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一条小河》是浙教版第四册第7课。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小河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给人们带来“春天来了”的消息。课文语言优美、节奏明快,充满了春天般的色彩和气息。特级教师王崧舟对二个片段做了精彩点评:片断一师:多美的小河啊。请小朋友们带着这样的感受,美美地读读课文。然后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和新词。(学生自读,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巡视,最后组织全班交流。)生:我们组学会了生字“净”。“净”是左右结构,两点水,“净”,明净。读“净”的时候,要注意是后鼻音,请大家一起跟我读:明净…  相似文献   

2.
开心一刻钟     
《小学生》2013,(1):24
拟人老师阅卷,看到一题:把下面句子改为拟人句。句子是:"小鸟在树上叫。"大多数同学都很常规地写成:"小鸟在树上唱歌。"忽见一句——小鸟在树上叫:"我是人啊!我是人啊!"  相似文献   

3.
“河水在欣赏美景”,这只是一句简单的拟人句,显得很普通。但当一位二年级的小朋友,在课堂上学习课文《月亮湾》时,能讲出这样的话,那就显得很不普通了。因为学生的回答,让我看到了他们思维的创新之花。  相似文献   

4.
【教学片断】在公开课《北大荒的秋天》中,这样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在教授“小河清澈见底”这个片段时,我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为什么小河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学生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5.
《浪花》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看图学词学句”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我”的所见所感,用拟人手法描写了浪花涌来、退去的样子和声音,以及它给“我”带来的欢乐。教材图文相配,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紧扣“美”字展开教学。一、观察图画想象美教...  相似文献   

6.
我教拟人句     
我教拟人句○邹水根(新干县麦斜乡中心小学)一、判别拟人句拟人句学生很容易误为比喻句。我首先举例将比喻句与拟人句对比着讲,指出容易混淆的地方,讲清两者之间的区别。然后要求学生:面对一个句子,先要通读几遍,不放过句中的每个词,关键看是否有把物当人来写的词...  相似文献   

7.
句子国的比拟家族里有"拟人"和"拟物"两个大家庭。拟人的名声很大,地位也高,而拟物则相反。有一次,长颈鹿格格写了一篇作文,文中有这么一句:"我到了乡下的爷爷家,表弟一听说我来了,连忙从房间里飞了出来。"句中的"飞"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2009,(5):10-10
同学们,认识了比喻句,我们再来看看拟人句。所谓拟人,就是根据想像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如:小鸟在枝头呜叫,小河在流淌,我们都可以想像成唱歌;蜜蜂在花丛间采蜜,蝴蝶在飞来飞去,我们可以说是翩翩起舞。  相似文献   

9.
小笑话     
胡石柱 《小读者》2013,(7):24-24
拟人句 本人小学老师,期末改卷时会遇到各种有趣的答案。某年级一试题:把下面句子改为拟人句。句子是“小鸟在树上叫”,大多数同学都很常规地改成“小鸟在树上唱歌”。忽见一句——小鸟在树上叫:“我是人啊!我是人啊!”  相似文献   

10.
片段一:教师引导,品读拟人句师:作者给大家展现了一幅温晴绝妙的山水画,老师忍不住想和大家一起去体味这其中的妙趣。(大屏幕展示: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师:初读课文时,老师觉得这句话十分美妙,但却又说不出它如何美,谁能为我指点一下吗?  相似文献   

11.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是小学语文第十册《小英雄雨来》一课第二部分中的一句。让学生自学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雨来上夜校是否只学了这一句?为什么作者要把这一句写在文章中?”对于第一问学生能很快作答,对第二问不少学生积极看书思考,几分钟后,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个部分不是课文的重点,文中写这一句,可以看出抗战时期党十分关心儿童的学习;文中光写这一句,不仅体现了党关心儿童学知识,也说明了党对儿童进行爱国教育;如果当  相似文献   

12.
小语第九册《黄河象》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学生对句中“弯弯”、“缓缓”的本义,是理解的,可是,当我提出这句话如果不用“弯弯”、“缓缓”两个词,改成“一条小河向东南流去”是否可以时,学生回答只是简单的“可以”或“不可以”,不能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13.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十七课《白杨》。我请四位同学读课文,在他们读课文时,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①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②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话是哪几句? 生:本文记叙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白杨树的事。  相似文献   

14.
拟人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训练专门设计了拟人修辞的练习。我认为拟人句改写有两个要点:一、拟人句无非是将植物、动物的形象赋予人的思想和行动,这个赋予需要一个转换的“点”。比如“青蛙从洞里爬出来”这句话,“爬”字本是动物行为,要找准这个“点”将它换成人的行为和思想。二、给这个转换点赋予人的思想和行为时,发挥想象非常重要,这是避免转换的拟人句落入俗套的关键。再用上述“青蛙从洞里爬出来”这句话为例,如果只是将“爬”简单地转换成“走”或“跑”,虽然这也是拟人,但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学习第一册第六单元首先要了解童话、寓言的特点。童话即通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文学样式;而寓言的特点是把深刻的思想寄寓于幽默含蓄的小故事中,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常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其次要能够指认本单元课文中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并会分析语句的含义。能找  相似文献   

16.
"讲读课文,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侧重字词教学,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帮助学生了解句与句,段与段,段与篇的关系,要注意抓表现中心思想的段落和词句。"这是教学大纲的明确规定。下面就自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抓住重点句来揭示中心问题谈谈自己的作法。1、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抓重点句揭示中心如《大森林的主人》一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段落分明,中心明确",我在教学一开始,提问: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从文中找出适当语句来回答,学生马上找到文章最后猎人说的话:"在大森林里,你不  相似文献   

17.
第二册看图学词学句:1.春天 2.花园果园3.辛勤劳动 4.跳伞 5.风筝 6.泉水小溪 7.祖国多么广大 8.清明节基础训练1 看图学文;9.乌鸦喝水 10.小猴子下山 11.司马光 12.一只小羊羔基础训练2 课文: 13.春风吹 14.小河流过我门前 15.燕子飞回来了 16.谜语基础训  相似文献   

18.
一袋甘蔗     
正那天的语文课,当我把"怎样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讲得十分尽兴时,我的目光瞥到了第七组最后一个同学身上。只见他两腮鼓鼓的,嘴唇轻微地一进一出,可以断定他在吃东西。唉,这个小泽,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不动声色地朝他走去,快要到他身旁时,我连忙布置学生自由朗读练习册上的句子,要求边读边判断哪些是比喻句,哪些是拟人句。趁朗读声起,我弯下腰轻轻地对他说:"能把你吃的东西拿出来吗?"他脸红了,从抽屉里提出了一袋切成了小圆饼状的甘蔗。我又微笑着说:"能送给我吗?"他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19.
一年级小朋友学了汉语拼音、识了一些字词和句以后,就开始读短小的课文了。尽管他们读音比较正确,但要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还会遇到不少困难。有的儿童字词会读了,但放在课文中就结结巴巴读不好;有的儿童则一字一板机械地读;有的儿童读书一气呵成,没有停顿……我觉得,这个时候是学生整个读书活动的开端,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就应从这里起步。因此,我抓住这个时期,采取了一些措施,教一年级学生读好课文。一、组词连句读,密切“左邻右舍”的关系初入学儿意读不好课文,主要是组成课  相似文献   

20.
初读也精彩     
<正>很多人都认为,初读课文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小菜一碟。我开始也是这样认为的,每次让学生初读课文,都是大手一挥,回家自己看书,结果有一次就出了洋相。有一同事借我班上课,他提前让我布置学生初读课文,我也照做了,谁知第二天上课,喊了几个学生都读不好课文,甚至还有一个成绩特别棒的女生,课文没读几句,就错了五个字。由此我清楚地认识到,即便小小的初读也不简单,也需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