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 ,文章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这件事 ,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短小精悍 ,寓意深刻。一个设问句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 ,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非常巧妙地告诉我们第 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三句话 ,话中有话 ,含义深刻。那么怎样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 ,突破教学的难点呢 ?一、初读 ,体会白杨树的特点教学伊始 ,我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三句话 ,用“·”画出重点词语。学生读后 ,画出“直”、“哪儿………  相似文献   

2.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 ,讴歌了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全文语言质朴 ,咏物抒怀 ,含蓄深沉 ,是训练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好材料。教学时 ,教师可采用抓中心句辐射全文的教法 ,让学生在读中品味 ,在读中感悟 ,深入理解文章的意蕴所在。一、扣课题、设疑点、瞄主旨1.揭示课题。从课题“白杨”看 ,本文应当写什么 ?但课文仅仅是写白杨树吗 ?为什么 ?从文中哪些话看出来 ?———读课文 ,划关键句。2.抓“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 ,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一句 ,认识文后第…  相似文献   

3.
课堂上,师生正在学习《白杨》一课。一番独立思考过后,各组组长带领本组组员交流讨论刚才学习的内容。《白杨》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们是怎样概括的?6号,你先说。组长1号发话了。我写的是‘行驶在大戈壁的火车上,爸爸向儿女介绍白杨树'。6号同学有些不太自信。我还写了‘爸爸给孩子们讲做人的道理,告诉孩子们要向白杨树学习'。5号同学补充道。我跟6号理解的差不多。4号同学开口了。2号、3号有补充吗?我认为,这篇课文不是讲怎么做人,文中的爸爸是通过介绍白杨表白自己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2号同学回答。  相似文献   

4.
教学流程:(第二课时)一、以旧引新,质疑导入1.说说白杨树的特点是什么?2.书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要介绍白杨树的特点?用意是什么?让我们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5.
第一课时(一)师: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必须”两个字用红笔写出)师:谁来读?(生读课题)你有什么发现?生:课文题目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的话。题目中有一个双引号。师:你有一个重要的发现。生:“必须”两个字是用红笔写的。师:猜猜老师为什么用红笔写?生:是为了强调一个人说话的语气。师:对。这是一个人说的话,一般在“说”的后边加上冒号。(板书:)这是谁说的话?(爸爸)(板书:爸爸)师:爸爸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放声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看看课文后的生字表,画画带有生字的词。让老师听到你的声音,看到你的努力。评:自然…  相似文献   

6.
课前游戏。上课。师:美国的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你们熟悉吗?生:熟悉。师:他,你们也熟悉?真了不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题目你们都知道吧?师:(板书课题)课文读过了吗?能把文中的字音读准吗?生:很好。师:来试试吧,把这些词语读一下。(课件出示词语:兴奋、誊写、皱眉头、谨慎、歧途、出版、腼腆)“兴”字,还有一个读音,读什么?通过预习课文,你还了解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顾一下你的预习情况,等会我们来交流,好吗?生浏览课文,回顾预习情况。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课文主要写巴迪妈妈和爸爸给他的诗的评价分别是“精…  相似文献   

7.
戏剧有序幕,小说有前言,语文教学中的起始课有导入课文的环节.课文导入得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为学习课文创设一种良好的情境,正如古人云:引而不发跃如也.那么导入课文有哪些方法呢?当然是因课文而异,无统一的模式,但悉心研究一下,以下五种方法也许是大家常用的.一、题眼质疑法:如教《白杨礼赞》教师板书课题后,可问学生;对白杨树“赞”它还不够,在赞前加个“礼”是什么意思?同学回答说:礼是表示敬意.那么为什么要对白杨树表示敬意呢?请同学们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8.
郑百苗 《湖南教育》2005,(19):36-37
片断一(黑龙江苗鸿爱老师执教)仅仅是夸赞白杨树吗?师: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我们通过“解词析句”不仅要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还要懂得为什么这样写。生:这是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生: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师:我们平时描写参天树木,常用哪些词语?生:高大挺立、高大挺直、高大挺拔……师:请同学们看课文中作者描写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用了哪个词?生:高大挺秀。师:谁能说说“秀”是什么意思?生:“秀”就是不俗气,很高雅。生:“秀”就是美而秀气、秀丽,很漂亮的意思。师:作者为什么不…  相似文献   

9.
一、揭题 二、讲读第一段 1.(抽读第一段)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这儿连用了三个“没有”说明什么? 2.“茫茫”写出了大戈壁什么特点?“浑”是什么意思?“浑黄一体”呢?课文中哪句话具体地写了“浑黄一体”的景象?(出示灯片,引导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环境的恶劣)  相似文献   

10.
我校一位青年教师上一节市级公开课《白杨》 ,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 ,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 ,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 ,它总是那么直 ,那么坚强 ,不软弱 ,也不动摇。”如何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白杨的可贵品质呢 ?这是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这位教师试教时是这样教的 :师 :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一段。(生自由读 )师 :白杨有什么可贵的品质 ?(生思考 ,举手者不多。)生 :白杨树非常直。师 :这一点照应了前文的“挺秀”。生 :哪儿需要它 ,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 ,长出粗壮的枝…  相似文献   

11.
吃过晚饭,瞳瞳和爸爸像往常一样聊起了白天学习的课文。瞳瞳(开心):爸爸,我们今天学习了《三借芭蕉扇》,真有趣!爸爸(笑笑):看把你美的!瞳瞳,你注意到课文的题目了吗?真是“借”?瞳瞳(语气坚定):那当然!书上明明写着呢。爸爸(眨眨眼睛):我怎么感觉不是借,而是抢?那扇子是孙悟空  相似文献   

12.
淡中求味     
一教师在教学《西门豹》一课时,没有按惯例先提出问题,而是先让学生自由地、仔细地通读课文之后,提出了以下几个平平常常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1.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快不痛快?2.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佩服不佩服?3.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4.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同情?5.课文中有没有什么使你觉得奇怪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教学重点: 1.理解“我”与老爷爷的对话,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 2.体会课文结尾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检查预习,初读课文,讲读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审题。 1.从课题看,这篇课文将告诉我们什么? 2.教师简介黄山旅游风景区以及天都峰。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接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注意正音。  相似文献   

14.
问题教案一、揭题,认识白鹭,了解作者1.齐读课题;你见过白鹭吗?谁愿意把你搜集到的关于白鹭的知识介绍给大家?2.出示白鹭挂图,使学生对白鹭有个感性认识。3.简介作者。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2.检查自学效果。注意“喙”“嗜”“蓑”的读音,辨析“框与眶”“蓑与衰”的字形。3.分小节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白鹭的美?哪些段落内容相关,联系比较紧密,可以合在一起?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四、研读课文,…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析]本文是著名作家袁鹰写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摄取了旅途上的一个短镜头,从火车车窗中见到的白杨落笔,通过爸爸和两个孩子的谈话,赞颂大戈壁的白杨树的品格,抒发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以此教育孩子在边疆茁壮成长.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白杨的本质特性和爸爸的心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讲清课文的寓义,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在教法设计时,要紧扣课文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6.
【片段一】特级教师支玉恒《放弃射门》教学师:刚才同学们读了三遍课文,谁愿意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生读)师:课文中描写精彩场面的是哪一节?生:第四节。师:这一段最难读,课前我读了几遍,敢不敢和我比赛?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片段一】师:现在,请同学们静下心来读课文,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内容:1读读圈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莫高窟?2找找画画:每个方面作者是怎样介绍的?3想想写写:选择一个方面,将你读后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4对于敦煌莫高窟你还有哪些了解?请你选择一个方面重点去了解一下,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片。(学生自读课文,圈圈画画,进行批注)【评析】前置性作业的内容应该是一节课重点的体现或是难点的突出,让学生在课前有充裕的  相似文献   

18.
案例一:教学《梅花魂》片断当让学生按座位顺序接读课文后,我没有按照常规这样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相似文献   

19.
片断一:(师引导学生解读课文题目)生:老师,我想给编辑叔叔、阿姨提个建议——这个题目太长了,读起来有点拗口,是不是可以把“必须”这个词去掉?师:请同学们发表意见:课题中的“必须”能去掉吗?注意联系课文内容讲出自己的理由。(生自学,合作探究,师巡视,相机点拨)生:课文里说:“这时,耳边传来爸爸低沉的声音:‘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是爸爸对汤姆说的话,如果去掉“必须”,题目前后就不能加引号了。师:说得对。但可以把爸爸说的话改成这样呀:“你把这条鱼放掉!”生:不好!“必须”,有一定得这样做的意思。去掉“必须”,命令的语气就…  相似文献   

20.
〔案例〕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3~6自然段,说说作者在米库米天然动物园里,看到了哪些动物。(生细读课文3~6自然段)生:长颈鹿、基马猴、河马、大象、狮子、犀牛、鬣狗、黄牛。师:看到这么多动物,作者详细介绍了哪几种?生:详细介绍了长颈鹿、基马猴、河马、大象、狮子。(师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