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潭秋作为早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宣传家,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参与了我党对于国共合作大政方针的制定。从主张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到积极支持建立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以及为了巩固统一战线而坚决地反对国民党右派,在这每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这期间他亲自参与了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发表了一系列宣传国共合作的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共合作的理论原则。这对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促成国共合作,进而推动革命进程的发展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国民党左派与第一次国共合作莫志斌70年前,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孙中山、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人曾为之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谁也不能否认,以廖仲恺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为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出力甚多,功不可抹。然而对国民党左派与第...  相似文献   

3.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廖仲恺努力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制定和坚决执行三大政策,对促成、巩固和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所起的作用仅次于孙中山。首先,廖仲恺是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最得力助手。廖仲恺通过同苏俄、共产国际代表的一系列接触和会谈和与中共的接触。逐步坚定了改组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的信心.并为改组国民党做了大量工作。其次.廖仲恺是实现国共合作的核心人物。他积极协助孙中山排除干扰,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证了国民党“一大”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第三,廖仲恺在巩固国共合作方面作了不懈努力。他坚决贯彻大会的决议,努力创办黄埔军校,积极进行反帝运动,贯彻三大政策.与破坏国共合作的行为做斗争。  相似文献   

4.
共产国际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曾拥有最高和最广泛的权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心血,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同样与他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是合作破裂主观原因中的主导因素。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在理论与实践上指导的失误直接影响了当时的中共领导人犯右倾错误,对国民党*右派的分裂活动未能进行有力回击、坚决斗争,致使国民党右派分裂国共合作的阴谋*得逞,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破裂。  相似文献   

5.
中国革命史上出现过两次国共合作。严格地讲,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我党同以孙中山为首的、代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国民党的合作;第二次,则是我党同以蒋介石为首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合作。所以,虽同为国共合作,因我党合作对象的不同。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道路更为漫长艰难和曲折,其主要障碍就是国民党蒋介石迟迟不肯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从而使国民  相似文献   

6.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先后两次建立了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这次国共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正在“堕落中死亡”的国民党,获得了新的血液,改造成了以反帝反封建为纲领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重新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这次国共合作,刚刚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借助国民党的力量和政治影响,得以在广东为中心的一些  相似文献   

7.
廖仲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核心人物,他得到孙中山及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各方的信任,主持国民党改组工作。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成为国民党党务领导人,在其领导的中央工人部、农民部、黄埔军校等部门重用共产党员,坚决反击右派分裂国共合作的图谋,巩固和发展了国共党内合作。在广东工农运动和军人运动中,构建了由廖仲恺领导、中共广东区执委策划、共产党员负责实施的国共合作的典范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曾发挥了重大作用,它开创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局面,加速了大革命的步伐。本文试就湖北地区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对这个省农民运动所起的积极作用进行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同行们。  相似文献   

9.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中,作为合作主体的中国国民党,从合作伊始到分裂之前,始终存在着对中国共产党的限制策略,这个策略在实质上反映了国民党巩固和加强自身对国民革命领导权的基本意图.研究国民党限共策略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对于深化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两党关系的认识,将有重要的价值.国民党的限共策略起始于孙中山决定联俄容共战略决策之时,伴随着国共合作的形成而确立.因此,孙中山时期是限共策略的确立时期.众所周知,孙中山先生在陈炯明叛变之后,痛下决心转变革命策略,决定对外联俄,以争取国际援助,对内改组国民党,以强化国民党的自身建设,使其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无论联俄还是国民党的改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国民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在这一基本目的支配下实行国共合作,就必然采取对共产党既联合又限制的双重策略.  相似文献   

10.
《湘南学院学报》2019,(1):35-39
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达成了第一次合作,促进了中国革命蓬勃发展。然而,1927年原本积极联合苏俄、共产党的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却突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了大批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分析蒋介石在大革命时期政治立场和思想转变的原因,对进一步了解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历史以及加深对蒋介石的认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21年1月,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标志,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从酝酿到形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为此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在1921年7月到1924年1月近两年半的时间里,我党为迅速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在政策和策略上经历了三次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二十年代建立的首次国共合作,使正在衰败中的国民党获得了生机,从而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发展,推动了大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使中国历史发生了剧变。在这场伟大的革命斗争中,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张太雷烈士,为促成、巩固和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原因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几十年来史学界已有定论,即客观上反革命力量大于革命力量,主观上由于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执行了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本文试图从统一战线内部就国共两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对改组后国民党性质的认识以及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等方面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主观原因做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当建国四十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当前四化建设的需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民主革命时期两次国共合作的回顾,阐明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及其意义。一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是从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到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为止。这次国共合作首先是由党的“二大”提出,党的  相似文献   

15.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国民党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第一个革命高潮。在这次国共合作中,李大钊作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他是促成国共合作的“主角”,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的楷模。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之间的合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赢。于国共而言,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国民党确立了新三民主义的指导思想,完善了国民党党部组织体系,组建了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军队,提高了国民党的整体军事实力。与此同时,于中共而言,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展壮大了革命队伍,扩大了社会影响力,争取到了部分革命领导权,为以后共产党独立开展革命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同孙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史上曾发挥过重大作用,它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推动了全国人民和国民党的先进分子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国,曾经两次同国民党携手合作。周恩来同志是我党积极推动两次国共合作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为国共合作创建了卓越的历史功绩。在《周恩来选集》上卷中,他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分析,对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作了极为深刻地总结,为党的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作出了重大贡献。周恩来同志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努力。早在一九二二年八月,他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反帝反封建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关系,推动了大革命高潮的到来,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打败了北洋军阀,将革命势力推进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主办的《向导》周刊,为促进、发展和维护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共合作建立之初,《向导》周刊为推动国民党改组,促成国共合作建立,做了大量促进工  相似文献   

20.
中共第一次国共合作策略的根本失误问题仍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中共第一次国共合作策略的根本失误在于把自己摆在“在野党”的地位,缺乏一以贯之的以我为主、自觉主动地到国民党中去做“主人”,力争成为国民党的“元核——领导者”的策略和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