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电影《澳大利亚》剧照最近曝光,晋升为辣妈的妮可·基德曼身穿红色旗袍,颇具东方神韵。《澳大利亚》由妮可·基德曼和“金刚狼”休·杰克曼出演,被誉为“澳洲版《乱世佳人》”。该片故事发生在“二战”前夕,英国贵族小姐萨拉(妮可·基德曼饰)继承了一大片牧场。因为有权贵耍阴谋想夺取她的土地,萨拉随后不得不和粗野的农场工人(休·杰克曼饰)一起赶着上千头牛横穿澳大利亚大陆。  相似文献   

2.
陈达 《成都师专学报》2007,26(1):81-83,86
文学属于文化范畴,不同的土地具有不同的文化,因而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文学。文学离不开土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产生了不同的故事,有了故事,就有了文学。澳大利亚这片的土地养育着澳大利亚文学。澳大利亚国家虽然年轻,但她的文学以其独特的风格跃上了世界文学的舞台,尤其是她的当代文学,如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和《呼唤》倍受世界关注。  相似文献   

3.
早期的澳大利亚是英国殖民地,有较深的男权烙印,妇女的地位很低。一直以来,澳大利亚的女性作家们都迎着逆境坚持从事文学创作,借助自己的小说来阐述自己的经历和人生感悟。克里斯蒂娜.斯特德是澳洲文学史上很重要的一位女性作家。她的代表作《仅仅为了爱》被普遍认为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作品中的女主角为了自由,为了独立,为了追求个性自我而历经坎坷。小说中的女主角的经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本文试图分析女主角的成长经历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其成长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性与神性的冲突痛苦与极乐的交响《荆棘鸟》西方式的苦乐观之透视李满《荆棘鸟》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科林·麦卡洛的传世之作,自1997年在美国出版后销量超一千万册,有澳洲的《飘》之美称。这是一部传奇式的家世小说,却有一个极富象征意味的神话般的引子:传说中...  相似文献   

5.
论《爱孩子的人》的形象体系周立人克里斯蒂娜·斯特德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她在澳洲文坛上的地位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人们往往称他们为“澳洲文坛上的两大霸主。”①斯特德的一生中创作了十多篇长篇小说,其中最脍灸人口的是她的代表作《爱孩子的人...  相似文献   

6.
本文解读澳大利亚早期作家马库·拉克的短篇故事《漂亮的迪克》,认为"神秘的丛林"对"好奇的孩童"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这不仅是关于孩童迷失的故事,而且还隐喻了澳大利亚早期移民试图融入澳洲新大陆的既向往又迷茫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7.
考琳·麦卡洛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女作家。《荆棘鸟》是她最著名的作品,此书一发表,作者便一举成名。《呼唤》被认为是"作者继荆棘鸟之后最成功的家世小说和爱情传奇"。《呼唤》中三位主要女性角色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解放充分体现了考琳·麦卡洛的女性观,作者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展示了十九世纪澳大利亚的女性主义的兴起。  相似文献   

8.
曾真 《文教资料》2014,(8):63-64
文章以影片《澳大利亚》中土著混血儿纳拉的生活经历和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纠葛为线索,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澳洲土著混血儿即“被偷走的一代”遭受歧视和被边缘化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土著混血儿唯有通过自我抗争。回归自身的土著文化之根,才能真正获得身份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9.
王宁  华燕 《文学教育(上)》2013,(24):126-127
小说《库娜图》是澳大利亚第一部以土著女孩为主人公,描写该土著女孩与白人牧场主之间的爱情故事的一部小说。《库娜图》的作者凯瑟琳·苏珊娜·普理查德是澳大利亚杰出的女作家,曾两次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作为一名非激进的、忠诚的共产主义者,其作品高度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同时也关注生态环境的变化。作为一名多产的作家,普理查德成为二十世纪上半叶澳大利亚文坛的一位重要人物。她的小说《库娜图》是一部颇具影响力的作品。本论文以生态批评理论为基础,结合上世纪初期澳大利亚土著文化的背景知识,对《库娜图》进行分析和探究,力图揭示小说中所蕴含的深刻的生态意识,并力求在全球生态环境日渐下降的今天召唤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倡导人们从生态环保的角度来思考入与入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0.
《黑骏马》以古朴的民歌《黑骏马》为依托,通过对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爱情悲剧的表述,展示了一部古老草原世世代代生活史以及它和现代文明的一些冲突。《黑骏马》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自省意识是极为可贵的。正是这种超越功利目的的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的反省显示了知青/寻根文学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小说《井》的象征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海霞 《文教资料》2007,(27):25-27
伊丽莎白.乔利是当代澳大利亚和世界文坛上享有盛誉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令广大读者着迷。《井》是她小说中重要的一部,并被拍成电影。小说运用诸多象征,如人名象征、事物象征等意象,来揭示人物及作者隐秘的情感,赋予小说语言巨大的艺术力量,使作品超越题材本身的意义而指向辽远深邃的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小说家帕特里克·怀特的小说《风暴眼》讲述了一个女富翁亨特太太在弥留之际与自己儿女抢夺财产的矛盾冲突。文章通过她与子女的关系以及她的生平,分析了亨特太太自私、冷漠的个性,以及对金钱贪得无厌的丑恶人性。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作家周思的《红线》脱胎于中国古典名著《浮生六记》,借用佛教的转世轮回的概念使沈复,芸娘和憨园转生为文物鉴定专家沈复灵、澳大利亚画家鲁斯和歌星韩。本文从《红线》中的中国女性韩出发,剖析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荆棘鸟》中朱丝婷和《呼唤》中内尔·金罗斯都是由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林·麦卡洛在她的家世小说中塑造的人物。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了她们在许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属于生活在父权制的社会里颠覆传统女性形象的女藏,不管是在性格、人生价值现及爱情与婚姻现都与传统女性的形象大相径庭。由此可以看出作家考林·麦卡洛的创作意图:呼吁女性冲出男权文化的樊篱,做一个超越传统,超越自我,追求个性独立的新一代女性。  相似文献   

15.
《神秘的河流》是一部白人作家书写的对澳大利亚殖民历史带有歉意和愧疚的和解小说。主人公索尼尔是被流放到澳洲的英国人,他先是在英国苦苦挣扎生存,后在澳洲寻家定居,在此过程中,他的主体身份经历了从建构到异化再到重建的变化历程。文章主要运用萨特、拉康和福柯的凝视理论,探讨在凝视作用下主人公索尼尔寻家的心路历程,并揭示他是怎样成功抵抗命运的不公,如何在欲望的诱惑下迷失自我、自我堕落,又是怎样在精神困境中实现自我重生的。  相似文献   

16.
放手的美丽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有一位闻名海内外的著名歌星、影星,她的名字叫周璇。她容貌美艳,演技绝伦,有着“金嗓子”的美称,被当时公众和电影界一致评选为“中国影后”,她主演的电影《马路天使》成为那个年代的经典影片,所唱歌曲《天涯歌女》、《四季歌》等更是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位有深厚古典文学修养的现代作家,张爱玲对《诗经》情有独钟。她不仅在自己的小说、散文中反复阐释《诗经》,而且在创作上也化用《诗经》意境。张爱玲说《诗》用《诗》,未必称得上严格的《诗》学,但她灵活的解说和巧妙的化用,却又使《诗经》呈现出别样的风味。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是一部史诗电影,投资大约1.3亿美元。影片导演巴兹·鲁赫曼(Baz Luhrmann),曾执导过电影《红磨坊》。影片的主演阵容同样是澳洲班底,由奥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和《X战警》男星休·杰克曼联袂担纲。这部电影被誉为澳大利亚版的《乱世佳人》,  相似文献   

19.
玛丽·卡森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考林.麦卡洛在《荆棘鸟》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之一,她以骄横张狂、精明强干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虽然她不是故事中的主角,但是她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她因嫉妒而引发的阴谋和报复事件贯穿整个小说的最深层内容。通过以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剖析玛丽.卡森在她60多岁时追求心仪的拉尔夫不成过程中所展现的复杂人格特点和动态发展,探求她命运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巴巴拉·贝恩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澳大利亚民族主义运动高峰时期最有作为的妇女作家,她的作品发出了与当时以劳森和佩特森为首的男性文学主流截然不同的声音,这主要体现在她对丛林妇女生活的关注上。本文通过探讨贝恩顿长篇小说《人类的代价》中的母性主题,从而解读贝恩顿对以"伙伴情谊"为精髓的丛林男性神话的解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