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乡镇成技校建设与办学模式的思考张悦华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农村成人教育重要基地之一的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乡镇成技校)迅速发展并日趋完善。自1987年IZ月国家教委、农牧渔业部、财政部联合颁布《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暂行规定...  相似文献   

2.
积极探索农村成校办学新路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以下简称农村成校 ) ,集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于一体 ,重在对农民开展扫盲教育、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术教育等。它直接担负着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技术素质的重任。近几年 ,各地农村成校有了较快发展 ,在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农民需求的增强 ,农村成校办学现状也不容乐观。因此 ,当务之急要抓住机遇 ,适应形势 ,面向农村实际 ,贴近农民需求 ,加大改革力度 ,积极探索办学新路子。当前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农村成校在发展中面临着不少…  相似文献   

3.
朱总理指出: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仍然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村广大农民文化科技素质都比较低。是影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农村成人教育主阵地——文化技术学校,对广大农民进行文化科技教育是任何学校都不可替代的。建阳市教育局在完成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及时地调整了办学目标,审时度势。  相似文献   

4.
张悦华 《成人教育》1996,(11):25-26
对乡镇成技校建设与办学模式的思考张悦华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农村成人教育重要基地之一的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乡镇成技校)迅速发展并日趋完善。1995年8月,国家教委印发了《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规程》(以下简称《规程》)...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阳城县台头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于1990年初正式挂牌办学。近年来,台头成校在乡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以“服务农村、致富农民”为办学宗旨,以教育改革为动力,以科技推广为重点,采取了集中培训、送教上门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办学方式,先后开设了20多个专业,培养学员10000余人次,培训对象辐射到各行各业,培训内容涉及种植、养殖、企管、二化生产等方方面面,为农村建设和化工企业输送了大批的合格人才,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县教委评为“先进集体”。1993年9月被市教委评为“合格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996年被验收为“省级乡镇农民文化技术示范学校”,1998年又顺利通过了“国家级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示范校”验收,其办学经验曾在市、县成教工作会议上交流,在《山西成人教育》1997年第3期刊登。  相似文献   

6.
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是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根本。近年来.杭州市乡镇成校努力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广泛开展农民素质培训,使农村人口整体素质大大提高:加强高科技含量项目的培训,有效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科技的应用与转化,提高名特产品质量,使区域特色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子克 《广西教育》2008,(21):18-20
本文从农村职校的多样化办学模式方面进行探讨,寻求一条适合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8.
莱西市职业中专是1982年由原莱西六中改建而成的以农科专业为主的综合性农村职业学校。办学十几年来,学校始终从莱西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把为农业服务,为农村服务,为农民服务作为办学的根本宗旨,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莱西村级组织建设的不断加强,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的使用靠干部。要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必须使村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管理才能和农业科技知识  相似文献   

9.
成人教育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化发展的同时。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从整体上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办学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办学效益,并且从校内走向了校外,走向了社会,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用科技致富,逐步的受到了农村农民们的欢迎。但是。农村改革一日千里,农村经济正迅速地向着多元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 加强学校建设是乡镇农民技术学校提高教育效益的先决条件。我们认真贯彻省政府《乡镇农民技术学校暂行规定》和哈市教委《关于加强乡镇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管理细则》,使乡镇农民技术学校建设适应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在乡校建设上,我们大体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根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建立农民技术学校初型。1983年初,改革的春风吹进了农村的千家方户,我市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迸发出了巨大的生产热情和渴望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为了适应农民生产和农民学习的需要,我们组织人力,深入乡镇、村、屯、户进行调查,在掌握农民需求和生产结构变革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乡镇农民技术学校。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85年,全市乡乡镇镇达到有农校,初步解决了一无阵地、二无钱、三无师资的办学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