动性的程度,积极性的高度和自觉性的强度。它既不是先天的,也不是人为的,是由社会教化和教师内化而逐步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大致包括职业准备和职业实践两个阶段。 职业准备阶段是青年教师根据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中对教师这个职业所形成的感性认识,并逐步形成教师的职业角色形象,并以这种角色形象为目标,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想象成教师的角色,这种先在思想上心理上进入教师职业角色的过程,贯穿着一个青年教师正式上岗前的职业培训过程,并成为今后工作动力形成的思想基础。这种思想上心理上进入教师职业角色需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师范院校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不仅传授给师范生以教师必备的知识,更给他们提供了体验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角色理论的角度.主要探讨了如下问题:青年教师的职业适应困难及其原因;青年教师社会角色转变过程中的心理矛盾及其成因;青年教师的角色转换适应及心理调适的对策,等等。这些探讨对于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或许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角色理论的角度,主要探讨了如下问题:青年教师前职业适应困难及其原因;青年教师社会角色转变过程中的心理矛盾及其成因;青年教师的角色转换适应及心理调适的对策,等等。这些探讨对于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或许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教师在高校各部门工作的第一线,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同时还面临着教师角色的适应、婚姻与家庭、住房、未来职业定位等众多问题,压力很大。因此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本文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消除或缓解策略。  相似文献   

12.
职业初期,青年教师要做好自身的规划,力争尽快适应、完成角色的转变。本文从青年教师职业初期的研究意义入手,引入SWOT分析法全面了解青年教师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青年教师能力个人建构的四种策略SO、ST、WO、WT等。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模式把教师专业发展看作是一个教师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从低水平到高水平逐步提高教学能力的缓慢过程。现实中广泛存在的青年教师跨越式专业发展案例表明,教师高水平快速专业发展是可能的,问题的关键是究竟哪些因素直接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和速度。本文基于对青年教师高水平快速专业发展丰富案例的分析,指出影响入职教师专业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职业态度/个性品质和专业发展策略,并据此提出了促进教师高水平专业发展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其专业素质包括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教育技能和教师职业道德;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是对高校新教师任职前的一种特定职业培训,它通过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促使青年教师完成角色转变;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对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职业形态研究教师分类分层发展模式源于教师是社会角色。既有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中,教师分层发展研究较为成熟。依据生涯理论、人职匹配理论,经由文献分析、质性研究、专家论证、实践调试,中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可以描述为由内容轴五类、时间轴四段组合成的“五维四段”复杂模式。  相似文献   

16.
张弦 《天津教育》2014,(23):78-79
教师是幼儿园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资源,是幼儿园的宝贵财富,而青年教师则是幼儿园发展的生力军,是幼儿教育的未来和希望。汉沽实验幼儿园是一所新建园,拥有一支充满生机、乐于进取、奋发向上的教师队伍。在这支队伍中,青年教师占70%,她们对幼儿教育有憧憬、有追求,有工作激情,有较好的师德修养,但是在经验、能力和个性心理等方面都有不适应要求的地方,谈不上职业的成熟,更谈不上将自己的教育行为内化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的高度上。因此,对青年教师给予重点扶持和培养,帮助他们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就成为我园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学技能培养是每一位高校青年教师自身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而教师角色的转换是青年教师从思想和心理上接受认可教师岗位并作为职业理想的关键。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经验,从对教师职责和专业能力标准的认知,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理解、把控的角度来探讨高校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技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之一,它的运作取决于校长的管理以及上级培训机能的转轨。它与青年教师的成熟密切相关,方面它促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它又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使之成为学校教学与科研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一、青年教师职业素质现状分析教师的职业素质包括敬业精神、文化修养、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技能、组织管理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交往能力等等。青年教师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基础教育中技能训练、能力培养存在着先天不足,大学里的训练与实践师范性不强,U;l练的内容与相应的时间毕竟有限,工作后的教学实践要求他们很快适应教学工作需要,能迅速成为熟练的教师和班主任,是很困难的。目前青年教师的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课堂教学效果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刚工作的青年教师授课时,对教学大纲及教材的知识体…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育研究室席启重老师采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量表》,通过随机抽样,对北京市西城区220位青年教师(35岁以下)的个性品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多数青年教师已基本具备了国内一些研究者概括的当代教师应具备的优良个性品质,包括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中积极的、良好的个性内容。但也看出了一部分青年教师在某些个性品质方面具有权威型、冲动型、自恋型、轻躁狂型程度不同的不良倾向。笔者通过对A市部分青年教师的个性品质调查,还发现了一些青年教师在个性品质上具有强迫型、社会型、回避型的不良倾向。一、不良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