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廖仲恺努力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制定和坚决执行三大政策,对促成、巩固和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所起的作用仅次于孙中山。首先,廖仲恺是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最得力助手。廖仲恺通过同苏俄、共产国际代表的一系列接触和会谈和与中共的接触。逐步坚定了改组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的信心.并为改组国民党做了大量工作。其次.廖仲恺是实现国共合作的核心人物。他积极协助孙中山排除干扰,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证了国民党“一大”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第三,廖仲恺在巩固国共合作方面作了不懈努力。他坚决贯彻大会的决议,努力创办黄埔军校,积极进行反帝运动,贯彻三大政策.与破坏国共合作的行为做斗争。  相似文献   

2.
国民党左派与第一次国共合作莫志斌70年前,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孙中山、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人曾为之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谁也不能否认,以廖仲恺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为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出力甚多,功不可抹。然而对国民党左派与第...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帮助下,经过中国共产党人和孙中山、廖仲恺等国民党进步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的.作为当时我党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为确立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帮助孙中山转变思想及改组国民党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国共合作形成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廖仲恺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突出贡献。第一,思想上追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认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政治的主要问题,而联合工农大众则是革命的可靠保障。第二,积极筹备国民党改组,为实现国共合作而努力。廖仲恺最早参与国共合作,是国共合作的总负责人,为促成国共合作做了大量工作。第三,国共合作实现后,努力维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黄埔军校这支新型军队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5.
四川国共合作是一个充满矛盾斗争的艰难过程。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吴玉章受国民党中央委派回川整理四川国民党党务;在共产党员杨闇公等人的支持下,吴玉章采取坚决措施,排除国民党右派分子的阻挠和破坏,建立了中共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占优势的国民党四川临时省党部,在四川国共合作的语境中,始终保持了共产党的强势话语权,为四川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做出了卓著的贡献。而由吴玉章、杨闇公、刘伯承策动和领导的泸顺起义,更从战略上配合了北伐战争,将四川的国民革命推向了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6.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左派的认识及其实行的政策是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在中国的初步实践,是推动大革命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综观中共对国民党左派政策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廖仲恺遇刺以前,中共对国民党左派的认识虽然肤浅,但其政策基本上是可行的,这使得国共合作不断巩固,工农运动蓬勃开展。1925年10月中共中央二次扩大会议之后,中共在国共合作中的妥协思想逐渐占了上风,实行的政策逐渐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1999年高考历史第15题是: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方式,最早提出这种方式的是:A共产国际 B中国共产党 C孙中山D廖仲恺(参考答案为A)。关于这一史实,高中课本是这样表述的:1922年8月底,“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国共两党合作问题。马林向中国共产党传达共产国际关于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意见。会议经过认真讨论,表示同意。”在小字部分,教材继续写到:孙中山在绝望里遇到了中国共产党,并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  相似文献   

8.
《湘南学院学报》2019,(1):35-39
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达成了第一次合作,促进了中国革命蓬勃发展。然而,1927年原本积极联合苏俄、共产党的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却突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了大批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分析蒋介石在大革命时期政治立场和思想转变的原因,对进一步了解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历史以及加深对蒋介石的认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曾发挥了重大作用,它开创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局面,加速了大革命的步伐。本文试就湖北地区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对这个省农民运动所起的积极作用进行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同行们。  相似文献   

10.
在1924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宋庆龄、何香凝等国民党左派妇女领袖忠实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邓颖超、蔡畅等中共妇女领袖风雨同舟、休戚与共、协同尽力、真诚合作,共同开创了中国妇女运动的新纪元,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谱写了崭新的篇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在领导妇女运动的重大理论问题上,其主张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共"三大"召开前后,瞿秋白做了大量出色的工作:会前,率先提出建立反对帝国主义联合战线的观点,为中共三大制定国共合作政策做思想舆论准备;参与三大筹备和部分会务工作,负责起草三大的党纲草案,参加党章的修改工作,并担任会议的翻译,为大会的胜利召开做出了贡献;会中,就起草《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和共产国际"四大"的情况向大会作了报告,积极主张同国民党合作,给予了马林全力的理解和支持;会后,为实现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政策,致信季诺维也夫和积极参加国民党一大及国民党改组试点工作,为促成和实现三大确立的国共合作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民党左派的领袖人物,邓演达在黄埔军校建立之初,和孙中山、廖仲恺等人一起积极参与黄埔军校的创建工作,在黄埔军校担任教练部副主任及教育长期间,他高度重视学员的军事训练及思想教育,坚持孙中山以主义建军的宗旨,并积极支持共产党的工作,坚持和国民党右派作斗争,有力地维护了军校内的革命统一战线。由于其不可避免的阶级局限性,无法认清楚蒋介石的本质,导致他在中山舰事件的问题上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陈树人公子陈复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 ,并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共分裂后回国 ,历任中共广东省委要职。后在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时曾遭敌人逮捕 ,并被敌人杀害 ,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邵力子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民主人士。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他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了各种正确主张,积极促进国共合作关系的建立,在西安事变和国共谈判等事件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他的所作所为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乌兰夫在担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长后。大力进行拨乱反正,全面落实统战政策,消除统一战线长期“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使我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优良传统得到继承与发展。他在长期的党务工作和政务工作中,对党内外人士合作共事政策有深刻的体会与阐述。他认为,党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是党的统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党内认识,是贯彻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政策的关键;制度是执行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政策的保证;建设一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是搞好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多数先进知识分子以为列宁的建党原则是"中央集权制",而非民主集中制。按照"中央集权制"建党而形成的党内"集权"倾向,不仅延缓了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确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陈独秀的家长作风。国民革命失败以后,在批判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家长作风的过程中,民主集中制被正式写进党章。但是刚刚确立的民主集中制,就在中央强力推行"左"倾政策、反对极端民主化倾向过程中,易手成为陈独秀反对"左"倾中央"官僚集中制"的武器。  相似文献   

17.
上海时期我党的中央出版组织机构尚不健全,在中共一大至二大时期,中共中央的出版领导机构职权直接由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中央局代为行使,其具体事务性工作由分管宣传工作的业务机构负责处理。中共三大以后成立的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是我党历史上最早的中央出版组织机构。中央机关报编辑委员会是中央设立的第一个党报领导机构。中共中央出版部是我党历史上出版组织机构职能与设置最为健全的机构,也是一个真正完整意义的中央出版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一大以后,马林开始与中国国民党接触,与孙中山会晤并讨论了和苏俄建立联盟的可能性。通过全面的考察,马林认为中国国民党不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而是多阶级的联盟,孙中山是真正的民族主义者,为此他向中共建议:到国民党中去开展政治活动,同时不放弃自己的独立性。在马林的主导之下,中共中央杭州特别会议通过了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进一步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提议。而随后召开的中共三大通过的决议案,贯彻了马林的意见。马林提出的国共合作,被称作“斯内夫利特战略”,亦即“马林战略”。  相似文献   

19.
中东路涉及中苏两国民族利益,在中东路事件的宣传上,陈独秀支持中共中央"拥护苏联"的口号,但认为还必须加上"反对国民党政府误国政策".陈独秀关于中东路事件的宣传方针,从中国客观实际出发,既坚持原则又富于策略,它将民族利益与阶级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爱国主义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统一,是正确的思想.中共中央关于中东路事件宣传方针,忽视了民族利益,缺乏群众观念,犯了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  相似文献   

20.
1945年初,国共双方刚经历一次不成功的谈判,复又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撮合下,迅速坐在一起,进行新一轮的谈判。但此次谈判,国共双方均无诚意,目的亦不在解决多少实际的问题,而是在特定的国内外形势下,双方很有默契的一场"假戏",最终因雅尔塔会议的结束提前终止。循着这一途径透析,不难发现谈判过程中蒋介石背后的"美国影子",这决定了谈判的实际内容和走向。而中共也是另有所谋。通过对此次谈判的深入解析,可加深我们对这一时期国共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