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田 《林区教学》2023,(12):14-17
随着智能媒介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智能媒介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泛娱乐化问题也日益凸显。内容全息呈现增强泛娱乐化对大学生吸引的感性魅度,数据精准画像增强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渗透的传播精度,算法致隐机制则增强泛娱乐化对大学生影响的侵袭深度,消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家国情怀,淡化大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识,降低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奋斗意志,诱发违背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的网络行为。必须强化高校思政课应对泛娱乐化的理论解释力,提升大学生应对泛娱乐化的思想免疫力,提升风清气正智媒娱乐环境的营造力和强化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供给力,有效防范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侵袭。  相似文献   

2.
在自媒体时代,网络社交平台的道德建构面临用户自身道德认知存在偏差、自媒体"意见领袖"主导舆论左右网民的道德价值趋向、负面信息泛滥冲击平台道德生态等困境。这一困境是由网络隐匿性、虚拟性的特性,泛娱乐化思潮的冲击与网络社交平台的监管不完善所致,需要从公众、社会、政府三方面着手,通过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加强平台的道德自律,强化对社会价值的引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法治德治相结合等措施加以综合应对。  相似文献   

3.
泛娱乐化思潮肇始于资本和技术的合谋,凭借其高度、广度、黏度造成了对青年的肉体损伤和精神控制。在泛娱乐化思潮糖衣炮弹的攻势下,青年沉浸在意趣感官化、理想世俗化、道德戏谑化、政治摇摆化的“愚乐”之中,为科学价值观培养埋下精神贫乏、信仰坍塌、价值虚无、认同割裂的隐患。因此,泛娱乐化思潮下培养和塑造青年的价值观,应该从躬身入局、因势利导、魅力彰显、规约守正等四个维度来进行纠偏和应对,以促成青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我国当前社会泛娱乐化思潮的兴起为出发点,探讨了社会泛娱乐化思潮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资本和信息技术驱动下,娱乐超越自身的界限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衍生出“泛娱乐化”的社会思潮,呈现去中心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的现实表征。“泛娱乐化”弱化青少年的主流价值观,扭曲青少年的审美观,滋长青少年的错误历史观。面对“泛娱乐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冲击,国家、学校、家庭应密切配合,形成抵制“泛娱乐化”思潮的强大合力,防止青少年在“娱乐”中自我奴役。  相似文献   

6.
<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由传统的单一教育转向了多元化的教育,而借鉴和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已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加速期,在社会多元文化和市场文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思潮向我国袭来,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诱惑。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转型期社会所带来的弊端对其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道德下滑、诚信危机、金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也必将受到一些新的社会思潮的冲击,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现象。尤其在道德领域出现种种道德失范、素质低下的现象,令人困惑不安。如何正确认识这种现象,怎样从基础文明教育入手,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魏玮 《天中学刊》2007,22(4):137-138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大学生的道德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如何在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强烈冲击下重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规范,使大学生自觉地接受和内化道德教育所施加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所谓泛娱乐化就是指信息内容与形式过于娱乐化,从而对人容易产生一种消极负面的影响。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有相对疲软的现象存在,这就使得泛娱乐化对其产生了更大的冲击力,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文章将针对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影响展开较为详细的探讨,试图找到有效的对策来减少或避免泛娱乐化的负面影响,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生网红”现象中存在着一种以消费主义为价值内核的“泛娱乐化”倾向。这种倾向的形成主要受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隐含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解情势。“大学生网红”现象中的“泛娱乐化”倾向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具有双重破坏力:一方面是以“消费主义幻象”破坏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另一方面是以“意见领袖的梦想”破坏大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关切“网红”主体利益诉求,建构价值观防御体系是抵制“大学生网红”现象中“泛娱乐化”倾向对高校意识形态隐蔽性冲击的思想政治教育三重进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于西方20世纪中后期的泛娱乐化思潮借助现代传媒技术得到快速传播,使得泛娱乐化现象越发显著。高中生思想价值观念可塑性强,正处于“拔节育穗期”,正确认识泛娱乐化现象,坚持教学守正创新相统一,构建“三全育人”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是防止泛娱乐化现象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产生不利影响和消解作用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理想和信念、善恶标准都受到了挑战和冲击.高校德育面临着四大困境,一是社会变革带来的负面影响对高校德育形成的冲击,二是西方社会思潮对高校德育的冲击,三是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的冲击,四是大学生自身、家庭和学校的种种不利影响对高校德育的冲击.这些都迫使高校德育必须面对挑战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使得自媒体“泛娱乐化”现象向青年群体中蔓延。自媒体“泛娱乐化”现象以娱乐需求“为首”、以多元思潮“裹挟”、以网红直播“吸睛”、以粗略表演“出位”。这容易动摇大学生理想信念、降低大学生审美情趣、消解大学生价值认同、淡化大学生责任担当。基于此,我们应该通过强化媒体空间治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媒介素养提升、深化学生自我教育等多项举措,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促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当前,娱乐日益成为人们对现代时尚的追求,但娱乐的泛滥则催生了"泛娱乐化"思潮。思想政治教育在"泛娱乐化"背景下,越来越成为被娱乐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及其大众传播载体的功能日益受到冲击并逐渐弱化,同时也严重妨碍了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必须寻找有效的策略,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理念,并不断完善其内容体系和方法,规范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大众传播载体,进一步妥善应对"泛娱乐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消费文化盛行催生了网络“泛娱乐化”。新媒体通过打造万物皆可娱的“泛娱乐化”网络环境、借助推荐算法形成“泛娱乐化”信息茧房、利用自媒体扩大“泛娱乐化”传播,来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并攫取更多利益。网络“泛娱乐化”现象逐渐向高校渗透蔓延,一方面,影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辨能力、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能力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陷入困境、使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受到阻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考验。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必须直面问题,通过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方式、开展健康校园文化活动等措施,有效应对网络“泛娱乐化”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媒体事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受诸多因素影响,媒体道德失范事件常常发生,主要表现为媒体内容泛娱乐化、媒体内容低俗化,媒体信息虚假化、媒体价值功利化和媒体内容负面化。媒体道德的失范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负面影响较大。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媒体的免疫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泛娱乐主义连续进入国内十大社会思潮榜单,以极强的渗透力充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腐蚀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冲击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泛娱乐主义的表现特征可以归纳为泛娱乐主体、形式、动因的异化;它的生成受到主体、技术、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人被娱乐所驱使、社会价值取向虚无化,进而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盾”、以文法兼治为“源”、以匡扶社会娱乐心态为“流”,构建多维纠偏路径,可以有效抵御泛娱乐主义错误思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技术和信息全球化快速发展,泛娱乐化现象随之扑面而来。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承前启后的一代,如何应对泛娱乐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阐述了泛娱乐化现象及其主要表现形式、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进而对泛娱乐化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如何健康成长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佩秀  王滨 《教育探索》2023,(10):54-59
在新媒体视域下,泛娱乐主义思潮的蔓延使娱乐本质异化,争夺高校主阵地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加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引导成为亟须解答的问题。泛娱乐主义思潮通过消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解构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弱化大学生的理性认知等多重维度实现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赋魅,而思想观念的客观基础、商业资本的内在逻辑、现代媒介的技术支撑、高校教育的缺乏引导共同构成了内在诱因。基于此,从深化思想根基以及夯实阵地建设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20.
对社会泛娱乐化现象的内涵、本质及其方式等进行了界定;从资本的获利本质、信息的利益化传递的特征、信息的娱乐化包装等三个方面对社会泛娱乐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两个方面总结了社会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社会泛娱乐化现象将使大学生缺乏深入思考问题的动力和意愿,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碎片化、现象化,阻碍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社会泛娱乐化现象将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建构更多地转向解构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