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考试说明》规定了物理学科高考考查的五种能力 ,其中理解能力为五种能力之首 .因为理解能力是基础 ,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 ,其他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和发展 .正因如此 ,高考物理每道试题都渗透了理解能力的考查 .从认知角度来讲 ,理解能力指的是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 ,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在简单情况下灵活地应用 ,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方式 ,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从思维意识 (形式 )角度来说 ,主要指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表述理解能力 .本文结合2 0 0 1年…  相似文献   

2.
一、理解能力的地位和要求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考试说明》规定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有五个,其中第一个就是理解能力。《考试说明》对理解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和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  相似文献   

3.
谢越 《教师》2011,(4):94-95
一、理解能力的地位和要求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考试说明》规定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有五个,其中第一个就是理解能力。《考试说明》对理解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和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  相似文献   

4.
学好物理 ,重在理解 ,要在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 ,切实提高理解能力 ,这是学生学好物理最基础的一环 ,从教学实践和理论认识上我们都早已承认这一事实 .但是 ,理解能力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却是值得不断探讨和深化认识的问题 .一、对理解能力的反思众所周知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和教学中对高考的过分偏重 ,大多数物理教师对理解能力的认识 ,最为深刻的莫过于高考说明中对理解能力的界定 ,即“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 ,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 ,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 (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 ) ;能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不可否认 ,考试说明中对理解能力的阐释和界定 ,强调概念和规律的结论 ,注重掌握科学的知识和结果 ,有其较强的操作性 ,便于师生据此进行训练应试 ,对于推动教学目标的完成具有一定的积极性 ,特别是应付升学考试的竞争较为有效 ,但是 ,其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 .因为 ,这种界定只是注重概念和规律的结论 ,注重掌握科学的知识和结果 ,加之又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权威性 ,容易使广大师生...  相似文献   

5.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的实施,中考命题内容的改革,使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成了中考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结合1996年部分省市中考试题,对所考核能力要求的内容,进行归纳和剖析。1 识记与理解能力的考核 此部分主要是要求同学们记住常用的物理基本知识,能全面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掌握它们的实际应用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对同一概念和规律的各种表达形式有清楚的认识,能够鉴别似是而非的说法,认识与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6.
1 高考对理解能力要求在试题中的具体体现每年的高考题中都有相当比例的试题,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特别注意检查考生是否准确地把握了概念的含义.由于物理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学科,每一概念都是通过与其它概念之间的关系来定义的,能否正确理解概念与规律,关键在于能否搞清概念间的相互关系.高考往往是罗列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通过学生的判断情况来鉴别学生能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7.
关于理解能力,<考试说明>中是这样描述的:能够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台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8.
《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都明确指出,要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并且把“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范围条件”放在了能力要求的重要位置。这说明“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是考查能否正确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常见的典型错误。下面结合近年高考中忽视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而导致的错误谈点体会,以期对大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考始终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而能力要求中也明确提出了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等五方面的内容,除实验能力外,其余四种能力也常常体现在“变化”题中,这对许多考生来说往往是难点,觉得无从下手。所谓“变化”题,是指在其物理量随某种物理规律变化的过程中,求解某物理量的一种题,而“某种物理规律”也往往不是一眼能看出的,而是“隐含”的。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含义和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有确切的理解,能根…  相似文献   

10.
马宝旺 《物理教学》2012,(10):20-21
综观历年来的高考物理试卷,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概念题,着重考查学生能否理解物理概念的确切含义,能否鉴别关于概念的似是而非的说法,能否认识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等等。这些概念题其实并不是难在"知识"上,而是难在学生没有弄清概念的建立过程、内涵和外延。有的学生虽然"记得"相关的物理概念,可就是不知如何着手,搞不清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结果考试中得分很  相似文献   

11.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考试题既要考查知识,更要考查能力,并把考查能力放在首要位置。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中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那么,怎样认识及提高这几方面的能力呢?我认为首先要对物理知识要重理解,理解好知识才说得上运用。所谓理解,就是要对知识的内涵与外延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其次,要学会对物理问题具体分析,要分析题目所设定的物理状态(或过程),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物理情景,在此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和条件,明确物理问题的实质。这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有了清…  相似文献   

12.
陈德宾 《物理教师》2009,30(11):20-21
从近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可知,静电场试题主要集中在两个大的方面,其一是电场的描述,涉及电场强度、电场线、电势差、电势、等势面、平行板电容器,以及平行板电容器所形成的匀强电场;此方面重点考查了对基本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物理规律的使用条件、相关知识的区别与联系等知识点的理解.其二是电场中的能量问题,  相似文献   

13.
周誉蔼 《中国考试》2005,(10):50-54
一、明确复习重点 物理高考是通过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规律、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来鉴别学生能力的高低物理高考能力要求的5个方面(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其重点和关键是物理基车概念、规律、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新高考评价体系明确规定,高考试题应以情境为载体,选用的情境应具有创新性、综合性和应用性.情境设题已成为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物理学科考试内容以“情境”为载体,通过创设与生产生活实践问题情境、学习探索问题情境和科学研究问题情境,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落实“重思维、重应用、重创新”的命题要求,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模型建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兴利 《考试》2009,(1):105-106
高考试题关于考纲中理解能力、实验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其实几乎每项都涉及到推理能力的考查。掌握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知识,理解透概念,灵活运用,对高中生解决各类问题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6.
刘远翔 《科学教育》2004,10(2):44-45
纵观历年高考,对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均是非常注重的。但高考对于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考查,一般不是直接考查这些概念和规律本身是什么,而是考查学生对这些概念和规律的较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如概念和规律的实质、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概念和规律的适用条件、概念和规律各自的  相似文献   

17.
叶丽雄 《教育导刊》2004,(11):46-47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考试题既要考查知识,更要考查能力,并把考查能力放在首要位置。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中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那么,怎样认识及提高这几方面的能力呢?我认为首先要对物理知识要重理解,理解好知识才说得上运用。所谓理解,就是要对知识的内涵与外延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其次,要学会对物理问题具体分析,要分析题目所设定的物理状态(或过程),  相似文献   

18.
考生要通过第1轮复习,能够准确表述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字表述),理解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掌握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具有一定的推理分析能力,并能正确解答中低档题。 考生要尽量与学校复习进度保持同步,根据各自不同的学习基础适当增减所做习题的数量,注意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韩峰 《中学物理》2012,(5):36-38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静电场问题是高考考查的热点,高考对电场知识的考查频率很高,涉及电场线、等势面的特点,电势、电势差、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的变化、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等概念的理解以及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重点考查基本概念的建立、基本规律的内涵与外延、基本规律的适用条件,考查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推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20.
孔鹏珂 《教学考试》2023,(22):16-18
<正>本文着重从试题情境设置呈现的规律和特点的角度对高考真题进行解读、分析并找出规律,为物理教学和高考复习备考提供借鉴。1从试题情境对高考试题的必要性评析情境创设是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探究的必由之路,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重要载体,高质量的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