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篇篇都有课前提示。现代文中的教读课文为“预习提示”,自读课文为“自读提示”,参读课文为“每读提示”,文言文则一律称“阅读提示”。这些提示的字数一般在二三百字之间,少则达151字,如《这不是一颗流星》;多则达351字,如《从三到万》。这些提示包容了初中语文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林林总总,大致可以归纳为:(1)简介作家作品。如《有的人》“臧克家,诗人,生于1905年,山东诸城人。主要作品收在六卷本《臧克家文集》里。”(2)交代写作背景及意图。如《俭以养德》“本文写于1959年8月12日,是针对当时有些人开始放弃  相似文献   

2.
如何运用“预习提示”,笔者以为,首先在备课时要解决重难点如何突破的问题。彻底扔掉传统的每课书就是解题、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生字生词、段落层次、语段欣赏、人物分析、写作特点等的固定模式,讲深讲透重点、难点,让学生一课一得。其次是要学习教法。“预习提示”中往往介绍了许多教学方法,这都是专家学者的经验之谈。如第一册第二课《背影》中有这样的提示:“《背影》是纪实散文。……‘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这话道出了本文的写作缘由,描写重点和写作重点等,可以作为理解文章的钥匙。”是哪封信呢?激发学生在课文中去找…  相似文献   

3.
1992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室编写的职业高级中学语文课本,采用了新的编排体例,其突出的一点就是分别在教学单元前编写了“单元提示”,在每一篇课文前编写了“预习提示”或“自语提示”。现笔者就“提示”的作用及如何运用等作一些肤浅的提示。“提示”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极重要的位置。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四方而的作用:1.钥匙的开启作用。一个教学单元、一篇课文就是一个学习语文知识的宝藏——语言  相似文献   

4.
贵社于八五年第三期刊载的《金钥匙应该在什么时候交给学生》一文,读后受益非浅。但文章把《读写例话》移至本组课文之首的主张,笔者似觉不妥。我认为,《例话》确须前移,但不应移至本组课文之首。李伯棠先生说:“《读写例话》是以刚学过的讲读课文为实例,向学生提出读或写的基本要求,提示  相似文献   

5.
初中一册课文《驿路梨花》的练习一,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是按怎样的时间顺序写的?』据知识短文《记叙的顺序》解释,《驿路梨花》运用了倒叙写法。「教学参考书」对练习一的答案作了提示,也认定本文用了倒叙写  相似文献   

6.
《半夜鸡叫》(五年制语文第八册第18课)故事性强,学生银爱读,可让学生根据下列提示自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想边议边写,进而培养他们的良好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自学提示如下:一、读课文,填空(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主旨):1.周扒皮半夜学鸡叫,是想让长工们  相似文献   

7.
一、教好课文 启迪思维每一篇课文 ,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这些都可能成为启迪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作文灵感的钥匙。因此 ,紧扣每篇课文的特点 ,深入剖析课文 ,适时、适度地指导学生照“样”作文 ,可以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思索 ,受到启迪 ,练好作文基本功。这样做具有直观形象和知识迁移快的特点。如 :《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一文是一篇参观记 ,教学这篇课文时 ,应抓住课文按参观顺序有重点地介绍所见所闻的特点 ,使学生在写参观记、游记方面得到启示。随即指导学生“照样子”写《参观×××》《游×××》,几乎所有…  相似文献   

8.
当我快教完《半夜鸡叫》这篇课文时,一位学生提出:“老师,我看课文的题目应改为‘半夜学鸡叫’好一些,因为课文的第二段是故事发生的原因,是讲高玉宝发现了周扒皮半夜学鸡叫这个秘密。”“半夜学鸡叫?这个问题提得好!”我随即把《半夜学鸡叫》与《半夜鸡叫》两个题目并排写在黑板上,并提出3个问题:一、课文的重点是写周扒皮学鸡叫还是写半夜鸡叫,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二、半夜  相似文献   

9.
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现收入高中语文第六册课本,课文的《自读提示》是这样介绍该词的:《雨霖铃》是作者离开北宋京都汴京(今开封),与情人话别时写的。上阕写临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寒蝉、长亭,烟波、暮霭,用来构成气氛,暗示离别时的心情。下阕写想象别后秋江伤离的场面。这首词或景中见情,或以情带景,有较高的艺  相似文献   

10.
《荷塘月色》仍保留在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中,其主题思想编者在《思考和练习》中虽然没有再作这样的提示:“《荷塘月色》写于一九二七年七月。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但又幻想超脱现实,思想是矛盾复杂的。反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有淡淡的哀愁,也有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但在单元知识  相似文献   

11.
据说新教材将删去课文前的“预习提示” ,我不禁要拍手叫好。理由如下 :第一 ,删去这些提示 ,就是删去了一些废话。如高中第二册《琐忆》一文 ,预习提示的第一句话就告诉了学习者 :“这是一篇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其实像这样学习者一读文章再看题注就自然明白的东西何必如此明示?第二 ,删去了这些提示 ,有利于提高师生理解消化文章的能力。有些预习提示 ,总是把应该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揣摩领悟的东西 ,嚼烂咬碎了告诉学生 ,这种教材编写上的注入式 ,危害远甚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注入式。因为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善于点拨…  相似文献   

12.
学习课文莫忘“提示”通渭县一中卜彦兵在现行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课本中,编者对学生预习、自读课文均作了提示性说明。提示性说明实际上是对课文的导读,它紧扣本单元的要点,结合每篇课文的实际,从内容、写作特点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加以导...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应做到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要注意联系课文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使读写互相促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训练中规定的7次作文和教材中安排的3次练笔以外,还应指导学生在课下多练笔,如写观察日记等。一、作文教学应做到读写结合小学语文第八册共有7篇作文,怎样写好这7篇作文呢?我认为:读好相关的课文是写好这7篇作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写每一篇作文之前,教师都要让学生反复读与之相关的课文。比如,在写第一篇作文《春节期间一件难忘的事》时,教师可对学生说,大家要想把“怎样难忘”写具体,首先应认真仔细地回忆事情经过,把…  相似文献   

14.
88年秋到89年春,普通中学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修订的中学语文课本。这套新修订的中学语文课本,高中每篇讲读课前有预习提示。高初中自读课文前有自读提示。这是解放后历次编写课本所未有的一项全新的尝试。在90年的修订本中继续保留了“提示”的内容。编写的提示内容包括选文的背景介绍。内容及主要写作方法简介,还有文体知识以及语言现象举要等等。把所有提示“综合”起来研究一番,可以看到提示有知识介绍性,内容作法的阐释性,学习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课文写童年的我与祖父在蜂飞蝶舞的后园的一段生活。课文的语言好像是作者从心中"喷"出来的,自由,奔放,感性,直白,把读者带进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文中有一段集中描写"我"的感受的文字,写得特别精彩:  相似文献   

16.
陈芬 《教师》2014,(28):111-111
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由此可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可是很多老师在指导读写结合的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那读写结合的最佳切合点在哪里呢?现以《珍珠鸟》教学为例,以示分析:1.初步感知,体会言之有序新课标重视语言教学,当我们留心于作者"写什么"的时候,也应该追问一声"怎么写",要审视语言形式。课文第四自然段运用了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有条理地再现了珍珠鸟一步一步信赖作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听潮》是一篇以景抒情的优美的散文。为了教好《听潮》,可采用以下方法带领学生从课文中领略“伟大的乐章”。一、抓住一个“听”字对同一景物,作者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对于海潮,可通过视觉来写,即“观潮”;可通过触觉来写,即“弄潮”;课文主要是通过听觉来写,故为“听  相似文献   

18.
语文第8册第1、2组共安排了8篇课文、两个《基础训练》和一篇读写例话。8篇课文中,有的侧重于描写景物,寄寓作者的情怀;有的侧重于表现人物,展示人物的优秀品质。《中国石》是一篇讲读课文,写了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和战士们精心保管“中国石”,作者以此来抒发边防战士热爱祖国的情怀。《旅行家树》是一篇阅读课文,是借物抒情的好文章。作者借“旅行家树”在不同环境中的具体事例来赞美其为人类造福的崇高品质。写人的文章,作者围绕一件件具体事例,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来赞扬热心助人、默  相似文献   

19.
一种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分析课文的立意时受到启发,从而确定自己所写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要求学生利用想像写一篇作文《小女孩来到我的身边》。这篇文章写什么呢?文章要体现一种怎样的思想呢?这时可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立意,从而确定自己要写文章的中心思想:课文中的小女孩生活怎样?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对小女孩怎样的感情?你对那个小女孩态度怎样?一个又冷又饿、无人疼爱的小女孩如果来到我们身边,你会给她些什么?通过提示,学生一般都能确定主题。另一种训练方法是:在作文教学中从学生写作文的实…  相似文献   

20.
正在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中常常有一些关键性词语,它们对概括文章内容、抒发作者情感、揭示内涵道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时,如果教师可以牢牢抓住这些关键词,让学生学习这些词语,尝试作解释、写批注,就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