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论复合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和平 《职教论坛》2002,(22):20-21
高职教育和普通高校在体制上是双轨并行的。高职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职教育是科学技术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型企业比例增多,一大批技术含量和智能化水平比较高的岗位急需大量高等职业技术人才,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高职教育必须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应用性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市场实际需要为导向,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本文主要从教学的角度谈谈关于高素质的复合应用性技术人才培养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高等教育日趋走向大众化,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数以千万计的应用性高级技术人才。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办学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学院是由中专改制或与成人高校合并而成的,因此,无论从专业设置、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3.
依托行业办出航空高职教育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决定着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进程。由于航空工业技术密集性强,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快,因而科技进步、技术革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所需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数量多、水平要求高。目前,在我国航空工业制造企业,能够熟练操作现代化机床的人才相当紧缺。我院近几年机械类、机电一体化类复合型人才尤其是数控专业毕业生十分紧俏,每个毕业生有5个以上就业岗位可供选择。加速培养航空工业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这也为航空高职教育提供…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院校教学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导向,改革和创新办学模式,突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多样性、动态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面向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操作岗位服务,为企业培养最需要的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保持高职教育的前瞻性,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 培养高等职业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依托行业、校企合作的道路,是发展高职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径。文中提出了校企合作的5种模式,并强调政府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企业办学作为一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孕育而生,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遍地开花的今天,高职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根本性任务日益凸显,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高职院校该如何依托企业办学优势加快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随着长三角企业对应用型、操作型高级技术人才需求的迅猛增长,长三角经济融合一体化进程和地区资源整和步伐的加快,如何实现长三角高职教育资源整体配置和开发,降低和节约办学成本,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已成为当前急需研究的重要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快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国际间各行业的沟通交流更加便捷、更加频繁。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行业对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对于专业人才素质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提高,特别是对从业人员的语言能力的要求,尤其是英文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适应这种发展趋势的技能专业人才,如何加强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适应经济发展对培养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其特色在于将中职和高职相贯通,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既能保证高等教育的规格要求,又能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技术人才.本文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了如何办好五年制高职,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0.
关于提高高职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高职)的办学宗旨。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企业及学校的共同努力,我国高职实践教学的状况虽已有较大改观但还不尽人意。因此,提高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已引起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提高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一、改变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教学是进一步深化、巩固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要竭力为学生创造主动思考的题材和主动参与的机会。但…  相似文献   

11.
论高职教育的开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加入WTO,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所采取的重要步骤。我国将面临人才资源的全球竞争,其中既包括科研学术型尖端人才的竞争,也包括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竞争。形势的变化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巨大机遇与严峻挑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蓬勃发展,但从总体上看,高职教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与发展阶段,基本上是“封闭式”办学,它妨碍了全社会的参与、培养,限制了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空间,远远不能适应世界市场和国际竞争的需要。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增强中国教育在世界教…  相似文献   

12.
职业类教育其社会定位注重产业服务与教学开发相结合,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办学导向,主要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专门人才.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将"技术应用性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并倡导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学生创业园"就是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培养新模式的具体体现,它不仅是一种理性思维使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对现代经济生活的一种对接与呼应.  相似文献   

13.
随着IT业的快速发展,各国对IT人才的需求猛增。如何解决我国IT教育普遍存在层次单一、教学内容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复合型应用性IT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高校必须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需要,加快学科和专业的调整,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紧紧跟踪IT技术的发展趋势,大力加强与IT企业的联系和合作,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培养IT人才的模式和途径,努力培养适应IT产业发展的复合型应用性信息化人才。  相似文献   

14.
大庆职业学院在企业办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校企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企业为学院提供办学经费,学院竭诚为企业服务。这种办学模式架起了校企结合、产学结合、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的桥梁。实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一致,教育教学和企业生产相适应;形成了以培养培训石油石化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己任。以面向社会、服务地域经济来发展自己的企业办高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实施"三级对接"合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结合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改革实践,提出高职学院对接地方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课程对接职业岗位是增强高职教育发展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开设五年制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培养该行业高级技术应用型、管理型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模块教学、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教相区别的重要特色之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必须围绕其培养目标,突出特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征的教学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需要复合型外语教师,因此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关键在外语教师,外语教师的业务素质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入世与中外合作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入世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教育市场开放使高等职业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国入世也是推动在高职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教育的一次良好机遇。同济大学高等技术学院开展中外合作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实践,显示其明显的优势,促进了教育观念更新和办学水平的提高。由此,提出了发展中外合作教育的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鉴于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办学现状,高职院校应该尽快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以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为基本目标,这是推进我国高职教育顺利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发展的正确途径。本文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探讨有行业特色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构建途径,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高职教育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制约和影响我国高职教育今后发展的最根本问题。美国的高职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因此,我们应积极借鉴美国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来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