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文雅 《内江科技》2014,(3):136-137
新都气田DS11井区JP 5、JP 32 4层经过细致的挖潜选井评层研究,优选潜力井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结合挖潜效果评价,展开气层挖潜潜力分析,最终优选出5个有利含气区域。  相似文献   

2.
油水同层在某断块具有较大的分布面积和厚度及相当可观的储量。由于油水同层含水饱和度较高,动用难度大,多数井未射孔。本文对某区块油水同层分布及潜力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生产过程中射开油水同层井的开发效果,研究了不同类型油水同层的潜力大小及挖潜方法,见到了一定的调整效果,并对今后此种类型井的挖潜方式及方法提出了一些意见,有利于更好的进行油田高含水期的综合调整。  相似文献   

3.
文明寨油田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端,为国内最复杂破碎的断块油田。近年来井况损坏速度加剧导致局部注采井网损坏严重。目前大修套管修复技术存在技术匮乏,修复成功率低的问题。本文在剩余油研究基础上,通过优选事故井点进行大修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立局部差层井网,释放潜力层,大修修复成功率达100%,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江红 《内江科技》2004,25(4):65-65
本文论述了通61-王3断块区如何完善注采井网改善水驱效果的潜力,层问动用不均衡的潜力.提 出通过大修、更新,完善层系井网,加强多向注水,改善水驱方向等手段,以达到提高断块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赵辰军 《内江科技》2011,32(9):117-117,94
针对注水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极为零散,挖潜难度加大,注多采少矛盾日益突出,注水开发效果逐渐变差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16块这一典型的欢西油田高效注水开发区分析研究入手,转变注水开发思路,由全面注水向优化部位注水,由多层注水向主力层段注水,提出并开展了"潜力层注水"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肖勇  周翠苹  李爱军 《内江科技》2011,32(8):132+139-132,139
剩余油分布的描述和预测是老油田调整挖潜的主要课题。本文应用开发地质学方法对濮城油田文51断块区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即在油藏精细描述基础上,利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新钻调整井资料,分析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因素,归纳剩余油分布类型,指出调整潜力和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7.
胡12块油藏纵向上储层由多级级差序列组成,层间非均质严重;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发生减渗和增渗作用,层内高渗条带发育,出现大孔道,层间矛盾进一步加剧。目前采出程度仅为18.38%,而综合含水高达94.77%,综合含水与采出程度不匹配。针对存在问题,明确以层间挖潜、主力层有效恢复为重点,强化动态监测,深化剩余油潜力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调整井挖潜微构造剩余油,实施相控剩余油,优化、完善注采井网,有效提高主力层采液速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实现了高含水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8.
自2005年以来,文明寨油田挖潜方向开始转移到二、三类层,一类层由于水淹程度较高,大部分已经通过打塞、挤堵抽稀不生产,加上井况损坏,目前一类层井网处于瘫痪状态。受储层非均质影响及油水重新分布后,平面、层间及层内剩余油仍有较大潜力,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我们开展了构造、沉积微相、一类层非均质、一类层剩余油分布研究,同时精细井网调整,实现储量最大化动用。  相似文献   

9.
胜坨油田T28断块3690井区储层纵向吸水差异较大,部分非主力层吸水状况差,动用程度低,注入水利用率低,水驱不均衡,注入压力高,常规堵调措施效果不理想。在对试验区进行潜力分析的基础上,优选两口注水井进行T型聚合物体系深部调驱,实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两低一关"井生产情况的调查分析,根据采出程度、砂体发育以及开采对象等因素,按照成因将其分为五种类型,遵循"整体部署、分类研究、分批治理"的原则,利用经济评价图板、数值模拟、精细地质研究成果、油田监测以及油水井动静态资料等手段和方法,针对成因,对"两低一关"井的潜力进行了分析。采取"以注水方案调整为主,转、调、压、补、钻、堵、捞等措施并用,最大限度发挥油层潜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对策,对"两低一关"井进行了综合性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家民 《内江科技》2014,(6):63-63,60
纯17-1块为多薄层常规低渗透油藏老区,储层物性差异大,岩性复杂,注水开发以来仍具有较大调整挖潜的潜力。为此开展了两类油藏差异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形成纯17-1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技术政策界限。在此基础上,开展差异开发井网井距优化技术、Ⅰ类层特高温化学驱技术、Ⅱ类层差异储层改造技术研究,形成纯17-1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关键技术,从而形成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纯17-1块为多薄层常规低渗透油藏老区,储层物性差异大,岩性复杂,注水开发以来仍具有较大调整挖潜的潜力。为此开展了两类油藏差异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形成纯17-1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技术政策界限,在此基础上,开展差异开发井网井距优化技术、Ⅰ类层特高温化学驱技术、Ⅱ类层差异储层改造技术研究,形成纯17-1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关键技术,从而形成低渗透油藏差异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吕振英 《内江科技》2009,30(4):79-79
东辛油田的辛47断块是一个封闭的三角形断块,含油层系多,层间干扰严重,近年来开发效果逐渐变差。按照以往传统的方法划分层系开发,效果不好,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纵向上将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和潜力状况相近的同类油层打破原空间界限进行重组,将距离较近的二类层重组在一起做为主要潜力层,实现一类层与二类层的分采。  相似文献   

14.
李振东 《内江科技》2011,32(2):136+150-136,150
孤东油田为河流相沉积的大型整装油藏,馆5、6砂体组为辫状河沉积,发育厚油层油藏,馆4砂层组为曲流河沉积,砂体发育零散,呈现小、窄、薄、渗透率低的特点:孤东油田经过20多年的高效开发,馆5、6砂层组的主力油层已经普遍进入高含水,下步提高采收率难度大.而馆4砂层纽的零散小砂体在增油效果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结合小砂体的开发状况及效果分析,面积大储量高能够完善注采井网的小砂体开发效果较好,因此加大小砂体的挖潜力度,对提高孤东油田的储量动用率、提高采收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明6块受井况恶化等因素影响,区块开发效果明显变差。为改善高含水后期注水开发效果,本文开展以极复杂断块油田构造研究为突破点的油藏精细描述以及剩余油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制定不同构造特点及开发特点的调整治理技术政策,改进和完善适应高含水期注采井网优化及精细注水开发技术。通过井网优化恢复、层间精细调整、层内有效挖潜,改善水驱效果,自然递减得到有效的控制,实现稳产。  相似文献   

16.
通过1∶1万地质简测、岩石测量、1∶5千地质剖面测量、1:1000地质剖面测量、1∶5千化探剖面测量工作,大致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分布情况,在工作区共圈定化探组合异常10个,优选出09Hy-1、09Hy-2、09Hy-7、09Hy-9四个组合异常。为进一步的工作提供了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7.
梁家楼油田纯56块沙三中储层为浊积岩,平均孔隙度21%,渗透率2553.9×10-3μm2,单层厚度30米,物性好,采出程度高(43.17%),特高含水(98.1%)。东部井区采出程度高,注采比高、地层压力高,西部井区采地层压力低,剩余油分布于油层顶部水动力圈闭形成的滞油区。2014年利用水平井挖潜剩余油过程中优化水平井轨迹、差异化筛管完井减缓油井水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隋小兵 《内江科技》2006,27(9):131-131,99
孤东油田聚合物驱单元后续水驱阶段是注聚增油的重要阶段在后续水驱阶段实施分流线补孔挖潜.结合调剖堵水强化低效井提液.均衡注采结构.可进一步提高增油效果。本文以七区西5^2+3北部工业扩大注聚区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9.
非主力薄层稠油油藏利用水平井挖潜剩余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孤东油田九区西块17个非主力小层的储量总和占总储量的37.5%。由于主力小层储层物性好,采出程度高,剩余油潜力较低,挖潜剩余油主要集中在非主力小层。通过采用水平井方式挖潜,有效解决了非主力小层的剩余油动用问题,可为类似稠油区块剩余储量的动用提供成功依据和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高含水阶段,由于层间矛盾加剧,主力层高含水向其它层窜流,导致找堵水工作面临较大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江苏油田试采二厂研制应用了分体式液压找堵水管柱,通过液压开关控制不同层段的生产,以消除层间影响,实现对潜力层挖潜的目标。该技术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