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美国钓鱼     
李寒停 《钓鱼》2009,(24):16-17
金陵晚报在2009年12月3日刊登了一条题目为“亚洲鲤鱼泛滥成灾,美国决定下毒”一文。阅后颇有感想,如今美国鱼多得成灾,而我国现状却是鱼资源匮乏,在无鱼可钓的窘境下,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  相似文献   

2.
记得第一次接触SPARK,还是在2008年的2月14日。当时刚到美国访学才两周,便有一次机会前往小学看课。那是一堂由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上的实习课,实习教师对课的设计,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以及课堂教学的组织,令我惊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我的博客日记中记载了这堂“情人节的公开课”。正是在这堂课上,我听到了美国小学SPARK课程。直觉告诉我,这个SPARK课程一定给予了这位实习教师很大的帮助,它也一定对我国小学体育教师及其教学会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 地处皖南的泾县,人杰地灵,景色秀丽,是我这个游子梦中思念的故乡,这里出产的宣纸驰名中外,这里发生的“皖南事变”曾在中国革命史写下悲壮的一页。但是,在我记忆中这个革命老区的学校体育情况一直未见大的起色,当年我们的体育课常常是发一个球大家打,那种“放羊式”的教学。现在的学校体育工作又开展的如何呢?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直是我的心愿。这次中秋前夕去安徽芜湖市采访,同行的省教委体卫处副处长李志贵告诉我:泾县的学校体育工作近几年已逐渐走上正轨,有很大起色,值得一看,特别是城关一小的体育工作搞得不错。一席话坚定了我回乡看看的决心。县教委的同志热情接待了我,  相似文献   

4.
加西和桑普拉斯这两位美国球星自上赛季一直上演到本届澳网赛的火烈的“双雄会”掩盖不了一个残酷的现实:美国男子网球正步入自己的老年期。稍微清醒一些的人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三四年后,不仅阿加西和桑普拉斯两人,甚至库里埃、张德培、马丁和伍德拉夫都纷纷退役后,又有谁能在男子网坛让“星条旗永不落”呢? 2月下旬在美国举行的孟菲斯男子网球赛很好地道出了美国男子网球目前的窘境,20多年来,该项赛事首次出现了没有一位美国球员打入半决赛的尴尬。并不是赛事没有给美国球员以表现的机会,事实上,有13位美国球员参加了单打…  相似文献   

5.
久居美国的一位老华侨对我说:“加拿大十分重视老年人的福利,而美国则十分关注婴幼儿的教育。”他建议我,要想了解美国学校体育,应先去看学前教育这个学段的教育和体育。为此,我专程去西雅图贝尔维区观摩一所幼儿校。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学的一位女生多年来写下了一本《乔丹日记》,并且毫不隐瞒她爱乔丹;去年总决赛最后一场,乔丹投中最后一球后,北大五六百名学生在包场饭店里齐声呼喊“乔丹”直至嗓子喑哑。毫无疑问,在这个中国的最高学府里,乔丹的魅力已经渗透到一个个个体,蔓延到整个群体。今年1月美国的《时代周刊》封面故事曾说:“乔丹不只是主宰了他从事的运动,而且改变了这项运动,不只是在他打球时主宰,而且在他退役后还保持着王者身份。”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无法不引入“乔丹文化”这个概  相似文献   

7.
拯救美国梦     
杰里·科朗杰洛。在“梦七”名单未出炉前,我相信,只有那些资深的“篮球疯子”知道这个名字。2006年3 月5日,正式的“梦七”23人集训名单出现后,他被人称作“疯子”。这个“疯子”从2005年4月27日到2006年 3月5日,10个月的时间,他由东到西飞遍了美国,与无数NBA球员接洽,笔记本上不断有球员  相似文献   

8.
做为访问学者,我先后在美国几个体育科研机构工作过一段时间。刚到美国时,美国体育界的一位朋友热情地告诉我:“你若了解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就应首先了解美国的体育。”究其原因,他说:“原因很多,还是由你自己去观察和判断吧。不过,我可以先告诉你一些事实:假如美国目前没有如此众多的体育活动,那么,电视节目就会减少三分之一。路上行驶的汽车会减少五分之一……。”对此,当时我并没十分重视,以为这多半是出于职业的偏见。随着对美国了解的增多,我终于形成这样一个印象:体育确实是美国现实生活中一个很具吸引力的环节。从东海岸的迈阿密到西海岸的西雅图,人们都能看到许多身着运动服的男女老幼.  相似文献   

9.
今天当我再一次走进邮局,在汇款单上写下那一行熟悉的地址,我已记不清多少次这样走进邮局,之后又怎样地等待着书的到来。虽说我读“游泳”杂志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它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起我和“游泳”杂志的缘份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那是1995年,...  相似文献   

10.
昕东 《垂钓》2010,(4):39-43
任何的竞技运动,对运动员来说,都存在“竞技状态”之说,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竞技心态”。竞技钓鱼自然也不例外。但遗憾的是,这个词汇却一直被我误解和忽略着。直到2009年的比赛接近尾声,尤其是我参加的最后一场大赛结束,才恍然醒悟——有时,机会就是那样轻易地被我错过……  相似文献   

11.
吴殿卿 《乒乓世界》2004,(8):i018-i019
容国团的“人生能有几次搏”激励着几代乒乓球运动员为祖国的荣誉奋力拼搏。1982年,世界冠军郭跃华给我寄来了“聂耳首日封”。在这个信封的左上角,郭跃华写下了一段名言:每当我们在国际比赛中取得冠军时,都要奏起庄严的国歌。  相似文献   

12.
《钓鱼》2007,(9)
那年我正在美国密执安州探亲,儿子特意为我办了钓鱼证件,一有空我便外出钓鱼。6月份,听人说密执安大学北校园东北不远处,有一自然水塘内甲鱼不少,便约了钓友骑自行车急忙赶去。忙活了个把小时,甲鱼没有钓着,却接二连三地钓上十多条“太阳鱼”(这个名字是几个中国留学生告诉我的)。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看来,美国是世界上的一个体育强国,其田径、游泳、篮球等项目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又是如何看待我们中国的体育状况呢?下面介绍几件笔者前两年在美逗留期间所闻所睹的美国人谈中国体育的情况. 你们真了不起 1981年底,我在克利富兰市参加全美体育科学讨论会.在开幕式的酒会上,我发现一位中年妇女总在注视我.出于礼貌,我向这位美国朋友微笑地点了点头.于是她走过来问我:“请原谅,先生,您是中国人吗?”听到我的肯定答复,她高兴地说:“太好了!”她自我介绍说叫珍妮·布朗,是得克萨斯州奥斯汀某跳水俱乐部的教练,曾担任过国家女子跳水队的教练.她说:“我看过几次陈肖霞小姐的比赛,她的动作简直漂亮极了!您回国后,请代我向她致意.”我请她谈谈对我  相似文献   

14.
NBA千百态     
毛毛 《篮球》2000,(13)
希尔无缘奥运会 由NBA球星组成的美国“梦之队”一直是奥运会上无可争议的冠军,但本届悉尼奥运会上,人们很有可能看不到一些大腕球星的风采,其中就包括“大鲨鱼”奥尼尔和格兰特·希尔。 活塞队的格兰特·希尔因为脚伤十有八九将退出“梦四队”的12人名单,他的空缺估计将由科比·布莱恩特或埃迪·琼斯取代。此外,马刺队的蒂姆·邓肯能否参加奥运会也是个未知数。NBA有意让奥尼尔顶替邓肯,但被奥尼尔回绝了,他说他希望花更多的时间陪他的家人:“我认为应该把这个机会让给他人,我已经有两块金牌了。”总决赛,印第安那波利斯…  相似文献   

15.
李近朱 《集邮博览》2011,(11):20-21
写下这个题目,先要作些解释。邮票中有“票中票”的图案,以及此类专题的集藏;而这个“邮外邮”,则是我杜撰的一个词语。说的是和“邮”本不搭界或关联很少的“邮外”领域,竞多方位的运用了“邮”的表现元素。于是,我便给了这个现象一个自创的概念,称作:“邮外邮”。  相似文献   

16.
泰格·伍兹在几年前说“费德勒可能是这个星球上最出色的运动员”时,我不由有一种释然的感觉——网球得到了一位杰出高尔夫球手应有的尊重。就美国的情况而言,今天人们很难想象在网球传入美国最初的75年里,曾一直被人看做是“女人气”的运动,持这一观点的甚至包括艾森豪威尔总统。  相似文献   

17.
我们习惯于用“2000年是奥运年”来最简单地描述今年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盛会──奥运会。 当2000年9月15日,奥运圣火在悉尼奥林匹克体育场熊熊燃烧时,全世界人民的目光就将在这里汇聚成一个点,一个将奥林匹克的“平等、团结、进步”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的焦点。美国,这个一直在试图扮演全世界“老大”形象的超级富国,愿意在各个领域内对每个国家发号施令,以表现出自己财大气粗的一面。即使是在神圣的奥林匹克体育运动面前,也没有丝毫的收敛。 其实,提到美国,你就不能不说起NBA,说起田径。因为那是美国人的骄傲,那是悉…  相似文献   

18.
美国邮趣     
吕凤翥 《集邮博览》2009,(12):38-39
我的孩子在美国工作,所以有机会去美国探亲,每次去总要到一些地方观光旅游。我先后去过了美国东西海岸和中部的几个著名的城市和景点,也走访了十几所高校。由于爱好集邮,每到一处,总想再收集一些邮品,有条件情况下,寄一枚明信片。下面讲几件与邮政和集邮相关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P4不是奔Ⅳ     
在一家软件公司做软件工程师的英国人邓肯(DuncanSmith)来北京已经三年半了,尽管工作中的压力很大,但他还是可以找到放松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的工作很忙,所以只要一有休息时间我就会去做运动来调剂自己,放松紧张的情绪。”邓肯说。邓肯十分痴迷高尔夫。“我从上小学就开始打高尔夫球,而且这个爱好一直伴随着我上高中。”邓肯说,“因为上大学,我不得不暂时中断了这个爱好。”本来以为到北京工作后没机会打高尔夫的邓肯,一到北京就开心地笑了。北京越来越多的高尔夫球场让邓肯找到了满  相似文献   

20.
张强 《篮球》2004,(11)
“我今年41岁,我以前从来都没有一份真正的工作。我从9岁开始打有组织的篮球,一直打到37岁。打篮球,几乎成为我生命中全部的事情。现在做主持人或许是我真正工作的开始,但是如果没有篮球,我也不会得到这个工作机会。假如不是NBA,谁会听我在这里胡说八道呢?” ——巴克利谈他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