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创设民主情境 ,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 ,教师必须用现代教育观审视课堂教学 ,调整“师生”、“生生”关系 ,使课堂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情境中展开。教学实践证明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 ,也有利于教师质疑问难、启发引导。要创设民主情境 ,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一是要注重体态语言(如面部表情、眼神、…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教师与学生是平等互动的合作伙伴,是各种教育力量的整合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建立和谐、平等、融洽和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环境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作为教师,应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努力建立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健康、快乐、和谐、主动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如何改变“教师泛讲,学生滥练,死记、硬背书本”的呆滞课堂,构建富有活力的阅读新课堂?其实阅读教学需要“对话”。一、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要激活阅读教学,就必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处理好师生互为主体、平等的关系,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工具和手段加以控制、操纵,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孩子有发言权。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在阅读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质疑,批判教师的观点。这样学生才能把教师当成朋友,把心声敞亮出来,进行富有活力的平等对话。这是阅读进行“对话”的基本条件,也是其重要的表现。二、形成新型的教师观教师…  相似文献   

5.
一、变“主宰”为“主导”,尊重学生,教学民主尽管我们喊了几十年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可在实际工作中碰到具体问题,常常会变成一切由教师自己“主宰”。试问,如果教育教学活动不是在构建了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进行,如何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达到和谐发展,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呢?因此构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我们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根本。要从思想上肯定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宰”转向“平等中的主导”,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正>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呢?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一、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平等和尊重是实施有效教育、避免因师生关系所导致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前提条件,应该成为教师最重要的教育信念。作为教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不可替代的学习主体,教师应将每个学生都看成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的主体,理解、尊重学生,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主动的发展。一、教师要实现“由师道尊严”“到民主平等”角色的转换在师生关系中,平等的前提是把学生当朋友,教师不是学生的上帝。威廉姆·多尔对教师角色的界定“是平等中的首席”。他认“为教师的作用应从外在于学生转向与情境共存,权威应转入情境之中,教师是内在情境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专制者”。从知的角度看,教师与学生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  相似文献   

9.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应灵活多变,一个教师如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使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教师课堂评价的语言首先要实现平等对话,善用评价语言。教师要以“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对话,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民主,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决不吝啬赞许与鼓励,多用﹑善用评价语言。如“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  相似文献   

10.
一、“对话”的前提是教师实行教学民主“对话”的本质是师生间平等的磋商与交流,而“对话”的前提是教师实行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学气氛。没有教学民主,就没有“对话”可言。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以“权威”自居,“师道尊严”至上,教师主宰课堂,一切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只能听之任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唯师是从”  相似文献   

11.
徐晓思 《广西教育》2011,(32):50-51
当前,“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已成了每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自觉行为和努力方向。自由语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构建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唤回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由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以适应未来丰富多变的生存环境的语文教学方式。在“自由语文情趣教学”课堂中,“师生和谐互融”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体现,是一种和谐的课堂生态。  相似文献   

12.
正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让学生在语文课上主动提问的前提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使他们敢于主动提  相似文献   

13.
论主体性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权威讲演者,而是教学互动研究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知识接受者,而是自主学习者,探究者。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有情感交流的合作伙伴关系。要培育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平等地对待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到教学相长,建构民主、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以“疑”点燃思维的火花.首先要营造民主阅读氛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个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见解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而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以“疑”点燃思维的火花.首先要营造民主阅读氛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个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见解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而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爱是教育的基础,情是心灵的钥匙,师生民主平等,感情融洽,学生摆脱了压抑感、恐惧感。教学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这样的教学就能充满活力,在和谐和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灵感、思维容易被激活。而这一点却往往为大多数教师所忽略,新课标下的师生关系是朋友般平等的关系;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领导者,仅仅是学习团体中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为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要用心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黄洪亮 《生活教育》2011,(24):32-33
一、让学生拥有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这是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进行创新的大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表现为尊重、理解和信任,其次表现为民主、平等和关心。在这种意义上来说,课堂便是情感场,教师愉  相似文献   

18.
“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特级教师黄静华的这两句话深刻地道出了什么是师爱。师爱是对学生的宽容、理解、尊重、呵护、希望。《新课标》也倡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其实,“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以师爱为前提的,是以教师对学生的宽容、理解、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以创新为核心,以发挥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突出个性的和谐发展为宗旨,强调学生主动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因此,一个有利于引导、激发创新意识的激励环境至关重要。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主要标志。作为教师,  相似文献   

20.
一、师生情感的互动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创设愉悦的情境是有效互动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